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存在以及知識內容的複雜度

本文理論或者說知識指的就是我們腦袋裡裝的那些以精神意識的形式的存在,我們腦袋知曉的那些東西。通常這些意識存在都可以用文字數字或者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通常”的意思就是一般都可以,就是一般情況下,我們腦袋裡裝著的意識存在都可以這樣表達出來,有的可能很難表達,所謂只可體會卻很難文字去把它描述清楚那樣的。我們的大腦有這樣的功能,就是存儲一些知識內容,就像電腦存儲一些word等文件一樣。

而存在指的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這些事物,鍋碗瓢盆樹葉房屋都是存在,你的腦袋裡的一個想法,心理的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存在,也有不存在,比如你眼前並沒有一個恐龍,那就是說你面前並不存在一個恐龍。

講清楚了這兩個概念的內涵或者外延,那麼兩者的關係就是理論知識可能與客觀存在是吻合的,也可能是不吻合的,即空無一物。那麼就是這麼幾種情況,1.客觀上有存在,我們腦袋裡有個知識存在,兩者是吻合的,此時這個知識稱之為真實的理論,真理。此時,就是我們認識到了某個存在,我們知道了。比如,客觀上存在引力波,我們腦袋裡也有這個認識。2.客觀上有存在,我們腦袋裡沒有這個存在的知識,不如你身後有個石頭,你不知道。3.客觀上有一個存在,你腦袋裡有一個存在,但是兩者不吻合,那也就是錯誤認識。比如他很胖,你認為他很瘦。4.客觀上並沒有一個存在,你認為存在著,比如你背後沒有東西,你卻認為有一個人。

存在,這個世界上或者宇宙中有很多的存在,有些很簡單的存在,一眼就看到,就知道,比如眼前的一棵樹,一眼就看到了,知道了。但是有些是複雜的,想半天就想不明白。比如這個題目的證明過程就有些複雜了,很多人就會搞不清楚了。


理論與存在以及知識內容的複雜度


存在,客觀上的存在,都是一樣的,一般都是各種因果關係的存在,各種規律,各種規則,各種存在。在知識領域,又區分為兩類知識,一類是世界觀知識,一類是方法論知識。比如上面這道題目就是一個方法論知識,一個證明方法,證明過程。

有很多很多複雜的存在,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的研究發現,人們會越來越發現越來越多的複雜的存在。具體體現就是體現在各種課本書籍中。越來越多的活動、工作所需要認識清楚的存在會越來越深奧複雜,也即需要的知識會越來越複雜深度越多。很多工作,遠不是一點知識都不學習所能夠勝任的。不說造原子彈了,我想我們得有14億人造不出來吧,只有幾個人或者幾百個人掌握製造的知識方法。單就是一些其他的一些工作,不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也是不能勝任的,就比如編寫一段程序,不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方法就寫不出來。化工廠的工作,沒學過化學物理等相關知識,基本的化學反應也搞不懂。都是需要知識的,沒有就做不了,甚至可能有危險。很多的工作需要更高深的方法才能夠做好,而高深的方法需要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構建出來。這一段其實想表達的就是,我們需要知識,而且需要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而不是簡單的中小學知識。有些人天天在琢磨什麼物質意識,還有一些中小學數學知識,其實毫無意義的,這些知識現在能幹啥?啥都幹不了。(當然,中小學老師除外,他們當然要天天研究這些人類初級知識,這是他們的工作,得教中小學生。)。天天去研究一些初級知識,是浪費時間的,天天閱讀一些散文,什麼雞湯,還有一些中小學的知識,純粹是浪費時間的,花費再多的時間,學得再精通也沒用,實際工作根本就不需要。

需要學習和研究更復雜的一些理論,一些知識,不能將時間都浪費在簡單的知識學習和簡單的活動上。如果一直重複一些初級知識,其實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除非這是你的工作,有人給你發工資,你否則就是純粹浪費時間。因為工作中需要的方法,它需要更多的更高深的一些知識才能構築,那些初級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是一個基礎。但是無論如何,很多的雞湯、很多的低端知識,不要再去浪費時間看了。應該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和研究更高深的知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