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靠賣蔬菜年銷售額達200多億、融資超60億!他到底做對了啥

還記得當年那個轟動一時的“北大高材生賣豬肉”新聞嗎?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大材小用”,但他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人盡其才”。相對比賣豬肉,高材生賣菜反而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中科院碩士生跑去賣蔬菜,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融資超出 60 億元,年銷售額高達 200 多億!他就是美菜網的創始人:劉傳軍!



碩士生靠賣蔬菜年銷售額達200多億、融資超60億!他到底做對了啥



賣菜也能賣出幾百億?劉傳軍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高材生跑去賣菜


出身於農村家庭的劉傳軍,不僅是一名中國科學院碩士,還是窩窩團聯合創始人之一。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傳軍回到老家後,發現了一個他意想不到的現象:老家的玉米一斤只賣 9 毛錢,而在十幾年前,一斤玉米的售價只有 8 毛 5!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農產品價格並沒有隨著農業種植的成本增加而增加。很顯然,農民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農產品並沒有賺多少錢,然而,一轉到商人手中便賺得盆滿缽盈!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親親手種出來的糧食,以低價售賣給商人,再被他們高價出售,劉傳軍看著心裡很不是滋味。

於是,這種勞動力跟收入不成正比的農活,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幹,村裡的荒地也越來越多,很多村民也跑到外地打工。

劉傳軍看著這種情況,十分苦惱:中國人口多,糧食需求量越拉越多,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沒有人繼續回去幹農活了。仔細想來想去,劉傳軍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如何改變農民的現狀?想想農民不願幹農活的原因,無非就是農產品在流通方式上出現問題,賣的多,賺的少!

怎麼樣才能讓農民直接對接消費群體?必須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系統,而中國最大規模的消費群在哪裡?

餐廳!沒錯,就是餐廳!

根據數據顯示,農產品的交易規模超過了 5 萬億,而主要城市的餐廳數量遠超過 200 萬家餐廳,餐廳的採購規模也高達 9000 億。

很明顯,餐廳才是農民首要接觸的目標,那麼,怎麼樣才能打通兩者的渠道?於是,在 2014 年,劉傳軍創立了美菜網,專做生鮮電商行業。

農民與餐廳相結合


很多人會問,美菜網的模式是什麼?

換句話說,美菜網就是用互聯網將成千上網的農產品和各種城市的餐廳聯繫在一起,說白了,就是去掉中間商。

那它的操作又是怎樣的呢?


碩士生靠賣蔬菜年銷售額達200多億、融資超60億!他到底做對了啥



首先如果餐廳需要第二天的食材,可以在當天的下午下載好美菜 APP 下單。然後美菜網通過收集所有的需求後,安排一定的人員直接去原產地採購。最後將農民的新鮮蔬菜以最快時間運到城市的各個餐廳。這種又省人力又省物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採購成本。

眾所周知,對於開餐廳的商家來說,不管是嚴寒酷暑,還是狂風暴雨,都要在凌晨三四點跑到菜市場。而現在,他們完全可以睡到自然醒,等著美菜網將新鮮的食材送到店裡。

對於餐廳來說,可以在採集食材的過程中,省去中間商,大大降低採購成本;

對於農民來說,解決了他們售賣困難和價格低廉兩大問題。而且,美菜網還能通過數據信息告訴農民,什麼食材需求量最大,怎麼樣種植等信息。

很快,隨著越來越多餐廳的下單,美菜網便會產生大數據。而這些數據,就像一盞明燈,照亮農民的道路。

生鮮界的京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美萊網上下單,物流量加大,劉傳軍是怎麼解決這一問題的呢?


碩士生靠賣蔬菜年銷售額達200多億、融資超60億!他到底做對了啥



他創建了一個一萬多人的強大物流團隊。先是在種植源頭建立倉儲和冷庫,再在配送途中建立起運送交通,最後由配送站點配送。為了解決農產品的流通效率,美菜網會根據不同的產品提供獨特的物流方式,例如西藍花需要在 0〜4℃ 的恆溫環境裡進行運送,雞蛋就要在減震懸浮車運輸......

很多人會問,那麼多食材放在一起配送不會被壓壞嗎?

劉傳軍也想到這一點,於是,他會在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將每種產品都進行標準化包裝。例如蔬菜用分筐運貨,這樣不易壓壞,筐還能重複利用,降低成本。

不管是蔬菜的標準化包裝,還是差異化運輸,美菜網都非常精確把控好每一個環節,不僅能讓農民付出的汗水不被浪費,還能讓餐廳獲得優質的蔬菜。由此可見,劉傳軍對於蕒菜網的用心,美菜網也被廣大網友成為“生鮮界的京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