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講習所」第十三講:精準扶貧政策解讀⑦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進村入戶做什麼?

統籌考慮貧困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對照貧困村退出7條標準逐項核查: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進村入戶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1.以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內為主要衡量標準。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2.行政村通硬化路。

指瀝青(水泥)路通至行政村的某個公共活動、服務場所。公共活動、服務場所指村委會、學校、敬老院、公共醫療機構。路面類型為瀝青(或水泥)路面。

3.所有農戶有安全的飲用水。

指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以上或附近800米以內有人飲工程取水點、水質達到國家農村人飲標準,不具備通自來水和取水點的農戶要有穩定安全的飲用水,有完備的深井、水窖。

5.有標準化村衛生室。

指行政村有診斷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且“四室分離”;原則上配備1名或1名以上有資質的鄉村醫生。

6.有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

指行政村建立起對貧困人口脫貧帶動作用明顯的種植、養殖、加工、旅遊、光伏等主導產業。

7.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指村集體自身努力取得的集體經營收入和利用村集體資產取得的租賃發包、土地補償收入等,不包含財政轉移性收入和項目補助收入等。2020年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缺什麼補什麼,有缺項的不能退出。

查看村兩委是否開門辦公,包村鄉領導、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是否堅守崗位開展工作。貧困村、貧困戶進入、退出、動態調整資料是否齊全、程序是否規範,脫貧計劃、項目實施統計表、年度總結、政策宣傳資料是否完善。健全戶籍人口、常住人口、脫貧人口、貧困人口、非貧困人口、殘疾人、低保戶、雙老戶、單老戶、務工人員、“兩個帶頭人”、各類政策性補貼花名冊。逐項理清補齊。

未完待續……

「网上讲习所」第十三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⑦

審 核:單澤民

主 辦

西吉縣馬蓮鄉黨政辦公室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954-38288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