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一直想佔領的中國城市,甚至計劃以後遷都於此

二戰日本一直想佔領的中國城市,甚至計劃以後遷都於此

日本在1931年的918事變中迅速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從那以後,中國開始了抗日戰爭,並且中國戰場成為了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但是直到日本1945年投降為止,日本都沒有忘記一座位於中國東北的城市。

日本當時佔領了東北以後,對於日本來說,一下子得到了這麼大的土地和人口,根本就消化不過來。但是日本的軍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226兵變以後,軍部的權力進一步擴大,日本軍方從此主導了日本的政治走向,而這一群坐不住的人,一直妄圖擴大戰爭。

二戰日本一直想佔領的中國城市,甚至計劃以後遷都於此

於是,日本在佔領東北以後僅僅6年,就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並且將自己的戰線迅速拉長到了從中國東北到中國南方沿海。資源匱乏的日本隨後又盯上了石油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並不惜鋌而走險向美國發動了偷襲。

但是隨著戰局的進行,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東南亞方面的中國遠征軍也打亂了自己的計劃,日本已經意識到戰爭可能會失敗,於是為自己找了一個後路,那就是如果自己的本土被盟軍佔領的話,那麼自己就將新的根據地遷移到中國東北的通化。

二戰日本一直想佔領的中國城市,甚至計劃以後遷都於此

那麼為什麼日本會將新的根據地選擇在通化呢?而不是長春或者瀋陽?

因為通化的位置很重要。

通化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並且離朝鮮半島不遠,從後來的偽滿洲國將首都遷移到通化就可以看出日本對其的重視程度。日本想的是通化距離朝鮮半島不遠,到時可以將本土的居民悉數移到朝鮮半島,然後遷到通化。除此之外,通化這座城市不大,不會有舊城的限制,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新的建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認為日本的膽子真的太大了,居然還對我國的領土有這樣的非分之想。其實早在唐朝,日本就已經暴露出它的野心。而到了明朝,日本發動侵略朝鮮半島的戰爭,甚至豐臣秀吉都想好了把首都定在北京,自己去寧波養老。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妄想。但是我們不得不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