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1月9日外交部領事司召開主題為“見證:與時代同行的中國領事”的吹風會。

在吹風會上,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郭少春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來領事工作領域的重大變革,盤點了2018年領事工作特點和重大改革舉措。郭少春的講話明確了領事工作的前行方向和工作方位,體現了“外交為民”的理念。

在講話中,郭少春首先盤點了改革開放40年間對中國領事工作發展進程具有積極重大影響的幾件大事,展示了其具有的特殊歷史和現實意義。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第一件大事:中國正式加入《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

1979年8月1日,中國正式加入《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這是中國領事工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中國在堅持主權平等、對等互惠原則基礎上,根據《維約》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履行領事職務,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的領事關係,中外領事合作的新局面隨之開啟。

40年來,中國與49個國家簽署了雙邊領事條約或協定。這些條約或協定,以《維約》為基礎並有所發展,是促進中外領事合作的重要法律文件,為促進中外人員往來、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第二件大事:中外互設領事機構步伐加快

改革開放後,中國在海外設領進程顯著加快。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53個國家設立了98個領事機構(總領館93個,領事館2個,領事辦公室3個),其中92個是改革開放後設立的。海外設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中外友好合作,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安全與合法權益,讓同胞們離“家”更近。

由於歷史原因,到1978年底,設在中國內地的外國領事機構只有4個。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接受外國在華設領。上世紀80年代,外國在中國內地實際新設領事機構18個;90年代,新設49個;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設141個。1979年以來,外國在中國內地20個城市實際新設領事機構共計208個,這個數字是改革開放前的50多倍。目前,外國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際設立領事機構數量為338個。接受外國在華設領促進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融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為全面推進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第三件大事: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成立

2007年8月23日,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政府為更加有效地維護日益增長的海外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安全與合法權益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標誌著中國領事在機制體制變革上邁出了重要步伐。

領事保護中心成立以來,先後成功組織和實施從吉爾吉斯、埃及、利比亞、日本、也門、尼泊爾、新西蘭、多米尼克、印度尼西亞等國緊急撤離僑民行動,安全撤離中國公民近10萬人。在2011年利比亞撤離行動中,中國政府海陸空三路並進,用12天時間安全撤離中國公民35860人。在2015年也門撤離行動中,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奉命趕赴也門執行撤離任務,這是中國首次以軍艦為主要交通工具從外國撤離僑民。中國還應有關國家請求協助撤離外國公民,展現了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中國政府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的國民,無論你身在何處,如果遇到危險,祖國會帶你回家!

郭少春表示,我們沒有忘記湄公河大案中死難同胞、沒有忘記馬航MH370上的154名中國乘客,絕不放棄曾被海盜劫持的NAHAM3號中國船員成功獲救的希望。每一個在海外身處危局險境的同胞都牽動著我們的心。

實踐證明,領事保護專門機構的成立,有利於整合國內國外資源,全面提升應對海外涉我重大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磨合,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駐外使領館、企業、公民在內的“五位一體”領事保護工作機制日趨成熟。為死難同胞伸張正義,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及家屬的合法權益,營救遇險中國同胞、迎接他們回到祖國懷抱,用網友的話來說,領事保護工作是“祖國在你身後”的最生動的詮釋。

第四件大事:外交部建立海外安全提醒發佈機制

防範海外安全風險需要及時權威的旅行提示。2000年12月8日,外交部官網發佈第一條海外安全提醒。此後,外交部領事館根據實踐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比如一般性的旅行提示與安全提醒混雜、安全提醒無退出機制等問題,按風險程度將安全提醒劃分為“注意安全”、“謹慎前往”和“暫勿前往”三個級別,同時明確提醒有效期,使其更加科學合理。

外交部領事館還在最高級別的提醒,即“暫勿前往”提醒中註明,“如在本提醒發佈後仍堅持前往,有可能導致當事人面臨極高安全風險,影響其獲得協助的時效”。畢竟,預防是最好的保護,真實告知風險後果是安全提醒的應有之義。

第五件大事:12308熱線架設全天候、零時差綠色通道

2014年9月,“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12308熱線正式開通。2017年3月,外交部領事館推出了12308微信版。2018年國慶前夕,12308服務功能再度升級,推出了手機應用版,它最大的亮點是在全球任意地點、任何時間,均可依託WIFI或移動互聯網撥打12308熱線,無需另行支付國際通話費,實現了求助渠道全覆蓋,打造出指尖上的領事保護與服務新平臺,實現了從有線到無線,從固定到移動的跨代升級。

12308熱線為海外中國公民和祖國之間開闢了一條全天候、零時差的領保應急綠色通道。在世界上任何角落,任何時候,當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可以第一時間撥打12308。危急時刻,這條熱線更是大顯身手,在近年來發生的重特大海外安全事件中都做出了及時響應。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第六件大事:中國普通護照“含金量”穩步提升

改革開放讓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也對提高中國普通護照“含金量”提出了現實要求。中國與14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其中13個是十八大以來實現的。15個國家和地區單方面給予中國公民免簽入境待遇。44個國家和地區單方面給予中國公民落地簽證便利。目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14個互免+44個單方面落地籤+15個單方面免籤-1重合)。此外,我國還與42國達成71份簡化簽證手續的協定或安排。提高中國護照“含金量”是今後一段時期中國領事工作致力追求的目標。

第七件大事:領事工作逐步告別傳統方式,向現代化、信息化邁進

早期中國駐外使領館都是手寫簽發護照,那時的護照甚至還沒有機讀碼,無論是直觀印象,還是防偽功能,以及可機讀性能等都不盡人意,甚至給中國公民國際旅行帶來不便。簽證方面,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簽證才由木質印章升級為半自動化鋼模印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現化信息技術被不斷引入領事工作後,領事工作開始發生質的變化。1997年,中國開始簽發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機讀護照。1999年,中國駐外使領館開始採用計算機系統打印外國人來華簽證。2011年,外交部開始正式簽發因公電子護照。2017年,中國首張生物識別簽證在中國駐外使館簽發。目前,已有59個駐外使領館實行全面採集簽證申請人生物特徵,佔來華簽證總量的11%。隨著生物識別簽證在中國駐外使領館的快速擴大實施,中國領事證件全面進入生物技術防偽的新時代。

第八件大事:領事工作依法行政已經在路上

領事工作本質上就是代表政府向中國公民提供公共服務,涉及各方權利和義務,必須依法行政。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深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規的立法進程。近幾年,領事立法工作取得了不少新成果。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領事認證辦法》以外交部令形式頒佈。郭少春特別介紹道,經過多年的深入調研和論證,我國領事館正力爭在未來兩年內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正式出臺的法律程序。

積極推進領事立法,以法律法規形式規範和固化領事實踐中成功經驗,解決實踐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構建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第九件大事:“放管服”改革見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為我們銳意改革、改進領事服務提供了強大動力。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以對外承諾海外中國公民申辦護照“只跑一次”、大幅降低受理護照申請的門檻等便民措施為突破口,全面改進駐外使領館領事窗口服務質量。領事館同時降低了領事證件收費標準,研發了領事服務手機應用,積極推進基礎數據互聯互通,目的就是暢通海外同胞尋求領事服務的渠道,提高領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推進領事服務改革,將始終堅持以人民滿意為宗旨。

第十件大事:“一網兩微一端”領事信息服務體系建成

“一網”是指2011年11月開通的“中國領事服務網”。2018年,網站閱讀量超過800萬。“兩微”是指2014年1月開通的“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和2018年1月開通的“領事之聲”微博。截至2018年底,“領事直通車”累計發佈信息超過5400條,訂閱用戶超過115萬;“領事之聲”共發佈微博565條,關注量23.9萬,總閱讀量超過1.5億。“一端”是指2018年9月正式上線的“外交部12308”手機應用,目前下載量超過8萬。

“一網兩微一端”是外交部為滿足人民群眾對領事服務日益增長的現實需要,著力打造的海外安全和公共信息服務系列產品,用於發佈權威海外安全提醒和全面的領事服務信息。它們先後開通,形成彼此配合、相互補充的領事信息服務體系。

郭少春在講話中指出,剛才列舉的十件大事只是40年領事工作巨大變化的一小部分。以小見大,它們折射出了領事工作在服務理念、機制體制、機構設置、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外交部領事工作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的姿態接力前行。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