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在11月23日舉行的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情況發佈會上,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黃保續指出,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是當前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因此農業農村部已於11月1日發佈公告,對生豬運輸車輛監管提出了新要求。

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他介紹稱,自國內首起疫情發生以來,相關部門對每一起疫情進行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歸納起來,對於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因異地調運引發的疫情共有13起,佔全部疫情約19%。

二是餐廚剩餘物餵豬。因餐廚剩餘物餵豬引發的疫情共有23起,佔全部疫情約34%。

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生豬調運車輛和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後,不經徹底消毒進入其他豬場,也可傳播疫情。這是當前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佔全部疫情約46%。

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黃保續還稱,通常非洲豬瘟跨國境傳入的途徑主要有四類:一是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二是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三是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餘物,四是野豬遷徙。從目前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看,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可能途徑也主要是上述幾類。

“我國與發生非洲豬瘟國家人員交流、貨物貿易往來頻繁;豬肉價格高於周邊國家,走私活動屢打不絕;邊境地區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疫情傳入的風險比其他國家更高。”他指出,“目前,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聯合溯源調查,並採用分子流行病學方法分析,以進一步查明來源途徑。”

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馮忠武亦解釋到,之所以疫情數量仍在不斷增加,與以下四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一是我國邊境線長,國際交流頻繁,境外疫情傳入風險持續增大。來自疫情國家的豬肉及其產品走私、旅客攜帶物、國際航班班列及其餐廚垃圾、野豬越境等均有可能從境外帶入病毒。

二是非洲豬瘟具有明顯的早期發現難、預防難等特點,該病潛伏期長,生豬感染後,可能在3周內不表現出臨床症狀,但病毒可在這期間由這些尚不為人知的病豬及其產品,通過市場交易、屠宰、人員工具攜帶、長途調運、接觸傳播、餐廚剩餘物飼餵等,多種途徑傳播病毒。

三是我國居民普遍喜食熱鮮肉,這就造成了大量生豬長途調運,同時車輛的消毒和經紀人的管理沒有跟上,由此引發疫情。

四是我國的生豬養殖中小散戶的數量還很龐大。這些散養戶生物安全條件差、措施不到位,且多有用餐廚剩餘物(泔水)餵豬的習慣,傳入疫情的風險較高。

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我國自8月份以來,已發生非洲豬瘟疫情74起。“考慮到我國養豬業的特殊性以及非洲豬瘟病毒的特性,我們初步判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仍是該病防控的關鍵時期,該病仍會呈現點狀散發態勢,隨著各地防疫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出現區域暴發流行的可能性不大。”馮忠武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