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流派中虧到底掉!曾經做實業的私募基金經理,今年輸慘了!

金證券記者 張賀

私募基金經理哪家強?是出身正統的公募派、券商派?是自學成才的私募派、民間派?是財大氣粗的實業派、海外派?抑或能說會道的學者派、媒體派?

私募排排網的最新調查顯示,在今年資本市場大跌的背景下,曾被認為水土不服的海歸派反而表現最好,被寄予厚望的實業派居然表現最差。

兩年以上私募基金經理僅1667人

市場上究竟有多少私募基金經理?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9月底,協會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255家,已備案的私募基金74337只。

“不能單看協會的數據,私募經理很多都是一個人管理幾十個產品,也有很多人為特定產品而存在,在市場上只是曇花一現,能熬過兩年並且堅持下去的並不多。”上海某私募基金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如果把私募基金經理作為一個職業,這一群體估計也就幾千人。

如果以旗下管理產品成立時間滿兩年為一個時間點,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目前有管理產品是在2016年9月1日前成立、且在正常運行的私募基金經理,這一群體僅有1667人。

這1667名私募基金經理都來自哪裡?統計顯示,來自券商的在數量上領先,為457人;私募自主培養的緊隨其後,為452人;有保險、期貨、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工作背景的為264人;公募出身的有253人;草根出身逆襲的有57人;在海外從事證券投資此後海歸的有48人;從實業管理轉戰投資的40人;從事教學或科研的、有財經媒體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人數最少,分別是9人和6人。

能說會寫和實際操作完全兩碼事

今年A股市場萎靡不振,前三季度滬綜指下跌14.69%,深成指下跌23.91%,創業板指數下跌19.47%。

《金證券》隨機調查了一些市場人士,讓他們猜測前三季度哪個派別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現最好。其中近八成覺得公募出身的應該相對業績最好,因為去年的藍籌盛宴讓不少私募嚐到了價值投資的甜頭,今年藍籌股表現也比較堅挺,“從公募來的,公司規模一般比較大,應該更喜歡藍籌,倉位配置也會謹慎一點”,一位參與調查的市場人士稱。

數據顯示並非如此。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海歸派前三季度平均收益-2.29%,是各大私募中表現最出色的一類。“仔細一想也有道理”,上述上海私募基金負責人說,海外派私募回國之後多以量化投資為主,在今年的動盪行情下,權益類投資無所適從,量化投資倒是較有優勢。《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取得10%以上平均收益的幾位海歸私募基金經理,均專注量化投資。

有實業管理經驗的,在動盪的行情下嚴重水土不服。實業派私募前三季度平均收益虧損11.61%,在各大流派中墊底,僅次於券商派的-10.75%和民間派的-10.08%。

《金證券》記者瞭解到,有紮實理論基礎的學者派和敏感觀察力的媒體派前三季度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前者平均虧損7.84%,後者平均虧損6.86%。看來能說會寫、紙上談兵和實際操作並不是一回事。此外,這兩派私募所在公司管理規模目前沒有超過20億的,渠道拓展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在同行中均處於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