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鄧鐵濤和他背後的這家醫院,這些故事值得被記住

2019年,剛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搶救的鄧老,尚處在昏迷狀態,家屬看到前來探望的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呂玉波,馬上呼喊病床上的鄧老,“您的最佳拍檔來了!”聽到這話,鄧老居然慢慢有了反應。

這是呂玉波最後一次見到鄧老。10日6時6分,全國首屆國醫大師因病在廣州去世,享年104歲。14日上午,廣東省中醫院舉行緬懷國醫大師鄧鐵濤追思會。會上,省中醫人一一回溯了與鄧老的淵源,講述了鄧老和廣東省中醫院的那些事兒。

百岁邓铁涛和他背后的这家医院,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鐵桿中醫,建“中醫的黃埔軍校

“想當年,鄧老親筆題詞‘志同道合,共圓中國夢’贈送給我,說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就是‘21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呂玉波慶幸自己能被鄧老稱為“最佳拍檔”,他表示,在未來將繼續以提高中醫藥的臨床療效為己任,發揚中醫藥文化。

“鄧老逝去,但精神永存,他留下的‘集體帶、帶集體’‘一代帶二代’‘代代相傳’的傳統將會被繼承下去。”呂玉波說。

2000年,全國面臨著中醫特色優勢不突出、人才傳承青黃不接的困局,鄧老為此感到深深憂慮。同樣的難題也擺在了廣東省中醫院面前:醫院名師匱乏,且專家們多出自嶺南醫派,有很大的侷限性,人才也良莠不齊。

鄧老與呂玉波深深感到,只有培養一大批鐵桿中醫才能振興中醫!那時,鄧老振臂一呼,帶頭示範,號召全國名老中醫打破門戶之見,集中到廣東省中醫院帶徒,集中全力打造一個“鐵桿中醫的黃埔軍校”。

百岁邓铁涛和他背后的这家医院,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中西結合,重養生預防

2003年,80多歲高齡的鄧老身體力行,每週還堅持到醫院帶教、帶著弟子們查房,他專啃硬骨頭,挑選疑難病例遣方用藥,中醫藥療效讓弟子們嘖嘖稱奇,甚至連出身西醫的專家都被深深折服。張敏州、阮新民更是主動拜鄧老為師。

百岁邓铁涛和他背后的这家医院,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這讓大家明白了,“不是中醫不行,而是用中醫的人不行”。在鄧老的感召下,醫院開展“溫書工程”,重溫中醫經典,推動“中醫年”“中醫提高年”“中醫鞏固年”等活動,這讓中醫氛圍一下子濃厚起來。鄧老還親自出錢設立了“鄧鐵濤人才獎”,一支信中醫、用中醫、療效顯著的“鐵桿中醫”隊伍在這時候漸成雛形。

鄧老並不反對中醫吸收現代科學的成果,認為核磁共振等先進的檢查技術是中醫四診的延伸,他大力支持醫院引進心臟外科手術,使省中醫院成為全國中醫系統最早開展心臟介入手術的中醫院,為專科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百岁邓铁涛和他背后的这家医院,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鄧老曾預言,未來醫學必將把養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強調大力發展“治未病”工程,在此指引下,全國首家“治未病中心”落戶省中醫院。在不少人的認知中,中醫藥是慢郎中,不能搶救急危重症患者,在鄧老的指導下,省中醫院提出開設中醫經典病房,探索中醫藥在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臟器衰竭、膿毒血癥等領域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至今該科還在沿用鄧老的學術思想指導臨床,成為了全國一塊寶貴的試驗田……

百岁邓铁涛和他背后的这家医院,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中醫抗非典,大有可為

2003年,非典襲來,在醫學界還未研究出對付非典的方案時,鄧老開創了一條中醫抗非典的道路。當年5月,廣東省中醫院應香港醫管局邀請,派出兩位青年女中醫專家林琳、楊志敏到香港支援抗非。初到香港,兩位“女郎中”壓力很大,鄧老就給她們壯膽:“你們兩位不是孤軍奮戰,身後有整個省中醫院,有我們這班老中醫在撐著你們,有什麼困難,隨時在晚上7點到9點來電話,我隨時支援你們!”

於是,鄧老家的電話每天晚上就成了“熱線”。面對長期服用抗生素的香港病人,林琳和楊志敏想開出益氣溫陽的溫藥,恢復病人陽氣,但心裡還是沒有把握,就打電話諮詢鄧老。鄧老給了她們一顆“定心丸”:“有這樣的症,就用這樣的藥,要注意活血化淤。”

有次,楊志敏因感冒無法與鄧老通話,鄧老輾轉聯繫到楊志敏,並教她如何治療疾病。說到這,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哽咽了。

抗非典的成功可謂是中醫命運的轉折點,中醫得到了香港醫管局的認可,正式進入公立醫院體系。聽聞這一消息,鄧老說,“我這個參謀真的是老懷欣慰!”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宋莉萍 李雪

【校對】符如瑜

【作者】 黃錦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健康~健康~廣東健康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