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明朝末年,由於朝廷當中派系林立,導致政局不穩,人心渙散。再加上這個時候天災頻繁,因此民不聊生,到處爆發戰亂。在史書《漢南續郡志》中就曾這樣記載:“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由此可見,當時的自然災害有多嚴重了。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天災人禍,讓本來就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陷入了更大的危機當中。在關外,後金的部隊磨刀霍霍,一直在琢磨著如何攻破山海關。而在關內,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勢如破竹,攻佔了多個城池,此時也已經威脅到了北京的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已經無力去挽救朱家王朝了。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定國號為大順,並親自率軍渡過了黃河。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只好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可是這個時候,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根本沒有任何信心,去挽救大明朝的這次危機。就算是大明朝中諸如朱元璋、朱棣這種“狠角色”,面對這種情況,估計也會束手無策。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不過,在這個時候,一位名叫李明睿的大臣,卻悄悄找到崇禎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原來,他是想要讓皇帝讓出北京城,向南方遷都。他之所以悄悄過來勸說,就是料到他的建議,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到時候群情激奮下,皇帝很可能判自己死罪。

聽了李明睿的話後,崇禎皇帝也開始猶豫了起來。其實,他不是沒有想過遷都的問題,可是在亂世當中,遷都談何容易?再加上,當時明朝皇帝,都向來注重忠孝禮儀,就這樣放棄祖輩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崇禎皇帝在心裡是無法接受的。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看到崇禎皇帝如此猶豫不決,李明睿又再次進行了勸說,並且詳細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局勢,把所有的利害關係,給崇禎講的是明明白白。就這樣,崇禎決定,等下次上朝之後,要讓大臣們再次進行詳細的商議。

讓李明睿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崇禎帝剛說完,下面的大臣就炸開了鍋。雙方都各執一詞,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此時,內閣首輔陳演站了出來,大聲訓斥道:“這北京城,是大明王朝的千秋基業,怎麼可以說丟就丟呢?”崇禎皇帝聽完這樣一番話,當即也沉默了下來。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就這樣,經過一番爭吵過後,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死守北京城。至於李明睿,陳演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不過,在說完這番話沒多久,北京城就被李自成的大軍攻破了。大明王朝就這樣被滅亡了。

事實上,如果崇禎皇帝當初能夠認真聽從李明睿的意見,遷都南京,那麼大明王朝,將可能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只可惜,為了“大明基業”,為了將來能夠對得起列祖列宗,崇禎皇帝還是選擇了堅守北京城。

王朝即將滅亡,大臣向皇帝進獻一計可保平安,卻引來內閣首輔訓斥

現在不少人提起崇禎皇帝,都認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君王,寧可自殺殉國,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都城。其實我們想想,如果當時明王朝選擇了南遷,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保留著光復大明的希望。可惜,當時的崇禎,根本沒有想這麼多,大明朝的歷史就這樣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