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唐朝統治者為穩定政權,對周邊少數民族統治地區實行了羈縻統治,所以他們也學習漢朝以和親政策來穩固一些少數民族統治勢力。和親這種事對國家和人民是有利的,但對和親的女人來說多數都是命運多舛的。在唐德宗時期,就有這樣一位不幸的和親公主,她是唐德宗第八個女兒燕國襄穆公主(始封鹹安公主)。唐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因回紇幫助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唐朝命燕國襄穆公主下嫁回紇武義成功可汗。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但回紇可汗能娶到鹹安公主也是費勁了一番周折的,貞元三年(787年),回紇武義成功可汗派將軍合闕向唐廷獻方物,“屢求和親,且請婚,上(唐德宗)未之許”。此刻關於唐德宗不同意回紇和親請求,完全是出於個人恩怨,這還要追溯到唐德宗當雍王的時候。當時還是雍王的唐德宗曾率領藥子昂、魏琚、韋少華等人到陝州黃河北會見登裡可汗。登裡可汗因雍王在賬內不向其下跪,而將藥子昂等人拉出去“各榜捶一百,少華、(魏)琚因榜捶一宿而死”,因雍王年少才被放歸唐營。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唐德宗對這件事感到特別羞恥和恐懼,回紇可汗對其蔑視的行為,使他抱定了報復的念頭。所以,當他一開始收到回紇人和親的請求後,便決定不準,他對宰相李泌說:“和親待子孫圖之,朕不能已”。他的意思就是,只要我唐德宗在位就不會同意與回紇的和親。不過,唐德宗這種帶著強烈個人感情色彩的決定,是無法抗拒當時嚴峻的國家形勢的。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唐德宗時期正是安史之亂剛結束,國家剛從動盪中走出,戰亂的消極影響和他實施改革的挫折都不允許他得罪回紇:首先,回紇對唐朝當時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回紇曾立碑刻字稱“唐使來,當知我前後功”。其次,回紇在向唐朝求親時,是處於“舉部南望”狀態中的,如不答應“其怨必深”。最後,當時回紇的武義成功可汗“初立,遣使來吿,捶發不剪,待天子命”。在這形勢下,唐朝如果堅決不同意與回紇和親,那回紇很可能會出現叛亂行動。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在宰相李泌等人的勸說下,唐德宗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回紇的請求,詔令其第八女鹹安公主出嫁回紇,並將公主畫像賜給回紇可汗。不僅如此,唐朝廷還准許了回紇與唐朝互市的請求。貞元四年(788年)十月,回紇可汗派其妹骨咄祿毗伽公主率領50多位大酋婦人和宰相挾跌等千餘人,到大唐迎娶鹹安公主。唐德宗嫌迎親隊伍人員太多,責令他們在朔州和太原留下700人。裁剪後的迎親隊伍到達長安後,唐德宗親自到延喜門接見。回紇對大唐也是畢恭畢敬,並上書德宗說:“昔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請以兵除之”。可見,此次和親對唐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大。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可惜,鹹安公主嫁到草原才一年左右,她的丈夫武義成功可汗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多邏斯繼承汗位,被唐朝冊封為忠貞可汗,按照草原的風俗,鹹安公主又被迫嫁給兒子輩的忠貞可汗為妻。令她想不到的是,還沒等她和第二任老公熱乎幾天,忠貞可汗就被僕固懷恩的外孫女小可敦葉公主給毒死了。據說,這件事是忠貞可汗之弟與葉公主二人合謀乾的,出了這樣的事,當時掌權的忠貞可汗的次相率領軍兵殺掉兇手及篡位者,改立忠貞可汗15歲的兒子阿啜為新可汗,後被唐朝冊封為奉誠可汗。這樣,鹹安公主又按草原風俗嫁給了奉誠可汗為妻。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鹹安公主和親對維持唐朝與回紇的友好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唐朝與回紇開展絹與馬的貿易活動中,起到了解決貿易爭端的作用。當時,回紇人用馬換取大唐的絹等物品,他們常埋怨唐朝給的絹尺寸不足,質量不好;而唐朝方面又覺得回紇人所賣的馬匹瘦弱,上不了戰場。當雙方因此產生爭議,後經鹹安公主出面對雙反進行安撫和調停,最終才使爭端得以解決。

這位大唐和親公主三嫁可汗,妥善解決貿易爭端,穩固邊疆!

​到元和三年(808年),在回紇生活了21年的鹹安公主病逝,並葬於草原上,成為唐朝唯一一位沒有落葉歸根的正牌公主。大詩人白居易還專門為其寫了一篇《祭鹹安公主文》。對其出塞和親給予高度評價,說她“禮從出降,義重和親。承渥澤於三朝,播芳猷於九姓。”鹹安公主作為唐德宗的女兒,和親回紇二十餘年,雖經歷各種變故,卻始終沒有改變其可敦的地位,受到回紇人的普遍尊敬。她將一生完全獻給了大唐與回紇友好交往的事業中,對維護唐與回紇良好的“舅甥”關係打下基礎,為穩固大唐對北部邊疆的控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