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還有幾個小時,2018就要結束了,站在這時間的門檻上,回顧近二十年的電影發展,過去的這一年尤其令人五味雜陳。和往年不同,2018整體票房雖然已經突破600億大關,但行業卻迎來了巨大的動盪。整改帶來的陣痛不再侷限於個人、某部作品,更加蔓延到整個行業之中,“不再盲目樂觀”成為2018年影視圈最真實的寫照。

過去有多熱鬧,如今就有多冷清,隨著資本的退潮,廣電發佈多項禁令,影視市場發生鉅變,讓人不禁懷疑,“掘金地”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未來,明星在失去天價片酬,市場泡沫被反覆擠壓,影視公司經歷洗牌之後,再回首時,2018年的種種究竟是令行業陷入“寒冬”還是遇上“拐點”?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崔永元怒撕“陰陽合同”

明星告別“天價片酬”

2018年娛樂圈最大事件,莫過於崔永元因對馮小剛《手機2》的拍攝不滿,進而揭開“陰陽合同案”,引發娛樂圈“地震”。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6月3日,針對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6月27日報道,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在范冰冰繳納近9億稅款後,如今的她鮮有公開露面或是作品傳出。

在此背景下,業內潛規則“陰陽合同”正式被揭開,國家稅務總局發聲,嚴格處理相關情況,以往拿其他行業發票抵稅、將個人片酬算到工作室收益來避稅等情況行不通了。再加上限薪令的發佈,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隨後,多家公司表態,將演員片酬上線定位5000萬,過億片酬已然成為過去。


資本的離場加速行業洗牌

“稅改風”刮來影視寒冬

政策紅線一劃,效果立竿見影。

與明星深度綁定的影視公司最先受到波及,以唐德影視為例,不管是趙薇還是范冰冰,均是其走向輝煌不可或缺的助力,但如今,受事件影響,耗費巨資打造的《巴清傳》無法上線,鉅額虧損的背後,連通股價腰斬。

稅務方面,各大影視公司更是忙著“大逃離”。自6月份以來,有超過100家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註銷,包括瞭如徐靜蕾、馮小剛等多位知名藝人擔任法人或持股的企業,政策紅利的消失、陰陽合同的發酵、行業制度的規範管理,讓明星資本紛紛撤出這個曾經的避稅天堂。

同樣受到波及的,還有與中國影視業共生20餘年的亞洲最大影視城橫店。隨著限古令、稅政、片酬限價三管齊下,大量影視劇項目停工,旅遊、食宿、群演等周邊產業也進入蕭條狀態。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更讓人感到尷尬的是,熱鬧的暑期檔落幕後,影院面臨無片可排的困境,每日票房持續走低。這種現象直到《毒液》上線才得以扭轉。要知道,如今全國熒幕達6萬塊,按照當下的體量,每年的票房必然呈現突飛猛進式的增長,但現實情況是,當下影院數量或許已經到了飽和狀態,換句話說,或許缺乏更多的內容去支撐這些影院,能盈利者不足10%,超過300家影院悄悄關了門。很顯然,影院並非一本萬利,票價只是賺吆喝,真正賺錢的在爆米花等副業身上。

“熬下去”成為從業者當下的願望,在這樣的洗牌過程中,真正能留下來的或許能看到新的曙光。

影視公司百態過“冬”

對於各大影視公司而言,身處變革的漩渦中央,他們的處境似乎更具有代表性。

出品《手機2》的華誼兄弟成為崔永元的“炮轟對象”之一,受“陰陽合同”事件影響,2018年股票跌幅接近一半。此外,華誼兄弟也受“明星崩塌”之累,損失慘重。但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3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8億元,同比下降45.38%,扣非淨利潤則增長了133.76%。從中,不難發現,華誼的業績並未出現太大的虧損,能有這樣的保障,似乎也證明其實力,憑藉自身作品,逆勢中仍有生存能力。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萬達電影作為行業巨頭,跌幅也不小,達到-32.55%。萬達2018年的重頭戲在於重組,停牌500天。旗下出品的《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快把我哥帶走》,聯合出品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成績均不錯。此外作為院線霸主,萬達電影的地位仍舊無法撼動,一旦完成重組,或許將成為行業中更加舉足輕重的力量。

老牌傳媒公司光線傳媒跌幅較小,僅-23.47%,今年年初將新麗傳媒賣身騰訊後,獲20億投資收益成為一時熱點新聞。這筆利潤為其在寒冬提供了足夠的營養。且光線傳媒的態度也很明確,資本的寒冬,並非內容的寒冬,電影市場仍舊大有可為。曾經“內容為王”是光線傳媒的金字招牌,如今在這樣的機遇下,或將“迴歸內容”,重新煥發光彩。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華策影視股價今年以來下跌約15%,相比腰斬的公司而言,已經相當不錯,股價穩定的背後,其實是成績的支撐體現。其主營的劇集方面,《老男孩》《談判官》《甜蜜暴擊》等都收穫了大量熱度。電影作品《反貪風暴3》《地球最後的夜晚》《名偵探柯南:零之執行者》等以小成本博大票房,效果理想。現金流方面,到了年底,華策影視與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回了一波血。雖然行業多變,但華策影視做了一個好的表率,穩穩當當仍舊有市場回報。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相比之下,慈文傳媒的情況就要差很多,今年股價下滑約60%,從最高峰30元到不足10元/股,但實際上,前三個季度慈文傳媒仍舊是盈利狀態,為什麼不被資本市場看好?這其實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毛利率下降較快,其二是解禁與股東減持的負面影響。在市場動盪期間,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放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慈文傳媒要走出股價低迷的困境,恐怕還是需要明年的作品來支撐。

唐德影視跌幅也超過60%,此前唐德影視憑藉《武媚娘傳奇》等作品一度被資本追捧,通過與明星捆綁大投入複製的《巴清傳》原本也被寄予厚望,但沒想到從高雲翔性侵案到范冰冰“陰陽合同案”,唐德影視被推向深淵。《巴清傳》播出無望,以前的優勢成了劣勢,巨大的資金差加上負面浪潮,加上股東的連續減持,對於唐德影視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年度爆款缺失,難以扭轉頹態。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在影視上市公司中,芒果超融表現亮眼,市值全年上漲21.66%。芒果超媒由快樂陽光(芒果TV)、芒果互娛、天娛傳媒、芒果影視和芒果娛樂組成,打包上市,在這種融合的態勢下,芒果TV憑藉母媒,不缺爆款,率先盈利。芒果超媒的成功,或許讓所有致力於“媒體融合”的廣電同行看到了一個正確思路。

精品化成為影視公司過冬指南

通過覆盤2018年影視公司、明星、行業的現狀,“寒冬”一詞似乎已成2018年影視圈的高頻詞。不過,在這一年中,當然也有令人欣喜的一幕,不少優質的國產電影開始嶄露頭角。暑期檔《我不是藥神》掀起了現實題材電影的熱潮,不僅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並推動社會對醫療、藥品行業的關注度,堪稱里程碑式的作品。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此後,《無雙》、《無名之輩》等作品的逆襲,也讓人看到,並非只有好萊塢大片能夠收穫高票房,一些低成本國產電影仍有市場,通過引發共鳴,從而形成口碑傳播、發酵。電影領域,“口碑中心制”成型,電視劇領域,《延禧攻略》《鎮魂》《香蜜》等作品走紅,說明觀眾審美在變化,垂直細分的題材更容易引發共鳴。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反之,一些大牌加持的作品卻陷入低谷,《阿修羅》《愛情公寓》等電影作品差評如潮,光靠情懷、大牌明星似乎已經不能滿足觀眾了,盲目的信仰IP終究嚐到了苦果。

爆款可遇不可求,影視公司在資金短缺的寒冬裡,如何過冬?

很顯然,頭部資源仍舊是各大公司爭搶的關鍵,80%的票房來源於前20名電影,絕大部分作品淪為“炮灰”,供應明顯大於需求,“廣撒網”的做法不再理智,去庫存,求質不求量似乎成為最好的選擇。

資本撤離,影視市場野蠻發育的階段過去了,精品化開始有了市場需求。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提出,“市場現在只是暫時的階段性波動,不會持續下去。對於做內容的人來講,現在的時機比以前更好了。”“現在是新導演、新編劇、新演員誕生最好的時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期比我們現在此時此刻更加需要年輕人。”


影視行業百態過“冬”,2019年的春天還遠嗎?



作為影視公司而言,即便拿到大項目,也很難將全部精力押注,畢竟市場效果不理想的話,很可能會拖垮一個公司。

大公司在內容製作上,可以選擇抱團取暖,分攤風險和利益,雖然可能獲利會少,但起碼能夠支撐活下去,從而產出更多的優質作品。

小公司則可以嘗試小成本的投資,通過細分領域,多元化嘗試,找到自己的定位,憑藉優勢殺出血路。

行業洗牌仍在繼續,春節檔又是新的一輪競爭,環境會變化,資本會撤離,但好內容永遠不會過時,危機也是轉機,當影視公司不再依靠套路,用心贏回觀眾,2019年的春天,值得所有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