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大爱跨越八千里 温暖老兵老党员


2018年12月29日,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盆窑村,92岁的抗战老兵张海珠正在给党员志愿者讲述他亲历的抗战故事。

当天上午,新疆驻河南省工作组党委、郑州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带着新疆自治区党组织的关爱和新疆大枣、葡萄干、草原牧场乳品、柴鸡蛋等边疆特产,来到革命老区荥阳市山区农村,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军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他们走访看望的第一位老人叫慎天才,今年89岁,家住荥阳市庙子乡三坟村,该村位于环翠峪风景名胜游览区、群山环抱之中。

坐在院子里的硬板床上、正在晒太阳的白发老人就是慎天才,这个名叫苏里坦江•亚生的维族志愿者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亚克西某……!

作为本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队马胜远是个80后,学历高且学问厚,他讲汉语最流利:“大爷,这是刚刚出炉不久的囊饼,您趁热尝尝吧!”

“这孔窑洞就是当年八路军后方医院的手术室吧?”马胜远曾经来过一次,对慎天才老人在小的时候当儿童团长、怎样与敌人展开周旋、保护受伤官兵的故事很熟悉。

1944年秋,14岁的慎天才以其智勇而多谋任三坟村儿童团长,曾带领小伙伴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保护八路军后方医院“徐皮支队”大批伤病员康复转移任务,老人1956年入党,现在是荥阳环翠峪红色旅游基地的义务讲解员,受人十分尊敬。

五名党员志愿者分别是:苏里坦江•亚生、马胜远、谢金刚、阿地力•买买提、阿布都艾克木•热杰普。他们走访慰问的第二位老人叫张海珠,家住荥阳市崔庙镇盆窑村。张老兵1928年2月28日生于黄窑自然村,16岁那年入伍,随部队参加抗日。

那时候日军占领洛阳,皮定均部队到达荥阳,张海珠进入“徐皮支队”,皮定均是司令,徐子荣是政委。当老人听说有志愿者来看望他,早早就走出家门口,三五步一敬军礼,军人那非凡的气度与标准的军姿,令人叹为观止!

见老人如此礼貌,马胜远赶紧放下手中所提的慰问礼品,快步上前去握张海珠老兵的手。别看张海珠已是92岁的老人,但他走起路来箭步如飞,让人感到有点“猝不及防”。

据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海珠的立功勋章、部队证明不幸遗失,所以没有享受任何补贴。目前他和老伴儿一起生活,比较贫困。他平时就怕家里来客人,仅有的一个方板凳也是从垃圾堆里捡的,真应了那句老俗语:贼来不怕客来怕。

一脚踏进老兵的门槛儿,志愿者们就被眼前的一幕幕看呆了。几名中共党员志愿者的目光各有所顾,内心各有所思……尽管如此困窘,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兵生活依旧很乐观。

张海珠老人说,大部队向西挺近、转移时他不幸落伍掉队了,1946年回家又重新读书,1949年8月加入38军114师炮兵团,他是测绘兵。1950年10月25日参加过抗美援朝。工作细致入微的马胜远是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他推开老兵的另一个房间的门在查看,是一堆捡拾的废品尚未卖掉。

所见所闻、耳闻目睹……这位从新疆派驻过来的年轻的党务工作者,马胜远心里十分沉重,鼻子一酸很想落泪:这么冷的冬天,老人还在室外烧柴做饭……!

张海珠老兵说,这个窑洞他和老伴儿居住了好多年,因为年久失修现在里面又潮又冷,况且是他借住别人的,压根就不是自己的。

后来他就在朝阳的、临街的地方修建了两间泥坯房,居住至今。张老兵说,都是因为过去他家的成分不好惹的祸,他不会责怪政府的。

当场,马胜远与爱心企业家、在郑州市二七区民主路经营新疆美食城的阿地力•买买提商量好了帮扶计划。听说志愿者要返回了,张海珠老伴儿哭了,她舍不得让大家多呆一会儿。

马胜远吩咐其他志愿者:再去两位老人居住的卧室里,看看都需要些什么物品?

党员志愿者解金刚干脆用手机记录下了室内的现状,返回的路上让大伙儿集思广益,讨论制定详细的帮扶意见和步骤 ,保证尽快落实到位,让老兵温暖度过寒冬。

图为抗战老兵张海珠目前生活的状况。敬请关注【图说安阳走天下】头条号,将为你带来有温度的社会新闻和纪实图片!欢迎转发、收藏、评论,发表您的观点和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