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憤怒,不過是因為修養不夠

你這麼憤怒,不過是因為修養不夠

心境不好,更容易憤怒

前幾天下班回家,在小區的廣場發現一群老老少少在圍觀著什麼,一時好奇擠了進去,發現一個男人正朝著一個女人在拳打腳踢,女人的頭被打破了,血順著臉頰流了下來,與眼淚鼻涕一起敷在臉上,看起來觸目驚心。

從周圍人的勸說當中瞭解到原來是女人打麻將輸錢了,而且沒有及時去接孩子放學,男人激憤之下把女人拖到廣場一頓狠揍。

很顯然,“打麻將輸錢”和“沒有及時接孩子”這兩個事情成為了誘發這個男人憤怒情緒的導火索。

這種憤怒的情緒或許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候甚至只是幾分鐘的事情,但是當人在心境不好的時候,也有可能會持續好幾天。

情緒可以通過表情、動作清晰的表達出來,情緒更能誘發行動,比如這個男人憤怒之下就有了打人的行為。

而心境則更具認知性,並沒有明顯的表情表露出心境,但能讓我們思考或沉思,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心境會影響情緒,上面案例中的這個男人可能處在於一種很糟糕的心境之下,這時候一點點的事情就會引發出激烈的情緒。在正常情況下,可能只會引起輕度的反應。

憤怒的根源

相信每個人都感受過憤怒,尤其在一些沒辦法掌控的時候,怒氣就來得毫無徵兆。無論是年少還是年老,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們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人們會憤怒。

然而,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憤怒並非是一種正能量情緒。

憤怒的情緒有時候讓我們看起來無法親近,它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私生活以及幸福感。

長期處於這種情緒的崩潰邊緣,我們的世界也就處在崩潰的邊緣。

當一個人內心積存的憤怒長年無法正確的引導和消除時,體內就像帶著一個炸藥包,一點點的不愉快就像是一根點燃炸藥包的引線,有些人點燃的可能只是一個“炮筒”,而有些人點燃的是一個“軍火庫”。

當我們長年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火山”時,我們的憤怒就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沒有人願意跟一座“火山”呆在一起,因為實在太危險了。

雖然我們不想要“憤怒”,想盡一切辦法去消除它,但是這種“憤怒”其實並非沒有意義。

每一次憤怒都在一次次的提醒我們,在我們的內心有傷口沒有癒合,有長年沒有獲得解決的問題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有一天,我們無法再繼續迴避它們。

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很多的方法去暫時的消除怒力,比如說打沙袋、深呼吸,然而如果問題的根源沒有獲得解決,那麼“憤怒”依然累積在那裡,無法消融。

01找到憤怒背後的心理動因

如果我們善於自我察覺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憤怒其實是針對某些情境的,總有那麼一些情境就像是導火索一樣,能夠將我們隱藏的憤怒點燃。

消除憤怒其實並不是把這種情緒一下子給滅掉,而是對每一次憤怒認真的分析,弄明白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憤怒。

當我們對這種情境下的憤怒有清醒的意識時,慢慢的逐步的消除它就不是很難的事了。

前幾天輔導兒子做作業,讓他默寫20個單詞,錯了3個,很生氣,訓斥了幾句後讓他重新記憶,再次默寫,結果錯了5個,於是憤怒了,把兒子一頓臭罵。

半夜11點多,孩子還在默寫第8次,中間每一次默寫錯的都比上一次多,最後一次錯了將近一半。

很顯然我的憤怒讓孩子處在驚恐當中,本來能記住的東西也全忘了。冷靜下來後,我在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如此憤怒,以致於固執的將錯誤的教育方法貫徹到底呢?

首先肯定是源於我的焦慮和期待。我們大多數的父母都有同一份焦慮,擔心孩子的將來無法好好的生存。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好成績才能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有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生存。

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數一數二家長才會有安全感。

很顯然這種推斷是不符合邏輯的,成績優秀不優秀與生存能力強不強並沒有太強的邏輯關係。

其次是源於我對孩子的不接納。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記住,自己的孩子就記不住呢?難道是自己家孩子智商不太夠?“智商不夠”這一點恰恰是最不能容忍的,絕對不能接受的。

內心極希望能夠證明自己對孩子智商的推斷是錯誤的,於就開始強迫孩子記住這些單詞以證明他是個“聰明”孩子。

經過事後的分析,看到自己隱藏在憤怒背後的心理狀態後,內心的憤怒就開始消退了。

當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同一種情境之下還是會有憤怒的情緒,但是隨著每一次憤怒過後深度的檢討和覺察,憤怒的頻次會漸漸的降低,每一次的持續時間也會漸漸的減少。

02 對憤怒尋根溯源

每一種情境下的憤怒有其心理動因,如果再深一個層次的話,我們還能找到其根源,如此才能將在某一種具體情境下的憤怒徹底的消除掉。

有一個朋友半年換了三次工作了,每次都是因為和同事、領導發生矛盾而不得不辭職,最近這次是因為無意中聽到領導跟別人說他脾氣太怪,不好相處,他聽了後就衝上去打了這個領導一巴掌。

類似的事情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發生,冷靜下來後也很後悔,但是每次出現類似的情境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經過分析以後,他的怒火原來是源於對奶奶和叔叔的怨恨,小時候常常看到奶奶和叔叔打罵媽媽,媽媽承擔了全部家務,卻常常被指責,爸爸對媽媽也很淡漠。他18歲時,媽媽在長年的壓力之下去世了。

他覺得是奶奶和叔叔逼死了媽媽,所以對他們充滿了怨恨,儘量不跟他們有任何接觸,想將他們從生活中抹去。

但是實際上他又在生活中複製了無數個“奶奶”和“叔叔”,以致於怒火越來越大,無法控制,仇恨成為了自動複製的“病毒”,它不停的尋找著載體,將針對某個人的情緒擴展到其它與此無關的人身上,內心創傷也不斷的深入和擴大。

我們身邊也會有許多這樣類似的因為仇恨而憤怒,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清醒的意識,我們就會在憤怒中毀滅。

當然如果我們想要從憤怒中解放出來,就要積極的尋找方法。

首先,要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仇恨。發怒可以宣洩情緒,但也是一種沉溺。在每一次暴怒時,一定要告誡自己:我是在把對某些人的怒力發洩在別人身上,他們沒有錯,只是充當了替代品。

其次,內心這種怒火也要找到宣洩的渠道。每週可以安排半個小時洩火的時間,用各種不傷害別人的方式將怒火發洩出來,可以打沙袋,把沙袋想象成自己仇恨的對象;可以寫日記,在日記裡面宣洩和排解……

當然多年的問題不會在一朝一夕間得到解決,但是一旦找到根源,找到合適的宣洩途徑,內心積累的怒火就會在一次一次宣洩中漸漸得到排解。

修煉心境,提升情緒智力

人到底有多少種情緒?幾十種之多。如果有人說我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我們一定不會認為這是好話。很多人認為在工作場合展示你的情緒,將不利於事業的發展。情緒的表達會讓我們看上去軟弱、不堪一擊或者不理性。

如果你是一名銷售人員或者服務人員,你在工作的時候不但要付出體力勞動、心理勞動,還要付出情緒勞動,即便你感覺不高興、悲傷,但是向他人展示的還是要愉悅、歡喜,這種不一致就會讓人產生情緒失調。

娛樂圈裡很多明星自殺,在出事之前根本沒人感覺到他的這種意圖,出事以後很多人覺得驚詫。人們不能理解的是,作為明星你這日子過得多舒適呀,咋還這麼想不明白呢?

作為明星,也不代表他就有普通人更高的情緒智力(EI),情緒智力低的人往往會比較容易反應過度,一點點小事就開始大喊大叫、拍桌子、罵娘。

即使能控制住自己,不讓情緒外露,也容易情緒失調,在某一個特殊的時候就會有非常極端的行為產生,比如剛才談到的自殺。

情緒智力高的人往往能:

1)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能識別並加以管理;

2)能覺察其它人的情緒;

3)可以管理情緒的線索和信息。

舉例來說,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憤怒,也知道自己要如何不破壞規則的情況下表達自己。

長期處於糟糕情緒當中的人,心境也會很糟糕,而糟糕的心境會讓他們更加焦慮,更容易產生受害者心態。而這種不良的心境也容易引發一些偏常的行為。

比如說看到別人收入更高時,就會嫉妒,會採取一些敵對的行為,比如說歪曲別人的成功,誇大自己的成績甚至去陷害別人。一旦攻擊開始,其它人也會變得憤怒和咄咄逼人,於是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了。

反之,長期處理喜悅、快樂的情緒當中,心境也會變得更好,更好的心境就會反過來影響情緒,哪怕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也會很快的過去,不會過多的去計較,更不會引發一些過激的行為。

有些修真小說裡面會把修練心境當作一條主要的進階之路,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隨著自己閱歷的增加,生活環境的改變,心境都會有所變化。而有意識的讓自己長時間處於一種比較好的心境裡,就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提升自己的情商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