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新零售的供應鏈(五)

品牌商/生產商供應能力通常依賴於工業現代化下的大規模生產。而大規模生產的目標是以最高效率穩定的生產優秀品質的產品,因此並不能很好的以較低成本支持:1. 定製化生產; 2. 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產; 3. 新品的快速投產。

現代工業是一個體系,包含了生產設備、設計、工藝、材料,以及相應的管理思想,這個體系的改變是存在巨大挑戰的。

在現階段,零售端對上游供應鏈的改造推動在合作方式、流程體系、信息系統上的配合相對容易,但設計模式、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的改變很困難。因此,當前新零售下品牌商/生產商向需求驅動供應鏈管理轉變,其具體方式可包括:

1)與零售商/經銷商進行深度的協同,例如:

產品設計:根據零售商的消費者洞察來設計產品。

需求預測:協同的Sell-through、Sell-out的預測。

供應計劃:針對零售商的市場活動安排提前保障貨源,協同制訂新品上市計劃。

庫存補貨:直接使用零售商/經銷商的物流倉儲設施,對終端進行主動補貨。

2)減少各種提前期,例如:

產品模塊化設計:減少產品開發週期,減少供應商開發週期,減少生產週期。

採購提前期:中長期預測為採購提供支持、穩定的供應商關係,JIT模式。

延遲生產策略:以通用的WIP來支持成品的柔性生產。

一攬子計劃同步優化生成、各類計劃的滾動頻率加快、生產凍結週期縮短。

在未來,生產商或許可通過工業4.0實現全數字化運營,以模塊化的生產線和產品為載體,為新零售供應鏈在供應端提供更多柔性。

新零售有美好的未來,也面臨著風險,比如宏觀政策的影響、宏觀經濟的影響。新零售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和變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支撐美好的未來,還是應對潛在的風險,都有供應鏈管理的用武之地。這裡孕育了無限的可能,對供應鏈人來說,這是個美妙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