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最近感覺風聲有點緊,敏感話題碰不得,碰了就遭404。

除了廣告,到底還有什麼,是有價值的呢?

哥思前想後,覺得講產品力比較安全。

我們買房子,有多少人是因為被樣板間打動?

那些樣板間美得讓人熱淚盈眶,他用最直觀的刺激,讓我們以為買下這套房子,也會擁有同樣的生活。

直到我們住進去才明白,樣板間和生活,就是兩碼事。

哥一度認為,主要是因為貧窮。

我們的生活,配不上樣板間的美。

後來看了《爸爸去哪兒》,發現不是。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沒想到,身價過億濃眉大眼的明星們,家裡也如此接地氣。

看來,蒼天並沒有因為豪宅就繞過誰。

這個客廳,當年在樣板間裡,也許是這樣的。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也有可能是這樣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為什麼住進去就變成那樣?


開發商那些樣板間,你在裡面不吃不喝修仙,是極好的。

一旦植入生活,每一張戶型圖,全身上下都是糟點。

並不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有生活經驗,也不是每一種戶型,都適合人類居住,樣板間和你的生活,隔著10000個生活場景。

01

樣板間很美,你的家很醜

這個直觀判斷的表面原因,是收納空間的多寡,但本質上,是空間設計+配置的邏輯。

我們沒有去找那種奇葩的跑道戶型、子彈戶型。那些看起來方方正正的戶型,依然可以讓你出夠洋相。

比如上面那個明星家的客廳,如果拍陽臺,大概率是這個樣子——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不對啊,樣板間當初說好陽臺是這樣的——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豪宅哦哥哥。

普通住宅的陽臺用來晾衣服,豪宅也是用來晾衣服嗎?

明明對著大海/大江/大湖/大公園,當初廣告上,模特各種站在陽臺搔首弄姿。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現在,飄著這麼多內褲襪子,業主還有勇氣站上去嗎?

不管你客廳裝的多豪華,都會被陽臺的景色破壞。

美和醜的背後,是空間“視線管理”——

你的戶型,能不能藏住生活不堪的一面?

我們看武漢一個所謂豪宅戶型。

業主有一大抗性是,沒有常規意義的陽臺,不能晾衣服。

但這個盤送烘乾機,他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毫無上下文,突然告訴客戶,我們送烘乾機,客戶是無感的。

小1000萬的房子,送我個萬把塊錢的烘乾機,成本/優惠不匹配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但如果你從豪宅視線管理角度講——

買這麼好的房子,當然追求美+體面,烘乾機改變傳統晾曬習慣,不讓衣物破壞客餐廳視覺整體感,把內陽臺空間全部留給休閒功能區。

客戶就理解你戶型設計+贈送電器的意義,代入生活後的居住品味考量。

02


家裡混亂,大家就拷問自己,是不是素質太差?

你必須非常有儀式感的生活,2、3天來一次全屋大掃除;生活不能太隨性,每天都要收拾東西,否則家裡會亂成一鍋粥......

這不是住房子,是房子住你。

我們住不出樣板間的生活,當然跟生活習慣有關,但很多時候,房子也不支持你精緻生活。

戶型裡很多細節,設計院就是隨便一畫,根本不考慮真實生活的場景。

所謂好戶型,除了能幫你遮擋生活的不堪,還懂你的生活習慣——

設計充分尊重人的天性。

比如下面兩個戶型,都是武漢的。

大家只看大門的打開方式,然後哥請問,誰合理一點?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下面那個戶型,更合理。

兩個門都是朝內開,這沒問題。

但設計師是否考慮到,我們回家進門的流程?

放下手中的包——換鞋——脫外套。

下面那個戶型,整個流程很自然。

門打開——包放玄關櫃——關門——換鞋——脫外套放進櫃子。

而上面那個戶型呢?

門打開——包放餐椅上——關門——換鞋——脫外套放進櫃子——包再放玄關櫃。

其實2個戶型的流程只多一道程序。

這種差異感知非常微小。

但每個環節多一道程序,可能造成你就懶搞,衣服包包就隨便放得了。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武漢很多戶型的玄關,都是一面牆裝鞋櫃草草完事。

檯面只能放鑰匙、茶杯、雨傘之類的小件,很少有更換外套、存包的收納空間。

我們回到家的心情會放鬆,整個人的狀態是鬆垮的,怎麼方便怎麼來。

從人性出發,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衣服往沙發上甩。

久而久之,家裡越來越亂。

其實你在入戶玄關雙向多做一面櫃子,哪怕適當拓寬走道,犧牲一點客廳的空間。

業主使用起來會發現,客廳小了,反而比大的用起來更整潔、美觀。

因為大量隨手放的物件,都可以收納進玄關櫃。

當然,這種理念很難在營銷環節呈現,甚至會成為障礙,需要長期對購房者輸出。


03


哥對細節比較偏執,吹毛求疵。

很多時候,這些細節並不能決定你的購買行為,但能判斷開發商對戶型的死磕程度。

哥踩盤,經常在置業顧問驚恐的目光中,坐上馬桶把玩手機。

因為刷手機,是我們在家裡最常見的消遣。

而手機和馬桶,堪稱絕配。

哥很納悶,為什麼每張戶型圖,都引導客戶“內開”廁所門?

萬一家人開門打掉我手機咋辦?

完事之後的操作,手機應該放哪裡?是放地上還是用嘴叼著?開發商又考慮過嗎?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所以,好戶型——

房子設計不止美,還要實用。

這種實用,是匹配你用戶實際需求。

有個有錢人(大家就當個段子)。

他跑去看《五十度灰》,回家獸性大發。

結果200多平的豪宅,居然都沒有能裝捆綁樁的地方。

有錢人吐槽,連我們富人這點小小的癖好都得不到滿足,說好的頂級圈層呢???

這是豪宅客戶的心理,那怎麼從空間滿足剛需客戶需求?

我們看下面這個武漢小戶型,不到90平。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這戶型有個BUG——廚房太小,冰箱沒地方放。

設計師肯定有苦衷。

但這個BUG代入潛在客戶的生活場景,是可以破解的。

我們簡單畫像,買70多平戶型的客戶。

大約是父母買給剛畢業的小孩、剛結婚的小夫妻,老闆買來穩住小三……

這部分群體有個共同點,生活比較混亂,不規律。

他們不見得每天做飯,冰箱不是用來放剩菜剩飯,是不是必須在廚房,無強烈抗性。

冰箱更主流使用場景是——

業主坐客廳沙發看劇,冰箱用來存放薯片、可樂。

有這種代入感的話,冰箱放廚房/衛生間夾角,融入客廳空間,反而更匹配。

假如設計師沒有在客餐廳保留這個空間,或者沒前置插座,住進去就很尷尬。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武漢的開發商,其實一直把房子當資產賣。

比如小戶型,一切的設計邏輯——X環,低總價,首付XX萬起。

他沒有當產品賣,當然也不考慮用戶是誰,有什麼需求?

萬一別人真當家住呢,這個事情就有點尷尬。

04


哥前面說,開發商的樣板間是不能住的,只能用來修仙。

所以他的美,往往非常不真實。

地段給出購買理由,展示區決定我們是否掏錢。

樣板間是展示流程最後一步,也就是說樣板間,會直接決定你的購買行為。

但現在樣板間跟你生活,完全兩碼事。

所以,我們去看樣板間,除了點贊暢想未來生活之外,需要關注——

他的戶型被樣板間修飾、掩蓋了什麼?

美/儀式感/豪華感,是否和實用處於敵對關係?

比如浴缸,主衛能放浴缸,差不多是現在武漢樓盤的檔次背書。

我們常見的浴缸/淋雨的關係,大多是獨立的,彼此之間沒有關係。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這樣設計導致的結果,他不會引導用戶正確使用浴缸。

基本上,你回家脫掉衣服,直接就進去泡澡。

然後一身黑泥留在浴缸壁,清洗起來別提有多酸爽。

但武漢有一個豪宅的設計,他的主衛是這樣處理浴缸/淋浴間關係。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你必須穿過淋浴間,才能進入浴缸。

他的空間語言是,你必須先淋浴洗乾淨,再進入浴缸。

所謂豪宅,讓你更體面,不止外人能看到的配置,還有外人看不到清洗,包括養成你的習慣。

05


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被樣板間欺騙。

這個戶型你入住之後,還能不能保持整潔、美觀,用起來是不是方便,要從一些側面讀出隱藏的BUG。

那麼,有沒有更簡單的判斷標準?

哥說一條,不見得準確,但能覆蓋很多問題——

一個戶型,怎麼安排放洗衣機、電冰箱,決定他的檔次和定位。

一般剛需+改善盤的洗衣機,一定在樣板間、戶型圖裡,會引導你放陽臺。

OK,這個沒問題,陽臺對屌絲來講,是晾曬的地方。

但豪宅,270度超大流線型陽臺,一定不是用來晾曬。

他要麼設置專門的家政間放洗衣機,要麼必須想法設法放到廁所或者設備間。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自稱豪宅的戶型,把洗衣機引導到陽臺,是扣分項。

因為你買漂亮房子,漂亮最集中的呈現在客廳,客廳的視線範圍包括陽臺。

比如這個“豪宅”也不把洗衣機放陽臺,那麼他洗衣機可以放哪裡呢?

開發商也不知道,所以戶型圖把洗衣機“抹去”。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對於冰箱,常規戶型一定都放在廚房。

那麼下面這種配置,是合乎操作順序的。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像素有點渣,哥講解一下。

冰箱旁邊是操作檯面,你拿出食材,先放上面。

再右邊就是面盆,給你清洗使用。

再右邊又是操作檯,給你切菜、理菜用。

最右邊才是烹飪區,讓你炒菜。

但下面這種,就不太合理。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像素還是有點渣。

哥紅筆畫圈的,分別是面盆和冰箱。

也就是說,你從冰箱拿食材出來,要穿過整個廚房去洗菜。

這看起來是小問題,但用起來就覺得麻煩。

而且他把廚房中心位置,給烹飪區而不是備餐區。

我們做飯的都知道,到底備餐動靜大,還是炒菜動靜大,誰需要更大空間?

這開發商自己宣傳——

通過大數據發現女主人做一頓飯,要在廚房轉身XXX次……既然如此,怎麼這個動線沒設計合理呢?

冰箱和洗衣機的擺放,其實是最見開發商戶型功力的地方。

從這裡,可以大概判斷戶型段位。

06


我們今天這個推送,其實為大家在解釋一個問題——

為什麼你活不出樣板間的生活?

樣板間很美,不等於戶型很好。

真正好的戶型,能解決你的痛點。


武漢這些樓盤,你永遠住不出“樣板間”的體面


哥轉述下這個125平的“三房”。

開發商旗幟鮮明表示,他們就是針對二胎家庭。

左上角那個臥室,是給孩子的臥室。

他們連在一起,中間是輕質隔牆,可分可離。

當你只有一個小孩,可以讓他住大房間,如果好二胎,就可以一分為二,整個戶型變成“四房”。

然後設置一個敞開式衛生間,兩個孩子用,尤其是臺盆做加寬處理。

考慮非常細膩。

我們知道,二胎家庭,家裡東西特別多,如何保持家庭的整潔?

尤其是臉盆、澡盆,這些傢什,是最難隱藏,也最影響美觀。

所以他讓嬰兒洗澡,就在加寬面盆裡操作。

所以哥覺得,這才是樣板間的意義。

不在於用美去震撼客戶,而是美的背後,能給客戶很多啟發。

這些微創新,對比請大師設計樣板間,不會有營銷溢價。

但不斷的微創新匯聚在一起,帶來整個戶型產品力飛躍,卻實實在在能夠提升居住的品質,改善居住痛點,還不增加客戶成本。

既然大家都知道樣板間住不進去,從使用者需求角度出發改進空間邏輯,也許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