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一、近期教育新闻速览

“你这样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昨天晚上赚了几百万?”这是江西吉安一名老师在家长群里批评家长的话,起因是家长未批改作业。

“你没有明白我为什么把你踢出群?想明白再说吧。”河南荥阳的周先生在填孩子拿回家的调查问卷时,没有按照学校老师给的答案照抄,并且写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被老师踢出了班级微信群……

杭州的李先生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结果在校门口被其他学生家长看到了。当晚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送孩子了,因为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质疑,于是被移除了家长群。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从这些现象看,似乎是微信家长群作祟,本该是促进老师与家长双方沟通的平台,怎么一下子激发了这么多矛盾?是老师之过,还是家长之过,或是家长群平台的过错呢?

其实很久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也有老师建立班级QQ群;更早一些,定期的家长会,偶尔的登门家访,也属于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的沟通的桥梁。相信肯定会有小插曲,但并没有现在的矛盾激化,愈演愈烈之势。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二、当下社会的教育焦虑升级

在黑板君看来,无论是过去的沟通方式,还是如今的微信家长群,都无可厚非。更多原因在于焦虑升级

最近一次《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小学和幼儿阶段家长焦虑指数最高,其中“学习成绩”成为了家长最为焦虑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焦虑由来已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寄希望于教育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也一直深深影响着人们;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见缝插针的补课、疯狂的作业题海、购买学区房、上重点学校、再加上受到长期的应试思维束缚,导致每个家长都生怕自己孩子输在了起跑线。

在教育这个焦虑集中的领域,家长们开始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好的教育产品,也对教育有更高的要求,不惜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选择。最后使得焦虑都快成了这一代家长的标配,甚至许多人如此定义这一代家长:

他们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代家长,但他们肯定是最焦虑的一代家长。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在考场外急切等待的家长们)

三、不要让焦虑影响孩子成长

家长群的纷争只是焦虑的一种体现,还有更多焦虑现象没有被媒体捕捉或曝光,但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也有家长为自己辩解:焦虑是因为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然而事实上家长的这种焦虑却在毁掉家庭教育。根据大众普遍的现象反映,第一,

焦虑的家长只会提要求,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却没反应;第二,父母焦虑情绪严重的话,会导致学生也有相当高的焦虑情绪。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当代的学生群体若在大环境的焦虑下成长,很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的单薄,感觉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父母和老师。如果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是一种辜负、一种罪恶。久而久之,会产生价值观的偏差,丧失自信心,以及做人做事更加功利化。这些现象更多出现在考试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考试焦虑症”,比如在临近考试时感到紧张和不安;考试结束后不敢面对成绩,或没达到理想成绩后有出格行为……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勿让分数压垮学生)

四、教育旨在培养而非选拔

当下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离不开一种名为“考试”的测试,无论是想进入心仪的学校,或是顺利从学校中出来,还有步入社会进行工作,考试的的确确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选拔制度。

但反观目前所有的教育思想,最终都会指向一个哲学命题:存在的价值。人类社会的选拔制度虽然有残酷的一面,但更多时候是让“适合的人进入合适的岗位”,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性、发展性。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选拔制度,就否定了教育本身的培养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被培养的价值,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又怎能因为家长“望子成龙”的焦虑和学校出于绩效的担忧而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未来呢?

矛盾激化、焦虑升级,但请勿转嫁给学生……

五、期中考试前夕的结语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黑板君知道焦虑环境下,学生们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家长们也生怕家长会上被“点名”,老师们则有业绩压力。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纯粹。

社会上总有热点标题——“救救孩子们”,但在教育这件事上,不是说要救救现在的孩子,而是单纯地教育好他们,被拯救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毕竟,只有这代学生不被焦虑所影响,未来才能扛起人类进步的大旗,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文 coffee | 编辑 coffee

加入黑板家委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