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市實驗學校: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江西省景德鎮市實驗學校創建於1958年,歷經景德鎮第四小學、市師範附小、實驗小學辦學階段,2014年5月增設初中部,更為現名。經過多年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學校面貌、師資力量、特色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年來,該校先後榮獲“全國紅領巾示範學校”、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全省師德師風建設示範學校、全省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省教學科研先進學校、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2015年2月,該校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受到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

教學條件不斷升級

市實驗學校原坐落於新村西路山腳下41號,佔地面積9.8畝,並與市中招辦共用辦公地點;2014年起,學校接收原景德鎮師範學校舊址,校園面積增至50畝。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學校維持在小學階段五個年級,10個班,學生總人數500人左右,教師人數30人;現在學校發展為九年一貫制,53個教學班,總人數2800餘人,教師120餘人。

近年來,得益於市政府加大辦學投入,學校加大了建設力度,校舍增多,校園環境大大改善。過去只有簡單的兩棟教學兼教師辦公室樓(與市中招辦共用)。現在擁有4棟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大禮堂等,並建設了陶樂園、校史室、校園電視臺、圖書室等。過去教師教學只有一塊黑板、一枝粉筆,簡單的自制教具, 如今現代教育技術廣泛運用到教學中,電子教學設備經歷了彩電、幻燈片等階段,現在每班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一體機。今年上半年,該校還裝備了錄播教室,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直播教學。

十年如一日開展感恩教育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每天清晨,市實驗學校的操場上都會上演這樣的場景,學生們背手而立,整齊地誦讀著《弟子規》等中華文明禮儀童謠。校長鍾志雲介紹,自2008年起,包括這樣的大課間活動在內的感恩教育已經堅持開展10年了。“如果把每一個孩子都比作一顆種子,我們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澆灌,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哪怕成不了參天大樹,孩子們的品行也不會‘壞’到哪去。”說起學校一直堅持的感恩教育,鍾志雲如此感慨道。 據瞭解,該校以“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為校訓十年如一日大力開展感恩教育,如今已形成一整套的常規化、系統化的教育模式。開展的系列活動包括每天的大課間活動,誦讀經典、傳唱紅歌及文明禮儀童謠、健體活動、靜思三分鐘等;每年開展感恩節活動,舉行演講比賽、評選年度感恩之星、舉辦不少於10名家長參加的感恩主題隊會、完成特別感恩家庭作業;佈置每週及暑期感恩作業;進行感恩儲蓄活動;設立感恩基金,慰問特困學生及社區困難家庭等等,贏得社會及家長的廣泛讚譽,並在省內外產生一定影響。

陶藝、體育等特色教育全面開花

改革開放在教育領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辦學觀念的更新、辦學條件的持續改進以及社會、家長對教育需求的不斷更新。40年來,該校教育觀念的更新,始終貫徹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服務發展的改革精神,理念越來越開放務實,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現代。

2008年,該校確立“綠色學業”教育理念,明確了教育要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要紮紮實實抓好學生學業,更要大力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同時要強化學生體育、美育,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此,該校以“感恩教育”為抓手,大力實施德育工程;以“校園足球”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體育工程;以陶藝教育為重點,深入開展美育及地方文化教育工作;同時密切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導。

功不唐捐,過去一所不起眼的地方小學,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少先隊先進集體”“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示範學校、全國校園足球布點學校、江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教學科研先進單位、景德鎮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景德鎮市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