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聚攏5100萬用戶 信美相互楊帆講述互聯網時代險企生存之道

一年半聚攏5100萬用戶 信美相互楊帆講述互聯網時代險企生存之道

中國保險行業正處於一個交替的時代,步入互聯網時代久矣,步入轉型也久矣。兜兜轉轉中,保險如何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時代擦出真正的轉型之花?

不設分支機構、不開拓銀行渠道、也不招聘代理人的信美相互保險何以成長做大?拋開阿里的鼎力支持,關於保險和互聯網融合的探索,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心得體會?

2018年12月27日,《中國網》與《今日保》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保險轉型發展高峰論壇”上,擁有豐富國際國內保險經驗的信美相互董事長兼CEO楊帆發表了“互聯網保險根植於‘尊重’”的主題演講,以信美一年半實踐為基礎,分享了其對互聯網時代保險企業轉型的思考。

傳統險企談論保險時,最先想到什麼?

一年半聚攏5100萬用戶 信美相互楊帆講述互聯網時代險企生存之道

往昔,保險企業管理者談論保險的時候,保費收入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銷售隊伍、營銷費用,及投資收益和股東回報。

談到互聯網保險,又在關注什麼?

一年半聚攏5100萬用戶 信美相互楊帆講述互聯網時代險企生存之道

關於互聯網保險,經營者們又會關注什麼?是流量、價格,保障責任、保險金額和迭代的速度。

價格越來越低、保障責任越來越多、保額越來越高、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正在成為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演進方向。

以前一款保險產品可以銷售6個月,如今銷售週期慢則3個月,快則1個月。原因,競爭對手會迅速找到保險產品缺陷,快速推出彌補缺陷後的產品。這樣的產品開發閉環可以走多久,值得思考。尤其是精算人員,如何保障如此的迭代速度?

這樣的背景下,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進入保險行業,並解決了困擾保險公司多年的流量問題,但價格、責任、保額以及迭代等問題還在考驗著他們。即如何為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更好的保險產品?

我們一直思考——能不能找到一條嶄新的路,贏得互聯網時代的用戶?信美相互自籌建開始,即定位不設分支機構,不招聘代理人,不開拓銀行渠道。探索的過程也是痛苦的,如同小孩的成長,必須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大病、小病、住院,直至慢慢克服它,才會長高,長大。

用戶第一,才是互聯網精神的本質

幾年探索,我們最深的一個體會——用戶第一,才是互聯網精神的本質。

這並非特指互聯網保險,而是所有互聯網行業皆以此為基準。信美有很多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伙伴,但只有走進他們才發現“用戶第一”並不是一句空話。大型互聯網平臺動輒數百億美金的估值不是偶然的,“用戶第一”是他們大估值的基礎。

保險行業也談論了很多年“用戶第一”,是否做到了?如長期困擾保險行業形象的銷售誤導、理賠難的背後,如何讓消費者體驗到“用戶第一”?

我們的反思:改變居高臨下的審核態度

如果遇到用戶資料提供不全的賠案,險企該怎麼處理?來自傳統保險公司的同事肯定用審核的眼光看待,甚至判定是假理賠。因此打電話告之客戶,由於缺少材料,保險公司懷疑理賠案的真實性,需要他們提供更多的材料方可理賠。

爭議隨之而來。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如此操作是符合流程的作業模式;對於用戶而言,不理解為什麼要提供如此多且複雜的資料,很可能就會訴之監管。事後反思,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溝通方式?

原因,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如果是真正的“用戶第一”思維,應改變審核式的思維和態度,要相信客戶不會作假,材料的不足是由於客觀的原因所致,進而告之客戶需要補充什麼樣的材料。

或許在保險專業人員眼中,審核屬於正常的理賠作業流程,但放到互聯網上“經審核同意發放賠款”的詞語有種居高臨下、令人仰視的感覺,刺眼、刺耳。互聯網平臺將之改為以更加平等、溫和的語言,“提供材料,確認無誤後發放賠款”。

今天互聯網上的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

一年半聚攏5100萬用戶 信美相互楊帆講述互聯網時代險企生存之道

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險企關注點是不一樣的,互聯網形式的消費也不再是偶然行為。

伴隨互聯網原住民的成長,互聯網已經成為數以億計消費者的生活必備品。他們會以什麼樣的視角看待一家公司、一個產品?保險行業對此的思考並不多,我們經過幾年實踐得到了完全不同的體驗——這群人需要的是尊重。

這種尊重不是你對我說話很客氣,而是告訴我——你賣給我的東西是真的,是可以經受檢驗、質詢的,是簡單透明的,是自由便捷的。

①什麼是簡單?

互聯網提倡的簡單,就是讓別人理解你說的每句話。

一個好的保險產品,簡單是基本要素。有多少消費者可以耐心看完保險複雜的產品說明書?

如退保方面,能否簡化退保流程,剔除退保障礙,讓用戶簡單退保?傳統保險產品設計之初,往往以複雜的退保流程和退保障礙,達成和退保客戶間的多次交互,並試圖挽留客戶。事實上,這與互聯網時代簡單透明的消費行為、習慣相悖,更多的障礙只能令消費者不喜歡你。

案例:如何在30秒內留住用戶

我們有一個最深的體會就是30秒規則——任何一個保險產品或保障計劃,要讓用戶在30秒內判斷是否加入。因為一旦過了30秒,用戶退出的概率極大,且不會再回來。

如何在30秒內留住用戶,我們應該提供什麼樣的信息,最核心的位置放什麼,用什麼顏色、字號、圖片,這些細節都是我們在互聯網實踐中極為關注的。

細節並不是高級管理層不需要關注的,反而我們會花更長的時間研究字體、照片等細節,甚至請一群小孩從一堆圖片中找到他們認為最好的照片留下。

同時還要做A、B版的測試,最終的方案可能是從100套方案中挑選出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在30秒內知道我們做了什麼,是否是他們需要的。

因一張圖片、一個名字帶來10%或20%流量增長的銷售體驗,是傳統公司不關心也不會關注的。

今天,這些細節都是用戶轉化率非常核心的要素。

②透明是什麼?

除了將條款掛到網上,供消費者瀏覽,還能透明什麼?是否可以告訴消費者賺了多少佣金?

賠款情況是否可以透明,賠了多少人、多少錢能否告訴消費者?為什麼賠他不賠她,原因能否公之於眾,能否放到網上?

信美相互的實踐心得是將核心數據或者核心行為放在聚光燈下。每個會員都可以在信美相互APP上查看全部的理賠檔案,包括賠案的時間、賠付的時效等。

信美賠審團的數據也如此,賠付金額、通過率、投票數據及投票人脫密後的信息均可查到。

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發現,賠付數據的公開透明對取信消費者是非常必要的,對保障型產品的用戶更是如此。

案例:日本生命透明的管理機制

日本生命(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每年都會彙總會員提出的建議,有肯定的,有批評的,但批評的多。如質詢日本生命為什麼投資回報率低了,為什麼公司出新產品的時候我們(會員)沒有看到?

日本生命將會員提出的問題列入年度報告中,管理層在每年一次的懇談會上,告訴會員為什麼年報業績不好,請求原諒。然後徵集會員意見,針對性的做出改變。

上述案例並非真的說這家公司業績做得不好,而是日本生命管理機制的透明,是一種對用戶、會員尊重的態度。

③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自由,就是言與行的自由,要讓用戶有自由說話的勇氣,可以接受肯定的意見,也可以接受批評的聲音。這種勇氣是真正的真實,是讓客戶相信的真實。

如果都是表揚,反而可能是假的。無論是微博、微信號還是頭條號的留言都應是用戶對企業真實的反饋溝通,只有這樣用戶才會感覺被尊重、有真實感。

案例:用戶來教育用戶

信美相互某些理賠案例的留言中,會有部分用戶給出諸多觀點質疑、甚至罵公司為什麼不賠,就應該賠。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用戶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告訴其他用戶,這個案件為什麼不能陪。這就是用戶在教育用戶,不再是過去的保險公司教育用戶的模式。

信美相互以用戶教育用戶的形式在過去的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退保方面也如此,所有險企的App端退保流程應該非常簡潔,讓用戶找到App可以馬上退保。

④什麼是便捷?

關於互聯網的“便捷”就是觸手可及+唯快不破。

“觸手可及”是手機端的一鍵解決問題,讓保險公司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都可以處理業務。除了投保端外,保單查詢、保險諮詢、核保核賠等方面都應該保證“觸手可及”的便捷體驗。

如何保障“觸手可及”的快速,答案是使用科技的力量。這方面,我們感觸良深,尤其是在客服體系。

信美相互開業一年半累計用戶5100萬,員工規模200多人,如何服務數千萬人?找到一套合適的方法論,藉助AI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去運營公司、管理團隊、沉澱問題。

這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邏輯是通的。如每一個客服電話,都是與用戶的一次交互,都可以進入數據庫增加客服機器人的學習能力。信美相互先後引入了人臉識別投保、在線回訪、AI雲客服等技術。

如果說2017年保險行業還在討論科技、AI能解決問題嗎,那麼如今新技術已經成為行業的標配。

用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未來已來,一起努力”。 2019年的保險行業仍將繼續面對來自經濟的壓力、轉型的壓力,但互聯網普惠時代已經到來。

誰能在新時代將更多的技術、理念貫穿至企業經營管理中,誰就會在困難中發現光明。

(以上內容未經演講者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