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今年春節,我苦心經營了十年的公司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為了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整個春節我天天絞盡腦汁,也沒心思走親訪友,年都沒過好。

十年了,從一家店做到現在四家店,剛好在北京三環線的東南西北各佔一個角,雖然只有區區四家店,但這過程太TMD不容易了我!這一路是怎麼摸爬滾打著過來的,想想都是淚!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我本來是學阿拉伯語的,在國企裡從事外貿工作,從門外漢跨界到餐飲這一行,楞是用了足足三年時間才將第一家店穩定了下來,還是一家才200平米的小店。

在擴張第二家店時,待選好店面,一應施工、裝修、人員、物料都到位,新店即將隆重開張時,我的總廚走了,原因是與我對於新店的經營理念完全不一致,我主張做中西餐結合,他堅持做傳統中餐,晾下我一個人收拾殘局

沒辦法,已經投資了數百萬,絕不能一開張就偃旗息鼓讓這辛辛苦苦投進去的錢打水漂,我硬著頭皮一個人盤兩家店,這一干又是三年。

六年過去,40歲還沒滿,我頭髮已經白了一大圈了,考慮到壓力大到經常要靠吃安眠藥,也沒精力顧及家裡,一轉眼結婚十年了也沒敢要個孩子。

好在經過這前後六年的屢屢試錯,我對這行生意終於找著點感覺了,後面兩年我一鼓作氣又開了兩家,每家的投資規模都在千萬級別。哎,算是在三環線畫了個圓,在北京能站住腳,稍微喘口氣了。

這兩年我一直在尋思著走出去,想把店開到上海、杭州去,那邊也有朋友多番邀請我過去發展。這兩個城市的潛力不容置疑,可我該怎麼幹呢?異地展業,光有錢沒有人不行,但是固守在北京也不是個事,雖然北京只要尋到好的店面還是會考慮再投入,但是上海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關鍵是今年春節之前,我終於覓到了個覺得還不錯的人,把上海市場交給他,我估計有可能做出來。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但我該怎麼跟他合作呢?就是這個問題困擾了我整整一個春節。他本身在上海有著不錯的收入,年薪一百六十萬,一直負責著市場,從事的又是跟餐飲相關的行業,還是老上海人。要是聘請他當職業經理人,那薪資標準只能給的比他現在的更高,大概得兩百萬,關鍵是他還提出想要20%的股份,可我這生意,開一家店的投資就是上千萬,而且既然決定要進軍上海市場,那我肯定不會只開一家店,要做就做至少四五家,做出規模效應,品牌和營銷才更好做。

如果股份不白給他,讓他出資跟我合夥,那上海總投資五千萬,他出資一千萬,只怕他拿不出來也捨不得拿出這麼多;如果是給他乾股,那年薪已經給了兩百萬,再給20%乾股,我也覺得自己划不來。到底該怎樣合作才讓雙方都感覺舒服呢?

整個春節我都在想這件事,傷透腦筋想了兩三套方案,但是覺得都不甚滿意,而且還沒跟對方談,也不知對方對我的方案是什麼想法。再說北京這邊我覺得改變的時候到了,自己盤四家店已是上限,如果再開第五家、第六家,我不可能有三頭六臂全靠自己一個人操心,到時公司的管理和服務肯定跟不上,必須要未雨綢繆。

公司目前有兩百多號人了,這兩年我在關注企業管理方面的一些新模式新機制,非常看好合夥制,想引進到公司,在北京我也找了幾家管理諮詢公司談了,但是都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今年三月份我在網上偶然看到一位做合夥人機制設計的老師寫的若干篇文章,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與他取得了聯繫,緊跟著飛到武漢跟他面談了一個下午,雖然在面談過程中我與他的觀點有爭執,但我感覺的到他至少有四點是我想要的:

第一,以他的學識、見識和實踐經驗,他在這方面足夠專業;

第二,他對諮詢案會親自輔導,全程服務;

第三,他自己是連續創業者,非常理解創業這個活;

第四,他的報價是合理的。

不同於我在北京接觸的若干家諮詢公司,動輒報價兩三百萬,說是會派出豪華團隊,實際上可能是一位總監加幾名實習生,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感受到他們在合夥人機制設計方面具有什麼革新性思想,談的都是一些過去流行的管理體系、管理模式,而我想要找到的是一位能站在科技前沿的角度,在洞悉時代變化基礎上對自己在管理領域的思想不斷推陳出新,對合夥制有深刻研究和獨特見解的顧問導師,武漢的這位老師,我感覺找對了。

為什麼想找既研究科技又精通管理的老師呢?說起來似乎跟餐飲沒什麼關係,其實大錯特錯。

科技的變革與人文的變革一向是相伴而生的,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提升,生產力提升了,那配套的生產關係勢必就需要跟上,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新型生產關係會橫空出世,這就是引發人文的變革。所以單純研究人文變革我認為還沒有探究到底層邏輯,也就是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就好像研究大海,有的人終生研究一片海,建立了許多對大海的認知,但是都是侷限在這片海,而有的人研究大海他會同時研究氣象學、地理學、生物學等,海水抽乾陸地相連,他對海的認知不侷限在某片海,而是能夠站在整個地球的高度。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自從與這位老師合作後,在他幫助我全面梳理企業的過程中,我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他不僅糾正我在管理認知上的一些錯誤和偏差,更是在後面從他為我公司做調研診斷、設計合夥人機制產生的溝通過程中,我發現他在提出任何觀點、包括他在講解方案時,他都是有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在支撐。有些問題我是在與他的溝通碰撞過程中臨時想到的,只要我提出來,他總能給我非常透徹的解答。

決定將公司從經理人制升級改造為合夥人制,我也是深思熟慮了的,與這位老師簽訂合作協議距今過去大半年,在這期間,應我的需求,合夥人方案包括配套方案都改過幾版,每版他都會專程飛到北京為我和團隊講解,日常溝通過程中但凡是有一點存疑的地方我也都得了他和他的團隊非常及時的回應。

現在一切前期工作都準備就緒,就等著元旦後開始全公司實施了!包括曾經非常令我頭疼的上海合夥人的問題在這位老師的幫助下也已經解決。目前上海第一家店已經開業兩個月,第二家也選址完成正在裝修中,預計春節後即將正式開張。北京市場今年下半年也新拓展了兩家,

公司的店面數今年一下子從去年的四家增加至八家,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了不少,對於公司明年的發展,我非常有信心!

下面幾張圖片是我存在手機裡的他關於合夥制的一些精華思想: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企業家親述:我是怎麼通過合夥制助公司突破瓶頸期迎來大發展的?

上面這幾張圖只能算是管中窺豹了,不過如果你稍微細心我想你已經發現了他的名字就在這幾張PPT的左上角處。

如果你也渴望自己的公司通過引進股權合夥制或平臺合夥制來提升發展速度,你可以嘗試聯繫他(先與他的助理田老師聯繫:18164004943),或者上網搜索他的名字和他及他團隊發表的文章,文章在一個叫【知嗒】的知識共享類手機軟件裡收錄的最多,【知嗒】的知識號[平臺與合夥]。

以上是我的真實講述,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