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城中村改造的"速度與激情":湧現3個成功樣本

溫州網訊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進會,吹響了溫州市區新一輪城中村改造的號角,計劃花5年時間重點完成71個行政村的改造任務。其中的16個行政村,被列為今年的攻堅任務。

如今,歲末臨近,這16個行政村的改造到底成果幾何?

現場詢問三區工作人員任務表和成績單瞭然於胸

今年10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徐立毅,在專題督查市區城中村改造工作進展情況時強調,今年的市區城中村改造工作已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把握時間節點,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協調統籌,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以破竹之勢奪下新一輪市區城中村改造工作目標。鹿城、龍灣、甌海三區貫徹執行如何?

鹿城區

鹿城區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峰表示,鹿城區共有5個整村和2個村(區塊)被列入了今年的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計劃簽約戶數達1235戶。

截至11月25日,南塘村、葡萄村、東嶼村及豐收村(菜籃子集團區塊)等4個拔釘類的村,協議簽訂率已達到了100%,並全部實現了舊房騰空拆除進場建設。旺增橋村、楊府山塗村安置區塊的協議簽訂工作,目前進展也較為順利,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南匯街道上田村,目前該村入戶丈量工作也已完成了440戶,完成率達到了80%。接下來,鹿城區會全力組織人手,對該村的協議簽訂工作進行集中攻堅,爭取早日實現該村的整村協議簽訂。

龍灣區

龍灣區城市化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張健表示,龍灣區共有3個村被列入了今年的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分別包括下埠村、底嶺下村和朱垟村,計劃簽約戶數共1202戶。截至11月25日,底嶺下村和朱垟村均已完成了整村的入戶丈量工作,下埠村的入戶丈量工作也已完成了71.19%。

在協議簽訂上,朱垟村成為了全市首個完成整村簽約的城中村,舊房騰空率也已達到了98.56%,處在領先位置。底嶺下村目前簽約了20多戶,下埠村的簽約預計會在本週內展開,接下來將集中攻堅這兩個村的工作。計劃將任務節點細化到日,辦事人員也全部取消週末休假,加班加點工作,確保在年底前完成這兩個村的整村簽約工作。

甌海區

甌海區城市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趙康介紹,市區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中,甌海區需要完成6個行政村的城中村改造,任務數為1234戶。截至11月25日,1234戶居民中,已有668戶完成了入戶丈量,完成任務數54.13%;104戶完成正式協議簽訂,完成任務數8.43%,累計完成舊房騰空82戶,完成任務數6.65%。從任務完成的進度來看,甌海區與鹿城、龍灣相比,進度要稍慢。

甌海區三個街道中,進度最快的是景山街道,48戶計劃簽約戶數已100%完成了入戶丈量,90%以上居民完成臨時協議簽訂,45.83%的居民簽訂了正式協議。三垟街道略拖後腿,對此,甌海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11月22日,特別召開三垟實地徵地拆遷再動員大會。記者李庭歐陽瀟

“朱垟速度”

城中村改造“明星”兩個月333戶簽了協議

朱垟村位於龍灣萬達廣場的西南側,永定路以南,整村佔地約合300多畝,常住居民超300戶,村民多住在三四層高的民房內。但這些民房建築從總體上看,缺少建設規劃,已明顯落後於周邊區域的現代化佈局。

不過,隨著該村在今年被列為市區城中村改造的首批對象,現如今的朱垟村人,開始期待更好的人居生活。

速度兩個月完成整村協議簽訂

記者瞭解到,朱垟村改造從今年8月30日確定評估公司開始,到10月30日整村333戶即全部完成了動遷協議的簽訂,僅花了兩個月時間,一躍成了我市新一輪城中村改造中的“大明星”——今年首個完成整村改造簽約的城中村,贏得了“朱垟速度”的美譽。

一位姓朱的村民就表示,他家的房子按照政策,合法面積只有160平米,100平米違法面積得不到補償。在村裡住了40多年,房子是他們全部的心血。但他聽說S1線要從朱垟村現在的位置穿過,他以後的生活環境會變得更好,他們家便早早地簽了協議。

龍灣區永中街道辦事處主任黃建斌說,村民有了期待,他們要做的就是儘快幫助大家實現願望。

激情工作模式“七+黑”

在這次協議簽訂的過程中,龍灣區抽調精幹力量,專門下派了10人組成的工作組,由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副區長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及時協調解決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此同時,永中街道也組成了15個攻堅小組,由街道書記、主任親自掛帥,分組包乾,責任到戶到人。

永中街道還打破了責任科室單線作戰的工作方式,全街道多科室合力攻堅,沒有雙休,放棄中秋、國慶假期,有的只是“七+黑”的工作模式。比如,國慶假期,街道工作人員只休息了1天便紛紛趕回到工作崗位,有街道人員還會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

為了打消村民在徵地等遺留問題和安置政策等問題上的顧慮,街道不僅將向村民講解政策的座談會開到了朱垟村村頭,更是全程錄製了座談會的錄像,製成光碟後分到了每家每戶。黃建斌說:“村民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全程錄像發至每家每戶,有了“證據”在手,村民們這才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此外,針對部分村民相互觀望、不願籤的情況,他們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做到了始終嚴格按照房屋補償方案上的政策執行。如此一來,村民也逐步停止了你看我,我看你的情況,紛紛簽訂了協議,最終確保了朱垟村整村協議簽訂的全部完成。

畫外音“選擇最黃金地塊安置村民”

黃建斌透露,朱垟村改造採取異地安置方式,新位置現選定在了永定路以北的F04地塊,該地塊可說龍灣城市中心區的“黃金地塊”,雖距朱垟村現在位置不遠,但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離龍灣區政府的位置更近,周邊分佈有永定路、龍康路、龍江路、學文路等,交通便利。”黃建斌說,新地塊上將建設安置房800套,可全面滿足朱垟村村民的回遷需要,且隨著市域鐵路S1線,市奧體中心、溫州體育運動學校永中校區在朱垟村現有位置的興建,日後該村村民的生活體驗將更加豐富。

“旺增橋樣本”

村民想住好房子整村簽約月底有望

在鹿城區新城居住的市民,不少人每天都會開車經過新城大道,道路兩側高樓林立,透著都市的氣息。但就在這些高樓的後面,卻藏有一箇舊村的“隱痛”。這個村就是南匯街道管轄的巨一村旺增橋自然村。今年9月,該村成為了我市7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首個率先正式啟動的徵遷項目。

速度已累計簽約土地152宗

記者瞭解到,旺增橋村改造徵地面積約80畝,涉及徵遷戶數共353戶,458宗土地,改造面積近7.7萬平方米。改造動遷大會前,該村就已順利完成了土地報徵、入戶丈量、房屋評估、未經登記建築的認定等前期工作。截至11月底,該改造項目已經累計簽約了152宗土地。

旺增橋自然村改造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旺增橋村的簽約進度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算是比較順利。“我們10月9日啟動的簽約工作,預計花費3個月時間完成整村簽約,也就是說要到明年1月初,但我們現在的想法是,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就基本完成整個村整個改造範圍內的簽約工作。”

記者在該地塊改造現場辦公室門口,遇到了一位旺增橋村村民,他說,他上個月就完成了簽約,希望能夠早日住上好房子。

激情簽約對象名單公開曬

在簽約工作的推進中,鹿城區委、區政府專門抽調了97名區級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骨幹,把他們安排到了城中村改造任務最重的濱江、南匯兩個街道,全力支持拆遷工作。其中,下派到旺增橋村現場辦的幹部就有11名。南匯街道也安排了熟悉旺增橋村情況的幹部,到現場具體指導拆遷工作。村幹部、村民代表等更是帶頭響應,積極主動與拆遷戶聯繫溝通,也大大促進了工作的推進。

在現場辦門口的公告板上,張貼有各類徵收信息的告示。記者在兩張告示上看到,明確列有該村第五批、第六批簽約對象名單。一張通知上寫到,名單裡的房屋所有權人,在規定時間來完成簽約的,並按要求按期完成搬遷騰空的,可在騰空徵收合格後增加2個月的臨時安置費作為獎勵。

現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他們開展依法徵收、陽光補償工作的一部分,對徵收工作的程序和內容,拆遷戶的信息和簽約情況進行公開。這樣既可打消村民對房屋徵收工作的顧慮,還可以倡導村民爭先簽約,可促進整村簽約的進度。

畫外音舊村晚上睡覺都有些後怕

張敏是土生土長的旺增橋村人,今年已59歲了。他告訴記者,自打他從小記事開始,該村的村容就幾乎沒有被翻新過,且隨著時間推移,村容變得越來越舊、村內環境也跟著越來越亂。1990年後,市區現代化建設逐步加快,他在旺增橋村越住越不舒服。1996年時,他和家人搬出了旺增橋村。

搬走後老房子空在那裡,他覺得浪費,想著租出去,但老街巷裡電線都結成了“蜘蛛網”,路口也常堆有垃圾,租客們都不願租,不僅說是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治安也都覺得差。久而久之,他也不敢租了。“我在那住的時候晚上睡覺都有些後怕,害怕電路由於老化,發生起火什麼的。”

張敏說,這次旺增橋村改造他特別支持。因為他家在村裡的房子條件還算好,有100多平米,但現在村裡2/3的住宅都是私搭亂建的違章房,居住條件差的有很多,他的不少老鄰居都期待著能住進條件好的大房子。他告訴記者,他在上月已完成了簽約,家裡人都很支持。

“淨水經驗”

建起全市最大週轉房集群400戶已入住

市區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中,甌海區需要完成三個街道(含6個行政村)的城中村改造,任務數為1234戶。截至11月25日,1234戶居民中,已有668戶完成了入戶丈量,104戶完成正式協議簽訂,82戶完成了舊房騰空。三個街道中,進度最快的是景山街道,48戶計劃簽約戶數已百分百完成了入戶丈量,九成以上居民完成臨時協議簽訂,45.83%的居民簽訂了正式協議。

速度98%村民已籤拆遷臨時協議

甌海區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中,包含三垟街道、景山街道、新橋街道三個區域,其中三垟街道有4個行政村,景山、新橋街道各有一個行政村,景山街道需改造的行政村名為“淨水村”,位於西山東路的西北側。

景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定良說,攻堅任務數顯示的48戶還僅僅是一小部分今年需要攻堅的數量,事實上,淨水村共需拆遷1508戶居民,如今已有1430戶居民簽訂了同意拆遷的臨時協議,佔比高達98%,已經動工拆遷的戶數達817戶,佔比54%。

淨水村建築面積共計320畝,早在2012年就開始啟動城中村改造,2012年至2014年年底,僅拆遷了20餘畝,而到了今年,淨水村一口氣拆遷了90餘畝地,進展飛速。

今年11月20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徐立毅赴淨水村調研,他指出,景山街道淨水村等區域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成績顯著,是溫州棚戶區改造的典型,要做好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以便更好地展示溫州城市面貌的更新與發展。

激情兩項創新“撐起”幢幢高樓

昨日,記者來到了位於西山東路的D-17保障房項目地塊,見到了一幅如火如荼的建築施工場景。王定良介紹,D-17地塊屬淨水村的一部分,共有建築面積90餘畝,正是今年成功拆遷的地塊。該地塊計劃建成16棟26層的高層建築,如今,已完成了樁基工程的50%。它之所以能進展迅速,靠的是兩個“秘訣”。

首先,景山街道請來法律專家為村民答疑解惑,從2013年6月起,4家律所共計6名律師就入駐施工現場,村民對拆遷補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上門諮詢。僅在2013年7、8月,律師團隊就接待了150多名群眾,解答了6類56個問題。至今他們依然在為淨水村拆遷而服務。

其次,為了讓村民們自覺參與到拆遷中來,景山街道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地塊對面隔街建造了18棟共計850戶的臨時週轉房,將被拆遷的村民們安置入內,村民們可一直居住到2018年新的安置房交付為止。不僅如此,還計算出面積差補貼給村民住房補助。

畫外音剛開始不樂意,現在每天樂融融

記者現場看到,週轉房是好幾幢橙色、黃色的住宅,非常整齊清爽。王定良介紹,如今週轉房一期、二期已安置了400餘戶居民,三期也將竣工驗收,並且,這還是我市規模最大的週轉房集群。

記者跟隨村民林老先生老兩口逛了逛他們位於2棟2樓的家,這個40平米的小家設計成一室一廳一衛,廚房位於客廳一角,林老先生已住了將近一年了,他聲稱:“這比我們以前老屋舒服得多。”

淨水村村民黃女士說,自己的母親也在週轉房內住了一年有餘,現在住得都不想走了,“說乾脆在週轉房養老好了。”她說,以前老屋都是危房,颱風一來總擔心房塌、漏雨,而且房屋四周也是髒亂差,週轉房的條件好多了。而且,黃女士的母親每月住著週轉房,還可以拿到2000餘元補貼。原來黃女士母親的老房約有250餘平米,拆遷後分到的週轉房僅有35平米,政府以每月每平米12元補給黃女士的媽媽。黃女士還說,因為村民的老房子均比周轉房面積要大,因此,每家每戶都可以拿到補貼。

“當初拆遷時,我媽媽還很不樂意,很擔心拆了沒地方住,現在每天其樂融融的,說實話,連臨時週轉房都做得這麼好,我們拆遷安置的條件肯定更好,所以我們都沒什麼不樂意的。”她說。

本文轉自:溫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