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文|马向阳

《古董局中局》播出过半。这部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从2014年筹备初期便备受期待。自17年7月开机以来,先后历经五个多月的拍摄、接近一年的后期打磨,直到去年底才正式与观众见面。

从目前弹幕、豆瓣和微博网友的评论来看,《古董局中局》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以假乱真的道具、“鉴宝”百科全书式的剧情、夏雨“潘家园摊主上身”的演技……这些品质要素,成为了观众们集中圈赞的亮点。不过,在悬疑情节推进节奏、90年代造型的还原性上,也有些剧迷也发出了不同声音。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海报

《古董局中局》在原著中有大量充满想象力的场景,想要实现影视化的落地并不简单。这个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制作团队就必不可少。

元旦期间,影视Mirror采访了《古董局中局》出品人、总制片人、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听他讲述了《古董局中局》自筹备到播出四年以来的种种经历,也对观众的不同反馈做了回应。

制作前置

助力好内容落地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孙合彬表示,看完《古董局中局》的第一想法,就是将其影视化。虽然已经过去四年,但对于孙合彬来说,这些过程熟悉得恍如昨日。

2014年的时候,我拿到了马伯庸老师的《古董局中局》的版权,很快就进入了剧本开发阶段。当时的网剧市场方兴未艾,有各种各样的创作风向和模式。

所以在最早的一年里,我们的开发方向处于摸索阶段——比如体量和市场,最早构想的是40集,每集20分钟;包括剧本风格,最初还做了个「奇幻版」,比如构置戏中戏场景,让主人公与古董对话等等……但后来发现,这样做虽然有点创意脑洞,但终究形式大于内容。”

于是,孙合彬与编剧刘殷实、卢源一起,不断探讨新的、更合适的定位,经过不断尝试,历经三稿,在2016年9月做出了确定的版本。这一次,不仅收获了市场的认可,资金的支持,也终于等到了这一题材被热切关注的时候。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部分编剧手稿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浸淫影视行业二十余年的孙合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美术总监吴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大魔术师》《龙门飞甲》《三少爷的剑》等)和造型指导白伊廷团队(《绝地逃亡》《前任3》《美人鱼2》《新喜剧之王》等)

的加入,是孙合彬为《古董局中局》邀来的第一批人才。这两个人,都是与他合作多年的老搭档。

在《古董》的创作筹备过程中,创作与制作人员是紧密沟通,彼此驱动的。“我们的美术和编剧,把书中所提到的地方,全走了一遍”。从北京到天津,从安阳到西安,从郑州到岐山,《古董局中局》的创作团队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在孙合彬看来,这一趟收获颇丰,“找了一遍景之后,你发现有些东西书里没写到,有些编剧没想到,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一下子全解决了”。

过程中,美术部门进行全国性的实地采景,并带回上千张照片与编剧分享。不仅让创作者直观地看到了更多的写戏场景、空间,也能在第一时间根据实地景况调整剧本、构思,免得拍摄时因为客观环境原因难以实现。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美术指导吴镇工作照

在剧本基本成型后,动作指导江道海、置景总监钟伟陆续介入。在与编剧、美术、造型部门深度沟通后,江道海带助理完成了一系列“鉴宝”等特技段落的DEMO,并与大家分享。而编剧看到直观的呈现方案后,更被激发出灵感与信心,

最终构画出“文戏武写”“文戏武拍”等方案,并对剧本内容进行再优化。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夏雨鉴宝手法

“达成与创作团队和制作团队的初步配合之后,我就对整个画面将来的呈现不担心了。再接着我们做的,其实是把剧本上的东西落地。”孙合彬讨厌虚幻的空口闲谈,他更希望能眼见为实。对于《古董局中局》来说,这有些难;马伯庸书中的场景充满想象力,要完全在现实环境里还原到位,并不容易。“之前的内容再好,如果无法落地。或者落地之后并不符合内容定位,就等于白做”。

只有创作人真心认可内容本身,感动自己,才能捧出去触动观众。创作者不是孤岛,不能互相质疑与被动妥协,而我们的任务是建立心灵桥梁,让每个人彼此连接,互为靠背,携手去铸造统一的“古董江湖”。如此,好内容才有真正落地的那一天!

这也是壹加传媒提出“创制一体”制片思路的初衷

,让制作人员前置入创作阶段,以更准确、更直观、更落地的呈现,给创作者提供不一样的参考,让创作过程更精准,有效,从而让后续的制作工作顺利展开。

2017年上半年,随着五百、余庆导演的加入,《古董》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基于市场要求,编剧也将剧本扩容至36集,并于7月顺利开机。”

形象气质让读者作者都认可

才是选角的最大要求

“选角不是单纯的选演员,而是塑造经典人物形象的过程,原著中的人物,剧本中的人物和最终演员对角色的呈现要能够合为一体。”孙合彬说道。

2014年筹备《古董局中局》之初,孙合彬就和马伯庸深入沟通过选角的问题——“老马跟我说,在写书时参考过夏雨以前的角色,可能有意无意就往夏雨身上靠”,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夏雨演许愿无疑是最合适的。而且基于夏雨的演技成就、历史过往参演作品,都和《古董局中局》在气质上完美契合。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剧照

乔振宇也是最早参与项目中的演员,他深爱原著,有过许多对角色表现力的独到见解。孙合彬说:“老乔身上的古典气质,结合时尚新潮的外貌特征,成为我心中药不然的不二人选。后来结合对他妆容的独特定位,果然是剧作之中那个海归背景,学识渊博的药家公子。”

原著里,许愿和药不然两个形象,都是京味很浓的“小爷”式人物。但如果两个人都采取传统的“望闻问切”的方式来鉴宝的话,在视觉效果表达和人物性格传递方面,容易出现混淆。所以当乔振宇呈现出和夏雨不同的精神风貌后,显得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合作的化学反应。

之后,便是关于木户加奈的选择。孙合彬想,天生契合,是选角的最大要求。最终选中田中千绘,他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日本角色,就应该由日本演员来演,这份天然与真实是无法替代的。我们的古董道具都要做到足够真实,更何况角色的呈现。第二,田中千绘虽然是日本人,但在中国台湾生活了很多年,也和国内班底合作过,中文足够好而且对中国文化也有足够了解;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的戏足够好,有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田中千绘剧照

“而选蔡文静来演黄烟烟,源于她本身硬朗干练的气质,加上之前做了武打、驾驶的训练,最终呈现的效果让我们觉得她很符合原著中黄烟烟这个角色的独特定位。”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蔡文静剧照

一众主演归位之后,B站UP主久任发布的伪预告中老戏骨的搭配也启发了孙合彬。而确定好选择标准后,以鉴宝节目火遍全国的演员王刚,第一个进入了他的脑海里。

在力邀王刚老师加盟过程中,孙合彬拿着剧本与相关美术道具图纸前去拜访。在这之前,王刚老师对该领域的题材一直持谨慎态度,担心制作团队因为不严谨,而导致各种问题出现。但是在充分沟通之后,王刚老师也打消了疑虑,并同意加盟。后来还给予了一系列专业性意见,让本剧日益完善。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王刚剧照

随后,孙合彬与选角团队相继邀请吕中、曾江、郑玉、潘粤明、程思寒、汤镇宗、王建新、林聪等老戏骨加盟《古董局中局》,整套演员阵容趋于成型。


造型

“新”现实主义的审美格调

“现实主义,不只是单纯的写实。在还原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追求一种新的审美格调”,孙合彬认为,《古董局中局》要做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年代戏,这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古董“的故事虽然讲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塑造的是古董界的隐秘江湖。这群人不是过去我们熟悉的角色,是全新的呈现。他们是古董界的翘楚,这些家族是有传承、有文化、财富相当雄厚的行业领袖。这就必然跟过去怀旧戏里展示的大众形象有所区别。

需要用艺术的手段,基于“古董世家”的真实特色加以表现。

所以,虽然《古董局中局》的时间背景是在1995年左右,却没有用“怀旧”“朴素”的调性,而是采用相对华丽大气的风格。如果简单复刻过往的呈现方式,故事与人物的特色就很难精准表现。“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服装着重展现90年代的时尚特色,而非‘基本风貌’”。

当然,许愿、药不然这些角色,作为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自然也要有他们的时尚特色——事实上,经过服装老师的认真考究,这也是有例可依的。

90年代是国内年轻人追求个性的起点,随着港台风和时尚潮流的影响,大陆的流行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年轻人对于穿衣打扮的讲究,对于时髦和时尚的渴望深入人心。

研究剧本后,负责造型的白伊廷团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当年的流行文化,从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穿着,到摇滚歌手黑豹、崔健等人的服饰打扮,再到刚刚萌芽的时尚杂志书影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90年代浮现在造型团队的脑海里。

当白伊廷向孙合彬提出“复古+时装”的概念模式时,他觉得这种“混搭”正是《古董局中局》需要的,并且与美术设计出的场景非常匹配。两者叠加,一个华丽大气的“古董江湖”轮廓初现。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剧照

以木户加奈为例,造型团队为其设计服装时,找了许多当年日本皇室的影像和资料,并从各地淘了很多日本皇室钟爱的大牌复古二手衣服,拆下扣子和配件留用,学习剪裁和针脚,找布料重新缝制。

实际上,作为名门淑女,加奈不顾日方压力助许愿寻找佛头真相,骨子里藏着一股大胆叛逆。于是,俏皮的礼帽、镂空黄色皮手套和孔雀蓝丝袜这种跳脱的配饰元素,也时常出现在加奈身上。

留洋归来的药不然,更是走在时尚的最前端。他的造型设计,是所有角色中最耗时费力的。经典复古的英伦腔调,搭配意大利高定西装,光是他平时穿着的西服三件套,团队就做了20多款。

另一位承担了大部分动作戏的“机车女”黄烟烟,将一个“飒”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袭黑色劲装皮衣,全套印花撞色礼服以及各种各样的腰带,一切都体现着黄大小姐的不好惹。

关于主角许愿的着装,着实让孙合彬头痛不已。

“既要符合角色特点的接地气,又不能在气场上表现得太弱”,最后,造型团队给许愿设计了破洞牛仔裤搭配唐装的设计,以及搭配文玩爱好者喜爱的手串和标志性的鼻烟壶,奠定出一款既有文化符号,又能体现人物性格细节的搭配。夏雨自己也贡献了一些创意,许愿常穿的一件带“悔”字的标志性背心,是他亲手用毛笔写上去的。最终看到一个如此的“许愿”,孙合彬放心和踏实了。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剧照

色块的运用、对比度强烈的颜色碰撞、不规则的剪裁,这些的确都是95年就存在的服装流行元素。古董团队抓住了这些元素,在实践中以更加精致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置身实景之中

才能拍出真实质感

“其实,服装只是一小部分,真正难的是如何让演员置身实景拍摄中”。为此,剧组煞费苦心。因为时代的变迁,原著中描写的某些地方已经面目全非,选景难度就会随之变大。

比如,现在的潘家园与九十年代的样貌已大不相同,各种“鬼市”也很难再觅到踪迹。不过,这件事并不难解决。因为在开机之前,制作团队就走遍了书中所写的每个地方,提炼出其中重要的元素和特点,终于在西安找到了合适的古玩市场——书院门。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置景美术氛围图

而在寻找场景的过程中,很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也被美术团队挖掘出来。比如陕西的一个古镇陈炉,从古代至今都在烧瓷器,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甚至厕所都有瓷器装饰,令人啧啧称奇。

除了真实的场景之外,剧组搭建出的许家古墓也让孙合彬记忆犹新。

美术团队在近万平米的景棚内,搭建了三千平米的秘道、古墓、洞穴。并充分利用现场环境,营造出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感觉。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墓道美术效果图

最终,经过剧组的多番考察,孙合彬决定在北京、天津、陕西等多地拍摄。最终在《古董局中局》中呈现出来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美术组精益求精的成果。

当然,除了拍摄地点的真实之外,如何让“假古董”真实也是孙合彬考虑的问题。《古董局中局》中,最让观众惊喜的,就是那些层出不穷的文物。这些东西仅靠借和买远远满足不了拍摄需求,美术团队必须亲自去动手做。“做古董不止要了解它在册记录的样子,还要弄清楚刚出土的样子。”在孙合彬看来,很多我们以为的古董常识,其实多数是错误的。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部分道具设计手稿

比如古装剧中经常看到的铜镜,事实上并非黄铜的材质,而是加入了锡等金属,呈现出类似不锈钢色泽的镜面效果。在出土时,保存完好的铜镜照出的人像栩栩如生。只不过一段时间后,会因氧化等原因,变成生锈的状态。因此,为了展现真实的“假古董”,美术团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制假工艺,努力思考重现在观众面前的景和物真正的面孔;一方面找到制作修复古玩的老师傅,老师傅早些年接触过盗墓者,见过不少刚出土的古董,这两者的结合,才给观众捧出这一场属于古董的饕餮盛宴。

其中,剧中的主要道具海兽葡萄纹铜镜的制作就花了50天,最关键的道具佛头,制作时间长达两个半月

Mirror专访 壹加传媒CEO孙合彬:四载雕琢,布下古董局中局

佛头

“剧是筹备出来的。”在采访过程中,孙合彬不止一次地重复他这种创作理念。从剧本到选角,从定景到造型、道具,在《古董局中局》的制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如今,这个风生水起的鉴宝江湖,着实已经拉开大幕。

所以,壹加传媒强调的“创制一体”思路,把制作环节前置,让制作团队和创作团队实现了更紧密的沟通,保证制作团队能够更准确地呈现内容,创作者也能在创作过程中有更有效地输出,从而让后续的制作工作顺利展开。开工之前不盲目,把所有人都放置在一个紧密协作的”工作台“上,看一个“图纸”,研究一个故事!

同样,创作者在筹备、拍摄、后期阶段深度参与,能让他们具备更专业的影视化意识,掌握工业流程实现品质保证,创作出“能拍、好拍”的剧本,也能让他们从剧作、内容层面给制作部门提出中肯建议,让整个作品有更好的完成度。

毕竟,让好内容确实落地,才是每个创作者的终极目标。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校对 | 黄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