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大愛跨越八千里 溫暖老兵老黨員


2018年12月29日,河南省滎陽市崔廟鎮盆窯村,92歲的抗戰老兵張海珠正在給黨員志願者講述他親歷的抗戰故事。

當天上午,新疆駐河南省工作組黨委、鄭州黨支部的黨員志願者帶著新疆自治區黨組織的關愛和新疆大棗、葡萄乾、草原牧場乳品、柴雞蛋等邊疆特產,來到革命老區滎陽市山區農村,看望慰問老黨員、老軍人,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他們走訪看望的第一位老人叫慎天才,今年89歲,家住滎陽市廟子鄉三墳村,該村位於環翠峪風景名勝遊覽區、群山環抱之中。

坐在院子裡的硬板床上、正在曬太陽的白髮老人就是慎天才,這個名叫蘇里坦江•亞生的維族志願者緊緊握著老人的手說:亞克西某……!

作為本次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的領隊馬勝遠是個80後,學歷高且學問厚,他講漢語最流利:“大爺,這是剛剛出爐不久的囊餅,您趁熱嚐嚐吧!”

“這孔窯洞就是當年八路軍後方醫院的手術室吧?”馬勝遠曾經來過一次,對慎天才老人在小的時候當兒童團長、怎樣與敵人展開周旋、保護受傷官兵的故事很熟悉。

1944年秋,14歲的慎天才以其智勇而多謀任三墳村兒童團長,曾帶領小夥伴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保護八路軍後方醫院“徐皮支隊”大批傷病員康復轉移任務,老人1956年入黨,現在是滎陽環翠峪紅色旅遊基地的義務講解員,受人十分尊敬。

五名黨員志願者分別是:蘇里坦江•亞生、馬勝遠、謝金剛、阿地力•買買提、阿布都艾克木•熱傑普。他們走訪慰問的第二位老人叫張海珠,家住滎陽市崔廟鎮盆窯村。張老兵1928年2月28日生於黃窯自然村,16歲那年入伍,隨部隊參加抗日。

那時候日軍佔領洛陽,皮定均部隊到達滎陽,張海珠進入“徐皮支隊”,皮定均是司令,徐子榮是政委。當老人聽說有志願者來看望他,早早就走出家門口,三五步一敬軍禮,軍人那非凡的氣度與標準的軍姿,令人歎為觀止!

見老人如此禮貌,馬勝遠趕緊放下手中所提的慰問禮品,快步上前去握張海珠老兵的手。別看張海珠已是92歲的老人,但他走起路來箭步如飛,讓人感到有點“猝不及防”。

據瞭解,文化大革命期間,張海珠的立功勳章、部隊證明不幸遺失,所以沒有享受任何補貼。目前他和老伴兒一起生活,比較貧困。他平時就怕家裡來客人,僅有的一個方板凳也是從垃圾堆裡撿的,真應了那句老俗語:賊來不怕客來怕。

一腳踏進老兵的門檻兒,志願者們就被眼前的一幕幕看呆了。幾名中共黨員志願者的目光各有所顧,內心各有所思……儘管如此困窘,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兵生活依舊很樂觀。

張海珠老人說,大部隊向西挺近、轉移時他不幸落伍掉隊了,1946年回家又重新讀書,1949年8月加入38軍114師炮兵團,他是測繪兵。1950年10月25日參加過抗美援朝。工作細緻入微的馬勝遠是年齡最小的志願者,他推開老兵的另一個房間的門在查看,是一堆撿拾的廢品尚未賣掉。

所見所聞、耳聞目睹……這位從新疆派駐過來的年輕的黨務工作者,馬勝遠心裡十分沉重,鼻子一酸很想落淚:這麼冷的冬天,老人還在室外燒柴做飯……!

張海珠老兵說,這個窯洞他和老伴兒居住了好多年,因為年久失修現在裡面又潮又冷,況且是他借住別人的,壓根就不是自己的。

後來他就在朝陽的、臨街的地方修建了兩間泥坯房,居住至今。張老兵說,都是因為過去他家的成分不好惹的禍,他不會責怪政府的。

當場,馬勝遠與愛心企業家、在鄭州市二七區民主路經營新疆美食城的阿地力•買買提商量好了幫扶計劃。聽說志願者要返回了,張海珠老伴兒哭了,她捨不得讓大家多呆一會兒。

馬勝遠吩咐其他志願者:再去兩位老人居住的臥室裡,看看都需要些什麼物品?

黨員志願者解金剛乾脆用手機記錄下了室內的現狀,返回的路上讓大夥兒集思廣益,討論制定詳細的幫扶意見和步驟 ,保證儘快落實到位,讓老兵溫暖度過寒冬。

圖為抗戰老兵張海珠目前生活的狀況。敬請關注【圖說安陽走天下】頭條號,將為你帶來有溫度的社會新聞和紀實圖片!歡迎轉發、收藏、評論,發表您的觀點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