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他今年88,空臨城下再談喬治·索羅斯

老漢他今年88,空臨城下再談喬治·索羅斯

特約撰稿人:馬志博—前華爾街頂級投行風控專家;通證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工業區塊鏈(DIPNET)基金會理事

這個專欄到這為止我都講的是故事,但繞不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一)

2018年10月22日,在一幢紐約豪宅的郵箱中看護人員發現了一個可疑包裹。其隨後被證實是一枚雷管爆炸裝置,被聯邦調查局拍照記錄後引爆。 兩天後,類似的炸彈裝置被郵寄給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其他民主黨人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辦公大樓。那麼比一干重要政治人物的官邸更先受到炸彈威脅的這幢豪宅的主人是何許人也?他正是現已88歲高齡的金融鉅子喬治·索羅斯。

對一個複雜的人一生的複雜行為的解讀,我們往往想從他童年、青年的生活片段裡找到蛛絲馬跡。

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原名喬治•施瓦茨), 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但並非匈奴人的後裔,而是來自一個猶太家庭,獅子座。作為一個充滿爭議的投資家、億萬富翁,迄今為止已經向他自己創辦的“開放社會基金會”捐贈了大半財產。

索羅斯家與許多當時的中上階層匈牙利猶太家庭一樣對自己的猶太身份感到不安。索羅斯稱他的家為猶太人的反猶主義家庭。1936年,索羅斯家族決定把姓氏從德國猶太裔常見姓氏“施瓦茨”改為後來人們熟知的“索羅斯”以自保。這個新姓氏深得其父所愛,“索羅斯”在英文中(Soros)正反書寫無異,讓人不禁為這個日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傳奇人物感慨。

1944年德國佔領匈牙利,他的家人通過購買文件證明他們是基督徒而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索羅斯的父親在此期間幫助了很多猶太家庭,在小索羅斯眼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這也是為什麼索羅斯日後提到1944年見證這一切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戰後蘇聯實際上控制了匈牙利,1947年,17歲的索羅斯移居英格蘭,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學生,並於1951、1954年分別獲得倫敦經濟學院哲學學士、碩士學位。24歲的索羅斯隨即在倫敦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並很快於2年後移居紐約成為了一名股票交易員。

有人曾經問索羅斯一個人如何從一個普通移民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家? 索羅斯說:“我開始時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像是在海邊的精品店工作,在商店賣紀念品,我想,這真的不是我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寫信給倫敦所有商業銀行的每一位總監,最終只得到一兩個回覆,但是最終真的得到了一份銀行工作。”

60年代初期,工作實踐之餘索羅斯形成了他著名的金融市場的因果循環相關理論(亦稱自反射理論)。 該理論認為交易品的市場價值通常由參與者可能是錯誤的想法驅動,而不僅僅是由經濟基本面的情況所決定。判斷和事實不斷的在因果反饋循環中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索羅斯認為,與經典的動態均衡描述不同,這一過程導致市場必然經歷良性或惡性的繁榮衰敗週期,而且這種上升與下降很可能因為自反射的循環因果效應而加劇。

處於歷史洪流中的人們,不是因為看不清而感到困惑,就是因為看清就變得貪婪,我們的故事主人公也就此開啟了他真正的資本人生。

(二)

索羅斯被稱為擊敗了英格蘭銀行的男人,因為他曾經大手筆做空英鎊。這件發生在1992年的大事兒,正是他的所謂的成名之作。這個事兒說起來話長,咱們不得不先簡單說兩句歐盟一體化的早期進程。

我們知道歐洲的這些成員國家早就想實現經濟的一體化,推出歐元的概念,這需要好幾十年的準備工作。

那麼早在1979年的時候,一個叫做歐洲匯率機制的一個外匯市場框架就被建立起來了,那它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想為日後能夠實現歐盟一體化,構成歐元區的這些國家提前探索一個穩定退出本國貨幣、統一使用歐元的整合機制。目標就是不同的國家之間的匯率變化小一點,多邊匯率穩定一點,這樣的目標本來就意味著成員國經濟穩定、貨幣政策合理,而且有一天大家推出歐元的時候也比較好計算歐洲央行給哪個國家釋放多少流動性(提供多少歐元匯兌)。

那麼在1979年歐洲匯率機制形成的時候,英國是沒有加入的,因為種種複雜的原因使得決策者認為時機還沒成熟。但其實英國並不牴觸這個歐洲的匯率機制,很多經濟領域的官員覺得歐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是有它的有利的一面的。

那麼到了1990年的時候,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內閣終於同意英國加入歐洲匯率機制。

當時的目標匯率是1英鎊兌2.95德國馬克。那麼這個匯率機制就要求英鎊漲跌呢都不應該超過6%。

成員國要對匯率“異常”波動主動干預,進行金融上的強管制,那麼要是真的跌破了6%怎麼辦呢?英國政府要出面用外匯儲備直接買自己的英鎊!因為如果跌了的話,其實是有人在賣,那你要買自己的英鎊,讓市場穩定在這個跌幅6%以內,最好重新迴歸到2.95附近的一個區間,才是符合約定的,因此各國央行要強制執行這個事情。

但是反過頭來看,英國到了1990年的時候才加入,其實不是一個好時機。那為什麼這麼說?

當時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是德國的三倍了,而且利率也是比較高的,有效影響匯率的手段有限,這意味著英國的經濟是不穩定的。穩定匯率首先是經濟要穩定,那他經濟不穩定,單方面去穩定匯率就變成了一個表面上的事了。那就是說政府要花很多的精力運用外匯儲備才能表面上穩定住匯率。這個時候呢很多專家認為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或者說沒有辦法很好地穩定在1:2.95的固定範圍之內。

那當時整個歐洲啊可以說都是一個多事之秋,處於一種變化的局面當中。回顧當時的這個大背景,蘇聯剛剛解體,東歐劇變,最主要的是兩德統一要消耗大量的財力和物力,所以這個時候德國本身就面臨了很多挑戰,又正趕上英國和意大利都有一定程度的財政緊張,丹麥、法國國內也都有質疑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聲音。

那在這種時候呢所有的這些參與固定匯率機制的國家因為自身經濟這的問題都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危機應對上,相對來說德國處理的好一點,馬克作為錨定貨幣呢也比較穩定,那所以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很容易就跌到了當時商量好的區間的下限,那再跌呢它就不符合固定匯率機制的要求了,那有可能這個國家就得退出這個固定匯率機制了。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英鎊兌馬克的匯率呢不合時宜的出現在這個框架裡,那麼索羅斯呢是有一個非常有嗅覺的人,他早在英鎊匯率在這個協定的底部邊緣掙扎之前就察覺到了這種狀況。

他和他的投資負責人計算出來當時英國政府以及相當於央行的英格蘭銀行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購買足夠多的英鎊去維持這個匯率。如果這個英格蘭銀行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去買,那他們還可以通過提高利率來提振大家對英鎊的信心,對不對?那當時索羅斯他們的分析又認為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把利率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因為本來已經不低了)會嚴重影響英國國內的經濟,因為資金成本很高的時候融資就變得比較難了,那很多企業是要死掉的。所以說呢盲目的提高利率去保這個匯率,當時在政治上啊又顯得不那麼可行。

一旦觀測到英格蘭銀行這兩點,你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你也不可能無限制的長期的維持高利率,索羅斯就表現出了他堅決的一面,似乎孤注一擲,但他勝券在握,胸有成竹,他鼓勵投資負責人“既然看到了機會,就把它做到最大”。

他們最後把英鎊空單做到了多大呢?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量子基金累積起來的做空英鎊的倉位達到了100億美元,可以說是傾囊而出。如果說一段時間之後,英國真的決定從這個固定匯率機制裡退出來,那麼顯然英鎊就會應聲下跌,那個時候他的做空就會獲得一個巨大的利益。

開始的時候英國發現了外匯市場上有強大的拋售英鎊的對手盤,這種國字號的銀行當然不會束手就擒,那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買入英鎊。外匯儲備上他們也拿出來了幾個億美元,一直買呀買,發現賣的人呢永遠買得更多,那整個英鎊的匯率啊就被砸到協定區間的底部了,這才意識到對手這個空頭力量巨大。我們現在知道這背後正是索羅斯一百億規模的賣空,英格蘭銀行的買盤遠遠不夠。後來有個笑話流傳出來,說是英國當時的財政大臣在最終放棄前對外宣稱願意再借150億美元去打這個英鎊保衛戰,聽到這個消息索羅斯被逗樂了,為什麼呢?因為據索羅斯自己回憶說,量子基金其實是準備額外再賣空150億美元等值的英鎊的,那對方即便借來150億美元的買盤也無濟於事。

所以說這就是兩個對手槓上了,但是當時在那個短暫的時期內,你不得不認為索羅斯是更強大的一方,哪怕對手是強大的大英帝國。在“黑色星期三”之前的一天,英格蘭銀行還在做最後的努力收購英鎊,但是市場上的匯率根本就沒有漲起來,首相也瞭解到了這個情況。到了9月16號的時候,英國政府意識到自己手裡的外匯儲備不夠,所以說買英鎊維持匯率的辦法就行不通了。

第二條策略索羅斯也已經預料到了,那就是提高英鎊的利率。一個貨幣短期內提高利率,一定能提振他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但是當時的利率已經是10%了,英格蘭銀行決定利率從10%提高到12%。儘管官方說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到15%,但是所有除了英格蘭銀行之外的市場參與者還是在賣出英鎊,因為他們已經不相信這麼高的利率能維持下去了。

那到了黑色星期三晚上7點的時候,英國政府單方面放棄了這場豪賭。英國的外匯儲備被索羅斯算準了,還債壓力使得利率12%都很難維持,更別說15%了,那也被索羅斯算準了,市場根本不買這個“利好”的帳。英國官方宣佈離開歐盟固定匯率機制,在英鎊保衛戰上完全敗退下來。當時因為利率已經太高,對經濟是有損害的,放棄保衛英鎊之後很快利率就恢復到了10%的水平線上。

那麼回頭來看呢整個這場戰役,在索羅斯量子基金的一方看是一場漂亮的狙擊戰,把時間、尺寸都計算得非常好。那另外一方英格蘭銀行是在一個現在看來不特別合理的時機掛鉤德國馬克入場,那當時英國的經濟沒有德國好,利率已處於高位,當然匯率就維持不住了。那在這種情況下被動的牽扯進這場保衛戰中來,一個國家銀行對抗一個私人投資者的基金,最終竟然真的失敗了。索羅斯方面,以一百億美元的空倉,獲利約10億美元。英國政府的官方報告顯示,外匯儲備名義總損失高達33億英鎊(直接交易損失8億英鎊)。這一戰索羅斯就登上了王座,成為了擊潰英格蘭銀行的男人。

很多人說索羅斯做空一國貨幣是發國難財,索羅斯呢把這當成一個商業行為。做空到底是對還是錯,擊潰英格蘭銀行的到底是索羅斯個人的力量還是當時的英國經濟自身的問題,也都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

(三)

索羅斯一直聲稱自己的成功的投資哲學來源於他著名的因果循環相關理論(這是一種意譯,還有其它的翻譯),那麼這種理論有三個重要特性:

第一點是說這種因果循環相關現象一般是發生在一些特殊的市場條件下的,那這種市場條件常常是一些錯誤的、或者說有失公正的觀點越來越被放大的情況,而且偏見會隨著市場交易的進行傳播影響其他的投資者。

那麼一個例子就是當我們使用槓桿來做進行股票投資的時候,就會讓某一種投資的喜好更容易被傳播出去,而影響其他的投資人。再有呢就是有很多投資人都有跟隨趨勢的投資理念,比如說追漲或者說殺跌這樣的一種狀況,所以說因果循環相關往往是對錯誤觀點的一個放大效應。

那麼第二點呢說這個效應總是間歇性的發生,那麼為什麼它總是間歇性的發生呢?那是因為沒有極端情況下加大槓桿或者人云亦云的這種不好的放大效應的時候,這種因果循環相關的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那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當索羅斯賺錢的時候,經常是一些大的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也就是為什麼這種理論更適合發國難財。

那麼第三點呢主要是說投資者對於市場的觀察和參與,其實是能真正的影響到他所投資的產品的價值的。也就是說無論一個東西的真正價值是什麼,那麼有人繼續買甚至只是認為會漲價,很可能就會漲,那人們如果持續賣或認為會跌價,很可能就會跌,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也是第一個特性的基礎。

我們常說一個東西的長期市場交易價會迴歸它的真正價值,可是一個東西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呢?反過來也是被這些參與者的觀點或者買賣行為所影響。這就更像是一個哲學問題了,但是索羅斯的理論的確有它自己的道理。

那這個理論的一個最成功的應用去解釋一個經濟現象,莫過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大家都知道次貸危機是美國房市的過熱引起的,以至於很多金融衍生品的銷售進入瘋狂局面,最後房市泡沫破裂導致了嚴重的的衍生品爆倉。

總結來說就是早在90年代的時候,美國政府就鼓勵人們買房,在背後支持房產金融。老百姓願意以比較低的成本拿到貸款,房子名義上是抵押給銀行(放貸機構)的,那麼有了這個抵押銀行也願意借貸給老百姓去買房子,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方式就會更願意去買房子。本來很多人買不起房子,有了貸款他們就能去買,更多人買,自然房價就高了。銀行回過頭來看,房價高,貸款的壞賬率就很小,因為抵押品更值錢了,老百姓有什麼道理不還錢呢對不對?轉手賣了也不會賠錢。

那這種循環效應就放大了房市,借錢買房,房子升值,銀行更賺錢,更貸款,大家更多買,因為老百姓覺得房市好,不僅買來住,現在又可以買來做投資升值,需求更大了。銀行的鬼主意更多,高風險貸款也加入衍生品打包,以次充好,倒手就是錢。

這樣一個反覆推動上漲的過程,顯然符合索羅斯的因果循環相關效應,那麼房價漲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索羅斯的理論主要是描述市場價格由一個原來的平靜、平衡的狀態去尋找下一個房價高點的過程。那麼最好的情況呢是希望這個市場自動的找到下一個平衡點,比如說房價漲了100%之後,自動的在一個新的比較理性的區間波動。可是事實上呢由於這個因果循環相關效應,價格往往不能理性地停在某一個區間,它會漲到很不理性的高點,也有可能是跌的時候會跌到一個很不理性的低的位置上,造成市場的劇烈回調。比如說它漲得很高,沒有人知道它停在哪,直到有一天大家已經覺得實在是太高了,雖然我不知道它應該停在哪,但是它的確不應該這麼高的時候,突然所有的投資人都停止買房,那這個時候它的回落也不是一種合理的慢慢的回落,而是一種斷崖式的下跌,這種情況就會造成經濟危機。不是說房價下跌是不對的,而是說這種斷崖式的下跌是現在的金融系統以及投資人所承受不起的。

總結起來呢就是政府在背後鼓勵買房、銀行在前面操作賺錢,老百姓呢由於信息和認知上的侷限性,也不可能總是考慮到全局的問題,那麼單個的投資者由於看到了盈利機會,就反覆的進入同一個市場,開始進場的是賺到錢了,後來的呢就處於一個非理性區間了,非理性區間的資金過多的話就會造成經濟危機。

那麼可以說這種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種現象。而且反過頭來說也沒有什麼值得責備這些人的地方。即便我們知道是這些銀行,這些鼓勵的政府政策,還有投資房產的投資人、老百姓,是他們一起造成了這種不理性的局面,也不能責備任何一方,因為沒有人從一個單個的角度上做了錯事,這只是一個整體的經濟現象。

所以說索羅斯認為用他的理論可以很成功的看到世界上很多大的經濟週期是怎麼發生問題的。那麼早在08年的次貸危機發生之前(當然危機已經開始有苗頭了,但是不是在最頂峰的時候),索羅斯就發表了言論,管當時的市場叫做超級泡沫。他一直是預言危機的一個老手,也是一個高手。那麼他在這個次貸危機之後也一再的警告世人新的危機正在醞釀之中。他認為現在華爾街所主導的世界金融系統是比較脆弱的,他開玩笑的時候說這種金融體系一直是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的狀態,一直是需要外界去幫忙的,並不能自己好好運轉。

索羅斯把同一套理論也用在了很多政治問題上,雖然我們是聊金融的小欄目,但是也簡單說一下,因為這也代表了他這個複雜的人。其實他在賺取了鉅額的財富之後,是世界上真正的一個有錢任性的典範,因為他用自己的錢可以說在指揮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雖然有一些可能是陰謀論者傳出來的故事而已,但從材料上來看,他的確還是參與了很多活動的。那麼他本人呢是一個比較憂國憂民的人,這從他一貫的言論裡能看出來。索羅斯認為美國一直採用比較強硬的對外政策,因為其在國際上的地位,美國的軍事、金融都是一種對外輸出的態勢。有了這些政策,政客們發現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貿易、外交還包括其他的東西都做得蠻好的,美國的形象也不錯,自身也是富裕的,反過來政客們會覺得自己的政策制定得非常好,那既然這些政策得到了這麼好的結果,就會更加去制定和推廣這些軍事上、金融上強硬對外政策。

覺得結果好,所以所作所為是對的,再加強這些政策,應該得到更好的一個經濟狀態和世界的領導力,對不對?索羅斯根據他的因果循環相關理論,覺得當你從一個平衡點去找下一個平衡點的時候很可能找不到。因果互相加強的假象讓他認為美國的這種成功是不可持續的。在一次演講當中,他甚至明確的指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自身。它的主導地位一直在加強,究竟會把世界領向何方,才是世界最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在索羅斯眼中,美國現在成功的經濟和軍事的局面,就像過熱的股票市場或者房地產市場一樣,正是那個真正的泡沫。

索羅斯自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意):美國人很可能很震驚聽到這個觀點,現在是美國為全世界設定了一個路線,其他的國家必須去跟隨我們對全世界定好的這個章程。那麼當我們在911之後宣稱要反恐戰爭的時候,其實我們給全世界制定了一個錯誤的路線。當你說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當然不可避免的就創造了那些無辜的受害百姓。

索羅斯非常不喜歡反恐戰爭,不喜歡布什政府。他曾經對人說,能阻止布什總統第二次連任是他最重要的任務。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大家可想而知,索羅斯有著種種理由去反對偏右的共和黨的政策方針,也的確做了很多努力去支持民主黨、反對共和黨。那回到整個故事開篇的那次炸彈威脅,大家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支持特朗普政府、支持共和黨執政的人當中有極端想法的人會給很多很重要的民主黨政客以及索羅斯送去炸彈相威脅了吧。索羅斯在他們的眼裡呢是一個特別危險的、思想相對來說偏左的一個人物,對不對?

簡單說起來,索羅斯對於世界上所有重大的政治、經濟事件都有他自己堅定的想法,比如說他支持歐洲一體化、反對以色列偏右的護國主義等等,也的確用錢“砸”了很多很多他不喜歡的人和事,那我們以炸彈威脅的小故事開篇,現在以他手撕Facebook的小故事結尾!

大家都知道啊經過2016年底的美國新一任總統大選,整個Facebook社交平臺鬧的是一個滿城風雨。因為後來共和黨人當選,索羅斯是非常不高興的。他所支持的民主黨候選人落選了,當時很多人批評Facebook在自己的平臺上監管不力、職責不清,導致一些虛假信息隨意地散播。今年年初的時候索羅斯發表了談話批評Facebook,他覺得不能對這些虛假言論進行管控是一個社交平臺非常失敗的地方,可以說非常不喜歡Facebook。那這種激烈的批評很快就引起Facebook公關團隊的注意,團隊在儘可能地蒐集索羅斯的資料,以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那麼這其中呢Facebook的知名女COO呢也被爆料說在內部溝通時她對索羅斯言論的第一反應是“難道索羅斯在做空我們的股票嗎”。

那麼我們現在看起來索羅斯批評FB到底是不是就是為了做空賺錢還是真的是意識形態的衝突呢?那目前來看索羅斯的FB股票倉位變化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FB卻因為“僱兇查人”被廣泛批評,因為外界懷疑FB不只是查查這麼簡單,而是已經動用了一些黑公關的宣傳手段。那結果呢,跟隨著今年下半年美國科技股回調的大趨勢FB股價照年初跌掉了20%,不知道是不是又被索羅斯先生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管對與錯、不管好與壞,索羅斯真的是一個鬥士。他反對美國政府的很多強硬政策,覺得美國的主導是世界上的一個定時炸彈;作為猶太人呢,他也不喜歡以色列政府很多偏右的政策;他也會去攻擊自己的猶太晚輩小扎所創建的世界級別的社交媒體平臺。真的算得上是與天鬥、與地鬥,堅持自己的理想一直在奮鬥。那從我個人的角度呢,是比較喜歡去研究這位88歲高齡的老漢的,哪怕都是為了錢,也是一個用理想去賺錢的人,何況有可能真是用錢去賺理想呢。

總結起來,不但不覺得索羅斯複雜,反而覺得他是一個挺簡單的人,因為他試圖用他的一套理論解釋很多很多的事情,只不過他老人家關注的事情比較多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