2018中国设计红星奖揭晓!带你体验中国创造的魅力

有中国工业设计界风向标之称的红星奖于12月9日揭晓,2018中国设计红星奖中一批优秀的中国设计脱颖而出。下面的这些大部分都是今年红星奖的获奖作品,也有一些是往届佳作。红星奖是中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奖项,同时,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

2018中国设计红星奖揭晓!带你体验中国创造的魅力

最新款高速双层动车组体态轻盈“肚量”大

这是中国首款动力分散型双层坐席动车组,它采用首创分布式电机牵引系统,能根据运力需求实现灵活编组,提升运输效率。整车采用轻量化材料,提升能量利用率,流线型造型凸显速度感、力量感。双层坐席的设计让它具有大“肚量”,运能提升了20%。此外,适应高重心车辆的高速、高平稳转向架技术,确保列车跑得稳。这款双层动车能带来更好的视野及更多的私人空间。

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水下无人机玩儿起来嗨工作起来同样大施拳脚

“小海鳐”是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水下无人机。利用仿生学原理,它的造型像是一条灵动的鱼。别看身材娇小,本领却很大。论玩儿,水下探险、影视拍摄不在话下;严肃起来也很认真,水下搜救、水产养殖同样能施展拳脚。配合虚拟现实技术,人们戴上头盔眼镜便能遥控“小海鳐”,进行远程操控、高清摄录、实时图传。如果配上声纳附件,还能开展水下探测、地形测绘,此外,还可采用磁铁挂载帮助拖拽并释放如鱼钩等其他配件。水下无人机不仅能带来探索海洋世界的乐趣,还有助降低水下作业的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不会走丢的行李箱“马大哈”们再也不怕丢三落四

人工智能、未来科技不妨“大材小用”,解决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堪称“神器”。

你往左我也往左,你向右我也向右……眼前这款“机器人行李箱R1”将射频跟踪定位技术、激光测距技术、避障与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模块,集成到拉杆及底座,实现自动跟随及自主避障功能,产品还使用了飞机起落架原理,实现自动和手动模式的瞬时切换……即便松开双手也不必练就三头六臂“女汉纸”的功夫啦。

仿生机械手帮助残障人士生活起居

医疗领域的创新设计,不仅能让人们减轻病患的痛楚,更能让患者建立自信,让生活更有尊严。

这款仿生机械手为残障人士设计。将电极贴在手臂,电极传感器便会读取大脑信号。当佩戴者想做出动作时,信号会传输到微控制器,通过“解码”,转换成手指弯曲、拿起等动作指令。高精度的抓握力可以最大程度还原真实手臂的能力。通过简单学习,人们便可控制机械手臂。它能帮助残障人士生活起居,重拾自信。

睿餐勺帕金森患者进餐小助手

利用360°全方位防抖技术,这个餐勺可以抵消85%的手部抖动,避免食物洒落。对于帕金森或手部震颤患者而言,这个小勺子可以说是自我进食的小助手。餐勺能自动识别并区分有意识运动和无意识抖动,通过数学模型将采集的震颤数据还原为3D图像,提供医学研究素材。通过实时采集数据,还可建立可视化帕金森大数据库,用于医疗研究。

这些中国设计制造的创意产品,有的脑洞大开,有的便捷实用,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更方便、更有尊严。中国设计正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