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無憂,因雪白頭——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記憶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以下3張為GIF動圖,8264上沒有顯示動畫。一直搞不清在8264怎麼才能發GIF動圖)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一、基本信息

武功山在戶外圈子裡名氣極大,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在評選十大非著名山峰時,武功山即位居其中。傳統的著名山峰,大抵是指五嶽及黃山、廬山、峨眉山等不侷限於戶外圈子而被廣大群眾所熟知的山峰。在戶外圈子之外,說起十大非著中那些山峰,的確是知名度有限,但若是在戶外這方天地中,則是非著已著。

在十大非著中,名氣最大的大概是武功山吧:它地處華中,接近性相對較好,更重要的是,其線路及設施最為成熟。武功山位於江西省中西部,居羅霄山脈北支,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地跨萍鄉市蘆溪縣、吉安市安福縣、宜春市袁州區,主脈綿延120餘千米,總面積約970平方千米。主峰名為白鶴峰,海拔1918.3米,俗稱金頂。

所謂設施成熟,通俗點說就是建了景區,修了棧道,而且沿途一路上有不少客棧可以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有了景區和棧道,就意味著普通遊客也可以上山遊覽;有了客棧,就意味著可以輕裝穿越。如此,走山的門檻就低了很多,吸引了很多非戶外人士前往。所以,每到大小長假期間,山上的遊客和山友非常之多,就我們這次元旦假期的情況來看,估計至少有三四千人。當然,山峰這類自然資源屬於國民共有,將普通遊客排斥在外那是不對的,只是中國現階段的情況,人去的多了,垃圾也就多了。希望大家都能愛護環境吧。

二、線路情況

武功山穿越的線路可參照下圖(感謝製圖的前輩)。武功山以高山草甸聞名於戶外圈,其精華路段是從金頂至發雲界這一段(若從沈子村出發,從九龍山或鐵蹄峰算起也可以)。武功山地跨萍鄉、吉安、宜春三市,旅遊資源開發各自為政。現在大家說起武功山通常都默認算是萍鄉的,說起武功山景區大門通常也是指萍鄉武功山景區大門(位於萍鄉市蘆溪縣麻田鄉),其實吉安市也有個武功山景區,為避免混淆,通常稱之為安福武功山景區。從金頂去往發雲界,繼續往東北方向延伸,則為羊獅幕和明月山。這兩片地方也成立了正式的景區,其中羊獅幕景區屬於吉安市安福縣,明月山景區屬於宜春市。雖然它倆都有單獨的名字,但其實都屬於武功山範圍。不過,狹義上來理解,武功山往東北方向到發雲界就可以算結束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從上圖可以看出,武功山的上山路線有很多,出入口就有萍鄉的景區大門、沈子村、東江村、龍山村,吉安的文家村、社邊村、三江村,宜春的明月山景區大門等。

這裡只說最常見的兩種走法。一種是走武功山全線:沈子村->(九龍山->)鐵蹄峰->金頂->吊馬樁->絕望坡->千丈巖->發雲界->沈家大院->羊獅幕->明月山,一般是走3天,慢一點就4天。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在過了發雲界後從龍山村出去,或是從羊獅幕景區出去,這樣就是2~3天。如果只是想看高山草甸,也可以從龍山村出去,因為羊獅幕和明月山主要是岩石山體,類似於三清山和黃山。這種走法適合體能較好和經驗較為豐富的山友,這類人通常會從沈子村徒步上山,經鐵蹄峰上金頂,又以去或不去九龍山形成2條上山的分支線。

另一種是隻走精華段:龍山村->發雲界->千丈巖->絕望坡->吊馬樁->(金頂->)景區大門,一般是走2天。這個線路中,如果時間不夠,可以不上金頂,從吊馬樁直接走臺階下到索道站,也可以到金頂後再走臺階下到索道站。去景區大門全程都是臺階路,比較考驗膝蓋,所以在這種走法中,絕大部分人都會坐索道下山。索道分為2段,中間銜接部分需要徒步一段距離,從金頂或吊馬樁去到索道站也需要徒步一段。總體來說,這種走法相對全線的走法,強度小了不少,我個人戲稱為菜驢版或偷雞版。這種走法適合初級山友,商業戶外俱樂部帶隊通常是這樣走。更省力的走法應該是反過來,從景區大門坐索道上山,從發雲界下到龍山村,但這樣走需要購買萍鄉武功山景區的門票,所以實際上走菜驢版的人通常都是從龍山村上山,可以省掉門票。

雖然上山口和下山口很多,但除了上述兩種常見走法中涉及到的沈子村、龍山村,還有武功山、羊獅幕和明月山這幾個景區的入口之外,其它入口處的線路有可能因為近年來走的人較少導致路跡不是太明顯,如果不是山野經驗比較豐富的老驢或是有特殊情況外,個人建議還是從上述幾個入口上山,走常規路線。武功山穿越線路上沒啥難點,網上軌跡眾多,參考里程及高程數據,再結合隊伍體能及負重情況,還有天氣情況等因素,就能預估出各段的耗時,然後安排行程。如果時間足夠,體能欠佳,多走1~2天也沒啥問題。

三、時間和裝備

去武功山主要是看高山草甸和雲海,可以說是四季皆宜。春夏看綠武,秋冬看金武,雪天看白武,其中以白武最為難得,因為這需要有寒潮來配合:要想有冰雪,氣溫要足夠低,溼度得足夠,還得有凝結核。而綠武和金武則只需季節到了就會有。白武最難得,其生存環境也最惡劣,好在武功山的海拔和緯度都不算太高,沒啥極端天氣,裝備稍微給力點就足以應付。綠武、金武、白武的高峰期應該分別出現在端午假期、國慶假期、元旦假期(白武不一定有),這幾個節日的時間對於相應的景緻算是蠻合適的,不過大小長假期間遊客眾多,我個人更建議錯開幾天或一兩週去。

武功山穿越線路上每隔3~5公里就有客棧或客棧群,輕裝就可前往。不過要注意,山上並不存在村落,那些客棧都是山下的村民去山上搭建的板房,食宿條件有限,並不是常年營業:在非節假日期間,客棧通常都是關門的。據說客棧老闆通常是週五上山,週日下午或週一下山,因為非節假日期間的山友和遊客極少。如果是非節假日輕裝出行,建議提前聯繫好客棧。如果是重裝出行,則需要關注水源,山脊線上通常水源很稀缺,好在從金頂到發雲界,重裝一天也能搞定。這次出行碰到一些重裝的同學走得非常吃力,還有少數人的姿勢明顯是膝蓋走傷了。我想說:年輕人,別光憑著勇氣和意志就來走山,想整重裝先掂量下自己的能力,外線山野穿越前最好是先在本地搞搞拉練,提前測試和儲備自己的體能。

裝備方面,看白武的話,按照零下5度到零下10度來配置,行進中不必穿太多:我本人內穿一套保暖排汗的衣服,上身中間層穿的是一件雙面的厚抓絨,外穿一件硬殼用於防風,下身外穿一條帶絨的軟殼褲。頭部保暖最好是使用抓絨帽和頭巾,外加衝鋒衣的帽子用於防風,山脊線上一起風就得戴上。足部穿美利奴羊毛襪和中幫登山鞋。還得戴手套,抓絨或者軟殼就行,方便進行拍照等活動。如果要打雪仗啥的,那得防風防水的厚手套,不過這玩意戴著不方便拍照,可以考慮指頭翻蓋的厚手套。還有個東西特別重要:冰爪。一路走下來,見過不少沒穿冰爪的人,我看著都覺得他們走得太費勁,個人覺得積雪路面沒這玩意真心要跪。下山後我琢磨著冬季去武功山是不是應該帶10雙冰爪,背上山賣100塊錢1對,不知道好不好賣?那種10~20塊錢的圓圈齒狀的貨是不好使的,要用10~20齒的鏈式冰爪,淘寶上30~50塊錢一雙,效果和價格都挺適合,穿脫也方便。我是高幫美利奴羊毛防水襪+中幫防水登山鞋+雪套+鏈式冰爪,積雪路面和爛泥巴路都是毫無壓力(坡度稍微大一點的爛泥巴路還是有點滑的,這時候要儘量走有草覆蓋著的地方)。其它的如保溫杯(喝熱水)、雪套(防水防髒)、登山杖(腿部力量不足的建議使用)、頭燈或手電(走夜路,以防萬一;拍星空或看日出)、雨衣或雨傘(防雨雪;雨衣的透氣性很差,坡度不大且路面不是緊靠懸崖的路段,我個人更喜歡用雨傘)、墨鏡(防雪盲和裝逼)、暖寶寶(防凍;感覺廣東人比較需要,像我這樣打小在華中地區那種溼冷冬天沒暖氣的環境下鍛煉出來的人表示不需要)、防曬霜等物品就自己看著辦吧。如果是重裝紮營的話,睡袋務必要給力,按照舒適溫標零下10度來配置。

四、出行計劃

此次出行不是本人事先規劃好的,說起來算是機緣巧合。12月上旬恰好看到兩步路(戶外助手)在搞跨年活動戶外體驗師的評選,大略看了下線路,恰好有一條是從廣州出發,去武功山。我更感興趣的是西部那幾條比如四姑娘山二峰、騰格裡沙漠、畢棚溝等,但元旦去那幾條線並不是太合適的時節,而且大交通費用需要自己解決,臨時出機票的費用較高,坐火車又比較耗時。此外,還考慮到那些線路估計會相對熱門一些,報名也很可能只是分母。綜合考慮景色、費用及入選幾率,最終就報了廣州-武功山這條線路。萬萬沒想到,經過初步篩選後,每條線路的入選者都只有2~3名,個別線路甚至僅有1人符合資格,沒想到寫過幾篇被數萬人瀏覽過的精華遊記都會是比較大的門檻。

12月中旬開始微信投票評選,本人最終榮幸入選,作為廣州-武功山線路的戶外體驗師參與本次活動。我想感謝CCTV,感謝MTV,感謝Channel V,還要感謝活動的主辦方:兩步路(戶外助手),感謝本線路活動的執行方:天涯戶外,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感謝我自己。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這些文字和照片。

武功山穿越,我之前計劃過3次,分別是在2012年元旦、2012年五一和2017年元旦後的週末,前後那2次都是打算去看白色的冰雪武功山,中間那次是去看綠色武功山。但2次白武都沒有去成。2012年那次印象中計劃是坐汽車去,後來因為領隊有事提前幾周就給取消了活動,那時候我算是個半新的驢子,雖然體能很好,但山野經驗還有不足,沒有想過自己去。2017年是我自己組隊,特意選擇了元旦假期後那一週,並且安排在週五早上上山,週一下山,一共4天時間走武功山全線。這樣的安排是想避開大部隊,還多留了點時間看風景和拍片子,正如召集帖中所述:“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應該像風一樣飄逸,把人家走三天的路程用兩天甚至一天給整完。現在年紀大了,就想慢慢走多花時間看看風景多留點回憶,把人家走兩三天的路程用四天走完。”那次提前出好了火車票,但因為天氣不給力:氣溫偏高且為陰雨天氣,不得不取消了火車票。等到1~2周之後寒潮來襲,但那時候已是春運期間,提前幾天已經買不到火車票了。

唯一一次成行的是2012年五一那次,計劃是3天時間從沈子村穿到羊獅幕。那次是坐汽車去,坐一晚上還是挺辛苦的。結果第一天從沈子村上山時就有零星小雨,之後轉成小到中雨,能見度很低,苦逼哈哈地走到了金頂。第二天吃過早餐後天氣還不見好,微雨霧濛濛,最後全隊投票決定是否繼續前往發雲界,大多數人選擇了從景區棧道下撤到景區大門,打道回府的路上,大家拐到了領隊的家鄉——梅州市五華縣去腐敗了。那次我是擔任協作,主要負責拍照,我可是背上了單反和三腳架,加上相機包和備用電池,合計約4公斤,結果沒派上啥用場。我記得那次出行前天氣預報中天氣就不好,所以多帶了些換洗衣服,還有備用軍膠鞋,再加上攝影裝備,雖說是住店,但合計也背了有13~14公斤。

發兩張2012年五一走武功山時的照片。注意:上山時穿牛仔褲不是個好示範,我那會兒好像是出門時懶得換速幹褲,覺得武功山穿越的強度也不大,隨便穿也沒啥問題(天熱時會比較難受)。走棧道下山時戴了護膝,是因為那年3月走磨房深圳百公里全程時把膝蓋韌帶拉傷了,到五一時我擔心還沒好全。實際上,我個人不太建議在無傷病情況下使用護膝,我更傾向於平時鍛鍊大腿和臀部肌肉,實際活動時注意姿勢和節奏,來減輕膝蓋的負重壓力。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期間有好幾年時間,都沒動過去武功山的念頭。主要是2012年去的那次,感覺山上人太多了。我不太喜歡去人太多的地方,拍照還需要排隊。所以我在2017年計劃去時選了元旦後的週末,而且是提前一天上山,週六早上就從金頂往發雲界走,能避開大部隊。此外,那幾年在川西和伊犁看了幾次草原,對武功山的高山草甸也沒啥念想了。

12月下旬時,天氣預報說元旦前幾天會有一輪寒潮來臨,看蘆溪縣的天氣情況,我估計山上從12月28日就要開始下雪,得連下3天。而我們恰好是12月31日早上開始上山,還真趕上白武了。雖說天氣預報不一定準,但這種寒潮即使推遲1~2天總歸還是會來臨。我就希望這輪寒潮能夠給點力,下雪要認真點。2年前計劃去看白武結果天氣偏暖就取消了,沒想到現在沒打算特意要去但卻撞上個計劃要走一趟,可謂是世事難料。最近兩年看雪看得挺多的,還耍了幾個新玩意:氣泡冰、冰塔林、佛光、雪山登頂,對冰雪世界暫時沒太想念,對高山海子倒影則還是餘毒未解。不過,既然要去,總歸是有雪更好看和好耍點,所以還是希望寒潮能給力點。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發了個朋友圈,竟然有5個朋友各自成隊要在本次元旦假期去武功山,基本上都是衝著看白武去的。可見本輪寒潮來得正是時候,恰逢元旦假期,廣東人民都跑去看雪去了。除了武功山之外,還有不少朋友跑去衡山看雪。後來在山上,還碰到了另外2個分別成隊的朋友,之前我並不知道他們也去武功山。也就是說,這個元旦假期我就有7個朋友分別上了武功山,後來在路上只碰到了3個,另外4個估計都是沒注意就錯過了。其中有走全線的,大部分是走精華線的;有重裝的,大部分是輕裝的;有坐汽車去的,大部分是坐火車去的。等到有寒潮的預報後,再出火車票已經很難買了,但如果從郴州或長沙等地中轉一下,那還是能買到票的。我自己計劃走武功山都是輕裝走,有客棧住而且價格不貴時,我通常都會選擇住店。在我看來,紮營就是拍星空和看日出時方便一些,論舒適程度還是住店好。

活動執行方是天涯戶外,這是個商業戶外活動。雖然我本人通常是玩AA戶外,但我並不排斥商業活動:商業戶外活動的隊員不用做啥功課,享受了更多的服務,那當然需要更多的費用,這完全沒啥問題。我討厭的是有人打著AA的旗號,行商業之實。

執行方組建了微信群,陸陸續續有人加進來,最終一共是36個隊員,安排了2個領隊。從領隊配比上來說,我個人覺得稍少了點,3個領隊會更好點:1個作為嚮導,1個作為收隊,1個機動居中協調。我估計因為是火車出行,所以在成本控制上要謹慎一些。好在元旦假期山上的人很多,而且武功山穿越線路路跡明顯,沿途客棧和路標比較多,問題不大。領隊在注意事項中特別強調了防滑和保暖,要求大家必備冰爪,這點我覺得應該表揚下。

商業隊不怎麼挑隊員,後者付出了更多金錢,倒也是享受了更多服務。不像AA制活動,我本人帶隊會要求所有隊員必須對線路和行程有所瞭解,必須提前閱讀前人遊記和攻略。活動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問出一些小白類問題。小白類問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初級山友或菜驢問的裝備等問題,另一種是領隊之前說過的還要問,或者說只要看一下前人遊記或自己搜索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領隊明明在群裡發過好幾次活動的行程和食宿安排,還有人問要不要帶乾糧,要帶幾頓。後面那一類問題的提問者,屬於伸手黨的風格。如果是AA制活動有隊員向我問這類問題,我會提出嚴厲批評。前面那類問題,相對好接受一些,不過如果是AA制活動,常規裝備之類的小白問題最好還是自行搜索解決。此外,有些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同。

整個活動的行程安排如下:

Day 0:2018年12月30日,廣州東站->萍鄉站,火車,硬臥。宿火車上。

Day 1:2018年12月31日,萍鄉站->龍山村,汽車;龍山村->發雲界->千丈巖->武發客棧,徒步。宿武發客棧。

Day 2:2019年1月1日,武發客棧->絕望坡->吊馬樁(->金頂)->景區大門,徒步(下山可坐索道纜車);景區大門->萍鄉北站,汽車;萍鄉北站->廣州南站,高鐵。

上述行程中,領隊建議到吊馬樁或金頂後,坐纜車下山(費用自理),所以實際徒步行程是1.5天,全程不到25公里,累計爬升約2500米。以我最近的體能狀況,如果是搞拉練,輕裝估計一天就能從龍山村殺到金頂。按照上述計劃來走,那就蠻輕鬆了,正好騰出時間來搞搞創作,合我心意。

走得快時不必多說,每當我走得慢的時候,就可能搬出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那段話來“掩飾”一把:

“真正珍貴的東西是所思和所見,不是速度。子彈飛得太快並不是好事;一個人,如果他的確是個人,走慢點也並無害處;因為他的輝煌根本不在於行走,而在於親身體驗。”

五、整裝待發

Day 0:2018年12月30日,廣州東站->萍鄉站,火車,硬臥。宿火車上。

去程是坐T172,廣州東站始發,發車時間是18點52分,隔天凌晨3點39分抵達萍鄉站。還有一趟車次為K302的列車,其時間更為合適:21點05分從廣州站始發,隔天凌晨5點43分抵達萍鄉站。不過天涯戶外的安排是T172的硬臥,可能是因為這趟車的車票相對好買一些吧。話說這個活動,隊員只需要把個人資料提交給俱樂部,後者會搞定火車票,這點倒是不錯。

集合時間是下午5點半,但我出門時忘帶了手電筒,又折回去拿,耽擱了些時間,6點鐘才抵達廣州東站,這倒是符合我趕火車的傳統:通常情況下我會在發車前30~40分鐘抵達火車站,從來不會提前1小時以上。帶手電筒是想著拍星空和看日出時需要,雖然最終並未用上,但還是得有備無患。打包時稱了下重量,不算水是8.5公斤,加上水那估計就有9.5公斤了。這個重量是帶了2個卡片機加1個簡易三腳架。當地的天氣預報說接下來兩天都是陰天或小雨,再考慮到負重已經快10公斤了,所以單反和大三腳架就不背了,能省去4公斤。本來還想仔細看看衛星雲圖,再去Windy.com研究下風向、雲的分佈及降水量等信息,並用PlanIt!軟件模擬拍攝場景,這樣到山上時就會有比較正確的預期,而且拍攝效率會高一些。但出發那天比較忙,而我對上述網站和軟件的使用經驗和水平還不足,效率比較低,結果就是圖省事只看了看天氣預報。

等我到達集合地點時,隊員們大多已經從俱樂部人員手上取了火車票進站去了。從進站到候車廳再到檢票口和站臺,一路上都能看到不少揹著登山包的人,我感覺這趟車上有數百人都是去武功山的。上車之後,發現我那個隔間的6個鋪位都是天涯戶外本次活動的隊員,周邊幾個隔間也有隊友。

吃了點東西,再與隊友閒聊下,到9點鐘時就去刷了牙後到鋪位躺著了。火車發車時好像沒有晚點,但慢悠悠地過了1個多小時才晃到廣州北站(花都)。那時候已經得到消息,因為30日早上湖南和江西境內的大雪,導致汽車和火車普遍晚點。我有一位29日晚上坐汽車從廣州出發的朋友,30日下午3點多才到沈子村,比計劃晚了8~9個小時,最終走了4個多小時夜路幹上了金頂。還有一位29日晚上坐K302,30日早上在株洲站停了近5個小時,最終到萍鄉時也是晚點5個小時,最終走了2個小時的夜路幹上了金頂。

9點半時上了鬧鐘,3點鐘響。迷迷糊糊地躺著快到0點鐘,發現我們的車還在韶關,查了時刻表發現已經晚點了2個半小時,就在群裡發了條消息告訴大家。然後我把鬧鐘調到5點半了,後面我就睡著了。晚點3小時左右那最好了,6~7點之間到萍鄉站,簡直是完美。

六、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龍山村龍發山莊->發雲界白鶴樓客棧->千丈巖->武發客棧,徒步里程約13.5公里,累計爬升約1650米,累計下降約630米,最高點海拔1700米,耗時約9小時30分。天氣:陰轉多雲再轉晴,而後再轉多雲到陰天。

行程記錄(誤差基本上在5分鐘之內;我個人的時間,隊員之間時間會有差異):

05:45,抵達萍鄉火車站。

05:50,抵達出站口。

06:00,到汽車上,出發。

07:00,抵達龍山村停車場。

07:10,從停車場步行前往龍發山莊。

07:30,抵達龍發山莊。

07:45,吃早餐。

08:05,吃完早餐。

08:30,離開龍發山莊,開始徒步。

11:00,抵達羊角尖雲霧餐館。

13:00,抵達發雲界白鶴樓客棧。

13:10,開始吃午餐。

13:25,午餐結束。

14:00,出發,繼續徒步。

15:00,抵達千丈巖某山頭,開始延時攝影,並吃路餐。

16:00,延時攝影結束,收起三腳架。

16:05,出發,繼續徒步。

17:25,抵達某山頭(快到雲中客棧時,位於高老莊客棧和雲中客棧之間),開始延時攝影。

17:50,延時攝影結束,收起三腳架,繼續徒步。

18:00,抵達武發客棧,今日徒步結束。

18:40,開始吃晚餐。

19:05,晚餐結束。

21:10,上床睡覺。

鬧鐘定的是5點半,在此之前10多分鐘就醒了,因為乘務員過來換臥鋪車票了。之後就是起床,洗手間居然沒水,省去了刷牙。

火車晚點了2小時出頭,迷迷糊糊中我記得是在韶關東站和株洲站分別停了很久,因為車廂外站臺的廣播不停的在播報有列車即將進站或出站的信息。

出站口集合,飄著零星小雨。這一站下車的人很多,我們那節車廂估計下了有一半,絕大部分人都是去武功山的。出站口有很多當地人在吆喝著拉客去武功山。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車子自然是早就預訂好的。大約1個小時後抵達龍山村,車子停在了一片空地處。再往上的盤山公路上覆蓋有薄冰,安全起見,就不往上開了。我們需要步行一段距離前往龍發山莊吃早餐。下車時,領隊建議大家穿上冰爪再往上走,我穿上冰爪後見大家還沒整理好,於是便脫下冰爪把雪套也穿上了。等我整理好時,大部隊已經在領隊的帶領下出發了。我便成了最後一撥,3~4個人跟隨收隊出發。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從停車場到龍發山莊大概1公里出頭的路程,我走路的步頻比較高,沒多久就從收隊處走到了領隊處。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走到客棧就出了一身汗,趕緊脫下衝鋒衣和抓絨衣涼快幾分鐘。身體裡的水蒸氣一遇冷就變成了霧狀,看起來像成仙了。有隊友好心勸我穿上衣服,提醒我小心感冒。且容我來裝個逼:感冒是什麼?不存在的。熱了就脫,冷了就穿才是真理。衝鋒衣防風效果好,但透氣效果差,出了汗儘快排出來才好。在山腳或山腰歇息時,可以脫下衝鋒衣來排汗,過幾分鐘後再穿上。到山脊線上後,風相對會大一些,出汗就會少一些,脫下來再穿上之間的間隔會更短,所以通常只需要把拉鍊拉到胸部或腰部敞開著透氣就行。

龍發山莊很是熱鬧,陸陸續續來了好幾個大隊伍,單說從廣州來的就有天涯戶外、32號、暴走團等商業戶外團隊,路線好像都是走常規的精華線:龍山村上,景區大門下。龍發山莊有個小賣部,可在此臨時購買登山杖、頭巾之類的戶外物品。

早餐是雞蛋麵,不限量,每人10元。出發前吃點熱食還是蠻不錯的。感覺大家胃口都不錯。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吃完早餐後休息了會,之後集合,領隊教了下登山杖的使用方法,然後出發,時間是8點半,起點海拔約為585米。隊伍的計劃是9個小時左右從龍山村走到武發客棧,中途在發雲界白鶴樓客棧吃午飯。我個人估計走快點5~6個小時就能搞定,中途主要有兩個拍攝計劃:一是在千丈巖拍雲海的延時,估計得1個小時;二是看天氣情況拍日落的延時,得在日落前半小時~1小時就抵達武發客棧,然後找個地方去拍延時,估計得30~40分鐘。除開兩個延時攝影計劃,時間還是很充裕,那就邊走邊拍,自由發揮吧。

到發雲界之前,基本上一路都是在樹林裡面爬升。整隊行進節奏比較適宜,對我來說算是很輕鬆,從後隊跑到前隊,拍一拍行進中的隊伍,然後又趕到前面去。根據經驗,上山時的景色一般只是開胃的配菜,隨便拍拍就行;等走到山脊線上,視野開闊,風起雲湧,那才算是主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下圖中,最右邊穿紅色衝鋒衣的就是領隊Robin.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路跡非常明顯,有些地方還掛有絲帶。沿途有幾個小賣部,可提供食物和水,不過有的並未開門營業。中途有幾個小平臺,可作為休整之處。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海拔升高之後,樹上開始出現積雪。有幾個一直生活在珠三角的小夥伴好像是頭一次看到雪吧,頗有些興奮,想搖著樹枝上的積雪來拍照,只是海拔不夠高,樹上的積雪並不多,拍不出想要的效果。

下圖就是江湖上令人聞風喪膽的著名暗器:冰魄銀針。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接下來一路上沒怎麼拍照。天氣還是陰沉沉的,能見度不高,看來是應了陰天間或有小雨的天氣預報呀。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11點鐘時,到了一個有名有姓的補給處:羊角尖雲霧餐館。此地海拔約1350米。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羊角尖餐館是從龍山村到發雲界之間最大的補給站。這裡有一片空地可供大家歇腳。在這個餐館之前的路上偶遇了一個朋友:清茶,她那個隊伍的線路跟我們是一樣的,不過計劃住宿地比我們要遠一些。這次活動一共偶遇到了3位朋友,還有4位朋友沒有碰到。我還是比較好認的,戴的帽子比較顯眼,講話聲音也比較大。

在羊角尖餐館邊上拍了幾張照片,樓主上線。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2019年元旦武功山跨年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