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集合信託收益逆襲 投資需修煉“火眼金睛”

2018年,集合信託理財收益搶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月4日,去年四季度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24%,環比增加0.2個百分點。那麼,2019年信託高收益還能持續嗎?哪些領域值得投資?

去年集合信託收益逆襲 投資需修煉“火眼金睛”

供圖 今日頭條

平均預期收益率穩步上升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研報顯示,2018年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93%,較2017年上升1.15個百分點,且平均預期收益率在全年保持穩步上行趨勢。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表示,相較2017年,2018年信託產品收益率顯著提升,主因是宏觀經濟去槓桿造成了企業資金需求上升和資金供給不足之間的不平衡。“在資金供給端,國內貨幣政策穩中偏緊,整體資金面趨緊;在資金需求端,去槓桿的宏觀形勢使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收緊,企業融資成本顯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上漲的趨勢似乎仍在持續。統計顯示,截至1月4日,去年四季度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24%,環比增加0.2個百分點,同比增加1.24個百分點。並且,四季度在披露預期收益率的集合信託產品中,平均收益率在9%以上區間的數量佔比大幅上升,達19.52%,環比增加6.07個百分點。

復旦大學信託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去年集合信託理財高收益原因主要在於資金市場的緊張。“資金緊張,造成了融資成本上升,尤其在房地產領域,為了獲得資金,企業願意接受高利息。”

殷醒民進一步認為,去年集合信託的高收益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領域,政信產品如基建類、城投平臺等,雖然穩定,但收益並不會高出太多。喻智也認為,2018年房地產類信託是絕對的明星,募集資金規模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首位,可謂“中流砥柱”。

去年集合信託收益逆襲 投資需修煉“火眼金睛”

房地產、政信項目或仍是主流

2018年平穩度過,今年又有哪些信託產品相對安全並收益較高?殷醒民表示,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2019年對信託公司的考驗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繼續謀發展;二是對風險的防控程度需進一步提升。“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相關投資領域風險必然加大,怎麼‘火眼金睛’地識別風險很重要。”

他同時提醒投資者,房地產市場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問題,但由於地產企業融資大多有重資產抵押,安全度較高,同時地產企業能夠承受高成本,因此今年投資房地產信託仍是不錯的選擇。“投資者可考慮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大型房地產商項目,但對中西部地區的地產項目需格外謹慎”。

喻智也表示,當前形勢下房地產類信託仍是較好的投資選擇。“房地產市場雖歷經調控,但房企的總體利潤率水平較高,可以承受較高的融資成本,信託收益高。此外,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過熱,一、二線城市調控仍未放鬆,經歷前三季度的房地產類信託的大量募集,風險已經有大量積聚的跡象。從2019年年初的貨幣政策導向來看,貨幣政策出現鬆動,央行降準的消息在1月4日已經公佈,對樓市同樣有積極影響;且2018年下半年信託公司對房企融資的門檻提升,對於項目的選擇更加謹慎,因此,在短期內,房地產類信託出現大範圍違約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喻智指出。

同時,殷醒民認為,今年政府項目,如基建類投資,或城投平臺的貸款也可嘗試。“從去年市場情形看,一些城投平臺大多出現了延期,但並非實質違約。考慮到今年對地方政府債務容忍度放寬,這方面投資還有還款保障。”另外,他表示,今年信託公司可能會加大對優質的高科技企業融資,這部分項目也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