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中语之“新”,应对中语之“变”

2018年全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观摩研讨会访谈

论道中语之“新”,应对中语之“变”

本报讯(记者 罗亚莉 通讯员 穗教研)2018年12月28~29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广州市珠江宾馆举行。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语文教学研究人员、老师共700余人参加此次盛会。

记者获悉,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都将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新课标、新教材内容变化大,创新处多;课程标准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统编教材倡导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作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年度学术论坛,本次研讨会聚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深入研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新课标进课堂”提出“广州方案”。本次研讨会进行实时网络直播,而在现场,记者有幸采访到4位专家学者,了解到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高中语文教材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本期我们共同关注。

新教材倡导育人理念和“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采访对象: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蔡可

记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变化在哪里?

蔡可: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在于理念,它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实现知识本位、文本本位到育人本位。

新课标坚持语文课程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新课标提炼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将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中。

记者:统编教材倡导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您怎样看待?

蔡可:从课程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多样化的开放阅读体系。语文学科知识文本中的优秀文章繁多,精选典型的优秀文章往往有所局限,多样化的大量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素养。

从教学角度来说,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下,当我们打开语文教科书时,我们会看到不同的课文类型,课文类型的不同意味着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会相应改变。老师上课时教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进入更广泛的阅读世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同时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进入到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时间。

记者:您怎么定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的标准是什么?

蔡可:课外阅读的定位,在过去我们可以理解为课堂之外的阅读,但是我认为课外阅读更应该定位在教科书之外的阅读,我们更应该关注教科书之外的阅读与教材的呼应与整合。

高中课外阅读的标准有相关规定,高一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高二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也不低于150万字,相当于两年时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300万字。另外,新教材有独立的读整本书的课时设置,每册教材上也有两本阅读书目推荐。

新课标难度加大,师生将迎新挑战

采访对象: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 王本华

记者:新课标、新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会增大吗?

王本华:未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组织的课文教学。高中语文课程结构是由18个任务群组成的,其中必修有7个任务群。任务群是综合的,例如阅读与鉴赏综合,表达与探究综合,表达与交流综合,梳理与探究综合,一些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活动都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新课标对学生来说,接受难度会更大,对于任教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即将面世的新教材单元会以1+N的形式出现。比方说诗歌,第一个单元是诗歌,那么第一课就是一首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到第二课会有四首诗,所以未来看到的新教材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目录跟以前不一样了。

记者:阅读量与学生考试得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本华:任务群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群,需要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导向,采取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来完成,阅读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对任何考试都是有帮助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总体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或其他学科会起到引领作用。

记者: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面对阅读量加大的情况该如何面对?

王本华:初中教学关注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浏览、快速阅读等各种方法在单元内容里都有分别设置。学生到高中以后,会因初中已经铺垫的阅读基础而加快适应的脚步。

但不可否认,高中的难度还是增大了,就学生个人阅读的兴趣、能力、习惯而言,如果不从小学抓起,可能很难适应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更多的是基于学生已有的一种能力,从小培养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跟上课程学习的节奏,促进阅读素养的养成。

广州开设中小学生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

采访对象: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 谭健文

记者:广州高中语文的教研理念如何具体落实到课堂?

谭健文: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广州高中语文教育坚持育人功能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教师“循真致美教语文”,学生“循真致美学语文”的主张,逐渐形成高中语文“求真”“说理”“审美”的教研理念。将理念落实到课堂,“求真”具体表现在:阅读、写作的求真务实,增加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筛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说理”强调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说理教学,通过实用类和学术类文本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基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审美”,要求广州高中语文强化培养中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中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记者:面对“高中语文之变”,广州如何应对?

谭健文:广州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已在践行着新课标的理念和做法。广州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强调活动教学,这跟新课标所提倡的以任务为推动,以活动为载体的理念非常吻合。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广州的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另外,广州也在积极开发新的教学项目。2018年12月20日,广州开设了中小学生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该项目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阅读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2018年12月已在广州110所中小学试行,未来三年将在全市铺开。

记者:智慧阅读跟以往的阅读有何不同?

谭健文:智慧阅读采取“人、书、网”三合一的形式,将人书网三者融合,促进阅读行为的发生。智慧阅读通过联通各校图书馆与广州图书馆,将图书馆的藏书盘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得知每所学校的借书状况,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兴趣,实现个性化阅读推送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北京新课程实验进展顺利

采访对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学科教研员 夏宇

记者:北京新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情况。

夏宇:北京在2017年9月进入新课程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面临“三新一旧”的问题,即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教研部门、以及老师们经过多轮市区两级的培训,组织老师学习新课标,利用各种方式指导老师使用现有教材,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方式。2018年,教研室组织了以北京各区为单位的任务群教学设计大赛,日前还做了成果展示。

记者:在“三新一旧”情况下,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是否顺利?

夏宇:“三新一旧”这四个要素,对学生实际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教材。当教材没有太大的变动时,老师会用新理念来改变原先的教学设计,这对学生来说,还是易于接受的。另外,语文学科的新课程实验按照稳步推进的策略,立足于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目前推进基本顺利。

记者:面对新教材的试教,学生会不适应吗?

夏宇:北京是新教材试教地区之一,必修的试教刚刚结束,选修的试教正在进行中。试教过程中,据一部分参与试教的老师反映,学生对新教材的满意度较高。按照教育部教材局的部署,新教材的编写组前期已经做了细致调研,通过网络问卷、个体问卷、到校听课、研讨总结等调查形式,获取试教学校教育群体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