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奇葩說》到現在播了五季。

2018.11.16,第五季第17期上線,然後口碑就炸了。

作家王逍瑕說:“擺脫了前幾期小家碧玉、你儂我儂的情愛辯題,第十七期內容的話題性、親民性和思想深刻性,終於達到了第五季的熱度巔峰,也終於讓我們看到了《奇葩說》這個節目該有的樣子。”

這一期的辯題是: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知識一秒共享,你支持嗎?

這一期,讓陳銘上了微博熱搜。

妙語連珠、犀利反駁、邪魅笑容、強大到爆表的知識容量,在很多人心裡直接就被封了神。

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不過我要推薦的,是在2017年5月27日這期陳銘的辯論,當期辯題是:該不該給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他從教育角度深度剖析了教育、家庭教育等等值得思考的問題

下面分享給大家:

1、我們追逐關於完美這麼好的事情,這是不是我們的天性?

如果追逐完美是天性,我們大多數人也不會拒絕完美。這個天性中應該有個讓我們最懼怕的東西。

完美為什麼我們追逐,唯一的原因是:那是一個永遠到不了的地方---完美。到不了,所以我們才一直追逐。因為到了就停了。真、善、美、完美這些都是方向,而不是終點。它們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們是方向。

有句話說:止於至善。這是什麼概念?至善,到了,就停了。因此我們不是怕到,而是怕停。我們知道因為那是沒路了,那是終點了,而我們不願意走到終點上去!這就是我們覺得完美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缺不敢選擇直接到達完美。

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2、從教育角度分析,要不要給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

我有一個致命的困惑。大家都知道:校園教育主要是隻是教育---求知,以及求知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我非常困惑的一塊,它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主要是三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這種塑造。

但是我苦惱的地方在於,我的女兒,因為我是校辯論隊的教練,我老婆又是我的教練,所以每次我們同事和朋友圈見面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哇塞,你們的女兒該有多能說啊?!你們倆的孩子將來嘴巴不得說死人吶?!我就勉強回答,也沒有啦。可是我聽到這句話,有沒有自豪呢?答案是:有的。

我還有一種強烈度悲劇感。這個悲劇感是我們意識得到都無法掙脫的一種宿命感。我的女兒從出生開始似乎都失去可一種選擇,一個不太會說話的人生的權利。

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3、家庭教育的本質,好像就是人生觀的復刻!

當湉湉姐說“我就是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最打動我。其實我一直不瞭解,我聽到湉湉姐剛才那句話她說,“因為我從小,我嗎就打我。我媽媽的口頭禪是:我拿刀飛死你”。我當時全身寒毛一豎。果然,我就聽到湉湉姐說,如果她生一個女兒,不能打她該怎麼辦呢?!這是個笑點,細想下,細思極恐......這就是家庭教育啊!人生觀的復刻,我們在這個輪迴之中,能解脫嗎?

你想,我覺得該對的事情我該不該告訴我女兒?我們都打了100多場《奇葩說》辯論了,那麼多針鋒相對的觀點,背後的理由哪有一個站不住腳的?

我想,我女兒長大了問我,“爸,我到學校被欺負到底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訴老師?”我女兒小時候問我,“我長大了,我遇到人生之愛要不要離婚”。我可能有一個我堅信的,但是我該告訴她嗎?我要是告訴她了,萬一我信的那個是錯的呢?

我不告訴她,那我又告訴她什麼呢?我信的我都不告訴她,難道我告訴她我不信的嗎?這就是家庭教育中一個悲劇性的根源,有一種極強的無力感和無奈在。

這就是所有家庭教育中,最困惑我的問題。然後我在那裡找到答案的呢,以上這是我在琢磨這個辯題的時候,開的一個奇妙的腦洞。

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傳統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上是剛才對面所說的全部——雕刻模式,父母信的,仁、智、禮、義、信、儒道釋,“傳給孩子,你要學,你要按這麼做。”

教育的客體是孩子。近代教育和現代化教育的標誌,或者說教育的前現代性,跟現代性的分野在那裡?在於教育的客體變了——從孩子變成了環境!我們急切教育的目標對象不是孩子了,是環境。

我們不是在雕刻,我們真的變成了園丁.我們的關注不是在於這束花,我們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空氣、土壤、養料、水分。我們儘可能營造環境,讓孩子在其中自有生長。我們在教育上,第一次讓可能性成為了常態。這是教育最美的地方!

一鍵定製的本質是,這種雕刻式的教育觀藉助了科技外衣的極致化體現。我們前現代用了那麼多年傳統的教育模式,用了一兩千年,都是在雕刻一個孩子,雕刻成教育者想讓他成為的那個樣子。

奇葩說雞湯王陳銘:要不要給孩子定製人生?

你用了一個科技的外衣,拍一個鍵,孩子啪就真的全成了那個樣子,這就是機制化的這個速度和時間。

但是教育理念不是這樣的!教育的死敵就是定製!不要說完美人生,你管你是100%完美,90%完美,50%完美,還是0%的完美。不管你的人生的目標模版是什麼樣,但凡做父母的抱著一顆定製的心,初衷就錯了!第一步就邁錯了!

所以你們剛才爭了那麼多完美,這其實不是這個辯題的關鍵,這個辯題的關鍵是我們做父母的,要用一個按鍵的方式去定製一個孩子,無所謂ta是什麼樣的一生。要去定製嗎?不要!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能夠給與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給ta一方花園,給ta養料空間,讓ta自有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我們不管你是紅的花,還是綠的花,我們不管你開出來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和色彩,我都為你開心。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類框架之中,我都為你開心!

這才是現代性模式下的教育本質!所以這不是一個按不按鍵的問題,這是兩種教育理念的博弈!我只希望大家,如果因為你們年輕,但你們一定有一年會為人父母。如果你們為人父母,請在腦海中把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把定製這個詞刪掉。

請記住,教育的客體,教育這個詞的賓語不是孩子,是環境。

現在 英語是全球化的基礎語言

10年後 編程是AI時代的通用語言

學習數理思維

我們不是培養孩子成為程序員

而是在趣味創作中

歷練孩子的數理邏輯和創造力

成為未來AI時代的佼佼者

更多育兒乾貨、學習資料 請關注小碼精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