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生活如戏,电影如诗

| 苏杨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注意:本文有剧透。

对于张艺谋导演来说,《影》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影片呈现出的水墨美学俘获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在镜头美学之外,老谋子却依然还在犯错,在此谈一些个人观影后的看法,可能跟主流观点不太一样。未必正确,仅作探讨。

电影整体看下来低于预期。权谋争斗的故事过于简单,甚至幼稚,为了反转而反转。

一个是笑里藏刀的国家君王,一个是手握大权、心思诡谲的都督。

这种级别的谋略家最后居然只因为棋子的老娘死了,棋子突然觉醒,两人多年的布局就全线崩盘,毫无后手回击,迅速地被反杀篡位。看完细想不免有些敷衍。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一)

关于上述观点,仅就针对最后一段的结局,做一点分析。

第一点,一个君王筹谋已久,想要暗杀重臣,最后派出的竟然是不堪一击的弱鸡部队,还被身负重伤的都督一一击杀。

这个心思缜密,筹谋已久的君王心似乎略显宽大。

能够做到料敌机先,派人去救影子,却想不到击杀都督这个大boss需要派多少重兵,以保万无一失。这无疑是剧本的一大漏洞。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第二点,君王其实一直惧怕都督的威望和地位,不敢杀他。

因此,才需要反复确认影子身份的真假,然后趁机布局击杀之,让影子取而代之,听其摆布。

但都督境州一役,战功赫赫,君王更加不敢也更加没有理由在明面上轻易杀掉真的都督。

因此,当都督突围成功,蒙面走上大殿的一刻,首先应该除掉的,其实应该是随时会替代他上位的影子。这时留着影子,自己随时会成为可有可无之人。

再退一步说,就算击杀影子后,届时君王欲除之,现场小艾与都督两人,力压孤身一人的君王,胜算也未可知。

一个心思如此诡谲的人居然这点都没想到,实在让人惊奇。

其他的bug不一一赘述。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我理解张艺谋导演想要拍摄一个反套路的故事,历史上替身命运皆悲惨,他们只是王公贵族的一枚棋子,很难得到善终。

因此,如果有一个故事,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那势必会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只可惜,为了出其不意,最终让权谋显得如同儿戏。

很多人说,国师终于有故事了,但是整体看下来故事很尴尬,很空洞,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因为观众不知道人物的前世今生,所以人物的很多行为没法触动到人,影子与小艾的情感、君王的隐忍,都督的变态,都只是单纯的符号,情不知源起。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二)

张艺谋导演想通过阴阳太极、以柔克刚等概念展现传统文化中的相生相克,阴阳互补,因此采用了很多形式化的符号,颇有意境。

但是很明显,某些设定还是过于牵强,例如为了展现以柔克刚,都督想出了一个方法,是以女人身形入伞,扭动身躯,然后破解杨苍的大刀。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事实上这个武打想法太概念化了,在武打上,以柔克刚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展现姿态的轻盈。

让一群男人在大街上肆意扭动这个创意,不免让人出戏,并且在逻辑上没有说服力。因此,观众看到会笑也并不奇怪。

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是一个为了形式感和概念的展现,可以将具体细节强行合理化或者放弃合理化的这么一个人。

(三)

镜头美学,造型设计,确实没得说,一流水准,同时也是非常好的一次文化输出。

电影中出现了大量下雨的画面,在《影》的纪录片中,张导为了精准,要求两组镜头同时拍摄并且雨点大小,密度要完全一致。

这场戏拍了很久很久,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张艺谋导演对于摄影、美术近乎执拗的追求,说他是一个勤奋的电影手艺人,一点没错。

《影》的确是张艺谋近年来让人非常惊喜的一部作品,很多人说这次老谋子把格局缩小了,细腻了,但我认为故事尤其细节还是粗糙的。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把故事写严谨了,接下来要展现的主旨内核才会有说服力。

如果光凭画面、声效来震撼观众,回家细想却内心空荡荡,是否和好莱坞爆米花电影通过大场面来掩盖故事脆弱的做法一样呢?只是把炸弹换成了水墨。

其次,影片中展现的权欲和人性还是过于浅薄,看不到人性深层的挣扎。

主公、影子和都督间的厮杀非常直白,没有犹疑,没有羁绊,似乎就只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而已,同野蛮人并无二致。

如果说唯一看得到人性的地方,可能就只是在小艾身上了。

不可否认,《影》这部作品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但张艺谋形式感远大于故事性的缺陷,还是继续在这部作品中延续了下来,不免让人感到些许缺憾。故事永远是内核,水墨只不过是装饰,唯有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兼顾镜头美学,才是一个好导演真正该做的事情。

关于《影》,老谋子到底错在哪里?

• END •

简介:影评人,专栏作家,签约媒体人。长期供稿于百度、知乎日报、豆瓣、文汇网等主流媒体。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观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