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陷入國內的2個難題,日本趁機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一開年特朗普就不太順,國內的2個難題令其有點狼狽。即使在這個比較艱難的時刻,美國也並不希望減少對亞洲的關注。不過事與願違的是,英國作為“替補”有心無力,而日本卻趁此機會“排擠”美國的影響力。

一、預算案遭遇杯葛

1月4日,特朗普親自出面與民主黨方面會談了足足2個小時,沒有取得什麼成果,雙方都不願做出原則性的讓步。而在2018年12月11日的電視辯論裡,特朗普與反對黨的代表還爆發了激烈爭吵。1月5日,副總統彭斯和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等代表特朗普與民主黨就停擺問題舉行談判,不過依舊沒有什麼進展。

特朗普陷入國內的2個難題,日本趁機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白宮方面傲嬌地聲稱“將為邊境安全而自豪地關門歇業,直到國會同意撥款。”特朗普甚至撂狠話稱“不惜停止辦公數月甚至數年”,並考慮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目前,大約80多萬聯邦工作人員都被欠薪,大約35萬處於無薪水工作狀態。

不過,特朗普很快發現形勢不妙。眾議院數十名共和黨議員正密謀“倒戈”,支持民主黨提出的撥款方案,重新開放被關閉的9個部門。而更加打臉的是,他宣稱多位前總統都支持建牆,可是第39任總統卡特卻在1月7日公開發表聲明:“我不支持特朗普,他也沒和我討論過這件事。”在此之前,克林頓和小布什已經予以否認。而奧巴馬早在2016年就反對建牆。白宮的誠信繼續在負數的方向狂奔。

可以說,特朗普予取予求的“幸福時光”隨著中期選舉失去國會眾議院而結束。新一屆美國國會履新後,重奪國會眾議院的民主黨開始在諸多議題上與白宮較勁兒。否決“美墨邊境牆”只是開始而已。

二、被迫取消撤軍決定

特朗普在2018年12月19日突然宣佈從敘利亞撤軍,根本沒有與五角大樓或任何盟友進行協商,只是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打了一通電話之後就草率地做出了這個決定。時任防長馬蒂斯甚至都不知情。

特朗普陷入國內的2個難題,日本趁機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而在近20天時間裡,無論是五角大樓還是盟友都向白宮施壓,特朗普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後不得不把撤軍時間往後拖了4個月,並強調“以適當的速度離開,同時繼續打擊ISIS”,但負面影響已經開始擴散。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處理駐阿富汗美軍的問題上。特朗普在聖誕節之後跑到伊拉克慰問美軍,試圖暖化與軍方冰冷的關係。2018年12月28日,美方推翻了特朗普此前做出的決定,不再堅持從阿富汗撤出7000名美軍的計劃。1月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緊急打了“補丁”:美國要保證土耳其不會派軍圍剿和屠殺我們盟友庫爾德人。美媒也持續向白宮施壓,法國乾脆向俄羅斯求助,這些都對特朗普形成了刺激,不得不開始正視民意和盟友的看法。

受到撤軍風波的影響,現在特朗普已經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接任防長。繼退役上將JackKeane拒絕擔任防長之後,退休共和黨參議員JonKyl也回絕了特朗普。原因已經很清楚,就是因為白宮對待馬蒂斯的態度讓很多合適的人對防長這一光榮的職位唯恐避之不及。考慮到整個內閣有25%的職位都是“臨時工”代理,探客認為用4個字來形容白宮就是難服眾望。

撤出戰爭泥淖符合美國“集中力量對付主要競爭對手”的大戰略,可無法靠發佈一個簡單且直接的命令來實現。搞政治不是做生意。特朗普執掌權柄後,低估了複雜性與艱鉅性,讓整個體系產生一種“外行指揮內行,內行排不上行”的怨氣。這種怨氣最後變成了阻力。

三、日本趁機將美國“擠出”東南亞?

根據日方在2018年底所作的調查,日本民眾對美日關係的看法明顯惡化。75%的受訪者表示,特朗普要求日本減少順差是非常不講理的霸道行為。39%的受訪者認為美日關係“很糟糕”。只有30%的民眾表示還信任美國。對美日關係的正面評價創造了自200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自從2016年勝選以來,特朗普一直抱怨日本對美國690億美元順差,並將矛頭對準汽車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2018年12月30日,日本主導的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生效,一個總GDP達到13.5萬億美元、覆蓋11個國家近5億人口的新經濟圈形成。而眾所周知的是,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不顧日本勸阻,第一個決定就是退出CPTPP的前身TPP。日本如今賭了一口氣也要做給美國看,其實已經獲得部分成功。因為白宮的執意退群,美國的農作物不能享受降稅的優惠,在這些國家面對歐洲產品時喪失了優勢。日本通過後發制人讓美國陷入了被動,或將有助於緩解美方要求修訂自貿協定的壓力。

另一方面,日本悄然在東南亞取代美國的地位。無論是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還是特朗普推出的“自由航行”與“印太戰略”,都讓東盟憂心忡忡。馬哈蒂爾甚至喊話稱不希望任何大國派遣軍艦在這片海域巡航。新加坡也提醒美方不要讓東盟國家被迫選邊站隊。特朗普隨心所欲的不確定性令東盟逐漸喪失信心。而在日方看來,日本是東盟一個明智選擇,可以強化東盟中心主義,又能分散經濟風險(有4個東盟國家都加入了CPTPP),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美國的角色,為該地區提供安全保證。正是由於美國的不靠譜,讓日本獲得重振影響力的機會。

特朗普陷入國內的2個難題,日本趁機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如今的現狀是,特朗普陷入國內的2個難題,暫時掉進了坑裡。不過憑著家業大、底子厚,美國並不會輕易讓出關鍵的角色,可在局部卻開始處於缺位狀態。而英國國防大臣Williamson之所以敢放言要在南-海周邊新建軍事基地和發揮所謂的“全球作用”,恐怕也是在白宮的默許下填補美國的空缺。總而言之,美國還是信任英國甚於信任日本。可惜英國的實力終究有限,不堪重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也存有異議。而如果日本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美國固然不會吃太多虧,但終究會感到某種不妥。安倍野心勃勃地提出要當自由貿易的“旗手”也令美方警覺。從根本上來說,日本也是美國極力遏制的對象。對特朗普來說,2019年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戰線過長所導致的危機只會越來越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