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最近電視臺被各種獻禮劇包場的節奏,有講大時代的,還有講小家庭的,90後老阿姨就在追一部藍臺正在熱播的《外灘鐘聲》,雖然講的是都60年代的弄堂故事,但依然沒讓我這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省點紙巾,裡面表達的家庭情感真挺寫實的。在一個上海小弄堂裡,每家都想過點平淡小日子,但隨著杜家爸爸、郭阿盛、心芳、毛阿大、曼莉爸的離開和遠去,才讓人感慨:

原來人世間最珍貴的就是一家人齊齊整整。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開局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提琴保衛戰。原本生活在弄堂裡的老鄰居,突然變成了敵對雙方,杜家父子保護的大提琴,其實不僅僅是俞佩佩母親珍貴的遺物,更是一份潛藏在所有人心底一份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為整部戲定下了基調:再艱難的日子裡,也要樂觀地生活下去。

劇中,《外灘鐘聲》對細節情感的處理可謂非常走心。

心芳下鄉,經歷了多年辛苦勞動,終於盼來了回城的一天。杜媽見到了滿面風霜的女兒,儘管心芳早就是大人了,但當媽的還像看幼童一樣的,上上下下輕撫心芳,好像這樣就能把這些年看不夠的女兒補回來一樣,典型的舐犢情深。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心芳與阿大一起下鄉,這對青梅竹馬的年輕情侶遭遇了命運的無情捉弄,先後離世,只留下一個孤女安安,令人唏噓不已。好在有舅舅心生收養了安安,在杜家和老虎灶爺爺的關心下,安安逐漸長大。當安安得知“爸爸”其實是“舅舅”後,心生告訴安安,你就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安安決定:還是叫“爸爸”。雖然只是童言童語,但這段父女之情,令人忍不住淚目。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為什麼最近年代劇突然特別火?也許因為,在快速發展的現代,時間就是錢,要抓緊把握;也許因為,高樓大廈隔斷了鄰里情,住隔壁卻老死不相往來,親情友情只能通過表情包傳遞。

所以,當看到梧桐裡的巷口,老爺爺們下棋,老奶奶們曬太陽時,會覺得時光真的可以慢下來。

當看到無論白天鬥嘴鬥多兇,晚上還是要在同一間灶披間燒菜做飯,你借我塊腐乳,我借你顆大蒜,鍋碗瓢盆碰撞中的閒談,不就是家的感覺麼?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很多觀眾在《外灘鐘聲》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許幼時住的老宅早已拆遷,但那些艱苦而簡單的歲月,仍會時常令人牽腸掛肚。

因為小小梧桐裡,不也是一座大家庭嘛。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劇組非常幸運的是,比起搭建場景,他們竟然找到了上海石庫門最後一批動遷的老房子。當時居民們已經搬離舊居,劇組就開足馬力,找到了很多6、70年代的老物件,力爭精確還原。《外灘鐘聲》播出後,很多上海老觀眾都對服化道相當認可,可見劇組用心。

拍攝後,這批舊巷弄很快就拆遷了,《外灘鐘聲》固然要感謝老房子的“幫助”,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外灘鐘聲》最終記錄了老房子的歲月靜好。

其實,很多人覺得上了歲數的人才愛追年代劇,殊不知年輕人才更應該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因為,只有清楚來時路,才好問歸途。

《外灘鐘聲》播出後,很多年輕人發現,原來父母年輕時的青春故事,其鮮活豐滿程度根本不亞於現在的年輕人。

杜心生與俞佩佩,工人與大提琴家,他們的戀情面對著全世界的反對,兩人卻要努力抗爭。像不像《奇葩說》中辯論過的“戀愛應不應該門當戶對”?

曼莉,父愛的缺失讓她急於獲得異性的認同,對郭阿昌的執著,究竟是愛情,還是佔有慾?這種成長中產生的心理問題,現在也不少見。

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外灘鐘聲》也在努力用溫情化解隔閡。比如俞灝明飾演的杜心生,自從收養妹妹的女兒,變身“父親”後,由子到父的身份轉變,讓他更沉穩更有家庭責任感,當俞佩佩邀請自己去北京工作,為了安安,心生放棄了。愛情與女兒,他選擇了後者。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還有胖嫂與曼莉這對冤家母女,儘管曼莉一直針對“母親的追求者”小滑稽叔叔,甚至因離婚一事對母親諸多埋怨,但胖嫂始終選擇承受,因為她不想破壞女兒心中父親的完美形象。

陳奕迅的歌中唱道“愛是懷疑,愛是妒忌”,但在《外灘鐘聲》中,愛是隱忍,愛是犧牲,愛是成全你不惜苦了自己。

作為一枚90後老阿姨,老戲骨們的飆戲情節,更覺得回味無窮。

新晉華表獎影后陳瑾飾演的杜家媽媽,善良勤勞又溫柔篤定,是杜家真正的主心骨。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在杜爸被郭阿盛誤殺後,儘管內心極度痛苦,依然打起精神,讓孩子們從怨恨的人生中走出來。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俞佩佩的外婆,在運動中遭遇羞辱傷害,仍要乾淨整齊,這種從內而外的貴氣,來自精神。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老藝術家牛犇飾演的老虎灶爺爺,有正義感、有原則,做事一板一眼,但生活上卻總能開導晚輩們,展現出了老者的睿智。天大的痛苦,也能被時間慢慢撫平,如果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虎灶爺爺就是梧桐裡的一寶。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而謝園飾演的小滑稽,不僅總是圍在胖嫂身旁獻殷勤,口中“阿胖、阿胖”的愛稱也貢獻了許多笑點,網上彈幕都在問,“求生欲何在?”

《外灘鐘聲》看淚目:能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懂得什麼叫喪~

“閨蜜”這個詞有些現代,不過杜媽、周阿姨、胖嫂三人的談心事件也總是令人覺得溫暖,在那個女人生活得異常辛苦的時代,三個女人的互相鼓勵抱團取暖,不正是三個好閨蜜麼。

弄堂裡少不了家長裡短和雞飛狗跳,誰家都難免遇到一些糟心事兒,生離死別更是所有家庭、所有人都不得不面臨的考驗,但這部劇平淡又真實的故事,甚至一些並不驚心動魄的溫情場景卻總能讓人眼睛溼潤,感受到一股濃烈的家的感覺。

就像有些人說不清哪裡好,卻總是誰都替代不了。梧桐裡濃郁的人情味,無論時光如何更迭,永遠帶給我們力量吧。不知道大家都在追哪個臺,90後老阿姨還是喜歡看藍臺,一天2集,一週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