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以“五新”戰略破解基層黨建新命題

在農村,如何通過黨建引領,用產業促進發展?如何培育增長新動能,激發出發展的新活力?在城市,如何通過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為市民創建出新生活?如何讓貼在牆上、寫在文件中的口號,與市民的生活切實地聯繫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基層黨委面前的新命題。今年以來,榆陽區將省委提出的“五新”戰略作為工作主導,將“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作為城鄉整體工作思路,把基層黨建與追趕超越發展、精準脫貧攻堅、落實三項機制等工作結合起來,很好地詮釋了基層黨建的新命題。

榆陽:以“五新”戰略破解基層黨建新命題

牛家梁鎮表彰優秀黨員

榆林市榆陽區的北部,被人們稱為“北草地”,但進入7月以來,因雨水稀少,這裡的草木在豔陽高照之下,都已耷拉著頭,少了些生機。

白舍牛灘村的村主任任建新看著村北頭一大片出現枯葉的苗木林有些著急,他埋怨道:“地裡都鋪設著灌溉系統,可村民們竟然連開下水龍頭都懶得來。”接著,他有些心疼地歸結了原因,“這兩年種苗供大於求,來買的客商少了,村民們就不把這些種苗當回事了。”

儘管他這麼說,村子裡時不時還能看到村民們往外地來的卡車上搬運著種苗。金雞灘鎮駐村幹部李二娥笑著說:“去年到今年的市場是不如以前,但實際上,去年全村的苗木總收入依然有一千多萬元。”

據李二娥介紹,這幾年,苗木種植業讓白舍牛灘村人都受益頗豐,這與村幹部與村黨支部的引導是分不開的。

以產業發展推動文明村建設

白舍牛灘村是當地有名的苗木種子基地,就是這一項產業,讓白舍牛灘村名揚陝蒙兩地。李二娥開著任建新的玩笑:“最高峰的時候,任主任忙得數不過來錢,遞來的現金都是用手捏捏薄厚。”任建新黝黑的臉上掛著憨厚的笑,“那幾年正趕上內蒙大量需要苗木,也是運氣好。”

白舍牛灘村的苗木種子基地正是在村主任任建新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據他說,2009年,他在榆林林校附近做一點小生意,發現林校的苗圃裡載滿了樟子松的種苗,便諮詢了林校老師,得知一株不到一年的小苗子居然能賣到一塊五,就立即決定回村栽植種苗。當時榆陽區周邊的林木種苗居然都賣出去了,幸虧當時他讀六年級的女兒幫他百度了一下,才在東北一個地方買到了,那裡一株種苗才幾分錢。

第二年,白舍牛灘村的村民們發現,來村裡買種苗的外地客商絡繹不絕,種苗一株賣到兩塊錢,到第三年一株已經賣到十多塊錢。收益如此之大,吸引了眾多村民紛紛加入種苗栽植行列。任建新也不吝嗇自己的技術,他的想法是:“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有侷限,全村形成產業了,就能引來更多的客商。”

很快,全村種苗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畝,其中任建新和他的弟弟就種植了600畝。在白舍牛灘村的帶動下,金雞灘鎮的很多村子也開始種植苗木種林。

當樟子松等種苗市場趨於飽和,村民們對種苗種植開始有些懈怠。這時,已經擔任了村主任的任建新又開始摸索種植具有觀賞價值的北美海棠、櫻花和具有采摘價值的棗樹等等。“我準備明年開始在這裡建立起一個採摘大棚,看看有沒有可能帶動村子裡的農家樂。”任建新站在自己的地頭,看著地裡今春栽種成活的棗樹和葡萄幼苗,有些興奮地說。

據白舍牛灘村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村上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是榆陽區最富裕的村子之一。“當然所有的收益不僅僅來自種植業。養殖業和其他產業也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李二娥說。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白舍牛灘村黨支部“黨建強、產業興”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對於這個榮譽背後的苦與甘,村支書王兆祥最知其中滋味。他與任建新一樣曾在外經商多年,眼界開闊,對如何致富有見地,也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他們把這些經驗用到村子的產業發展上,引導村民致富。

2012年,村支部和村委會制訂的改革方案在村民的爭議聲中開始實施。這份改革方案也被稱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民每戶以土地入股,確定將原有的4946畝耕地統一承包給村上成立的種植公司和合作社經營,佈局了84個種、養殖場,使全村的種、養殖業一下子步入規模化經營軌道。從今年開始,趁著金雞灘煤礦要將白舍牛灘村整村搬遷的時機,村上又新修建魚塘1000畝、水地4000畝。按照計劃,村民搬進新村後,村上還規劃培養特色種、養殖業10戶,劃出30畝耕地供城市人租賃,200畝耕地建100座溫室大棚,安排10戶人家搞三產,1戶搞農機合作。

白舍牛灘村改革發展見成效,黨支部的黨建引領是關鍵,這是王兆祥的經驗。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黨員們的凝聚力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

而在李二娥看來,白舍牛灘整個村子人心確實很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統一籌劃村上的建設和發展,這在別的村子是根本無法做到的。村民們對黨支部和村委會的信任,建立在這些年村兩委會領導帶著村民們共同致富的行動上。

村民李大爺說,“我們村的人在外人看來都很牛氣,這不全是因為我們收入高,是因為我們村有外村人都羨慕的養老院。我們的村民議事會也不是擺設,每個村民都能真正發表自己看法,我們的建議支部、村委會也都聽。我們村有婦女協會、道德評議會、老年協會、養羊協會、苗木協會,可以讓村上不同的人都能找到組織。”

“家裡來的親戚們都羨慕我們村乾淨、整潔、漂亮。更羨慕我們村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村風、民風與別的村完全不一樣。”幾位村民爭搶著說自己村子的好處。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白舍牛灘村民對村上的事務都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與歸屬感。王兆祥認為:“只有經濟基礎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談到村民精神層面的提高。我們把‘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落到了實處,不僅是村裡的黨員,現在連普通村民都明白了這句口號的實際意義。”

如今,白舍牛灘村不僅是榆林市級文明村,還是省文明辦命名的“美麗鄉村”。 王兆祥的體會是,發展村級經濟,一定要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作用和黨員的示範作用,用黨風帶正村風、民風、家風,這樣就能夠為村民建設一個文明家園。

以新舊動能轉換激發新活力

剛剛過去的2017年前半年,對於牛家梁鎮常樂堡村村民苗榆林來說,是既平常又難忘的。常樂堡村有自己的運輸公司,很多村民都跑運輸,不用自己去煤礦找活幹,收入也有保證。苗榆林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逐漸升溫,今年年初,在別的村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苗榆林卻大膽地買回了家中第四輛運煤卡車,這讓他家一下子成了村子裡運煤車最多的一戶。

常樂堡村是榆陽區北部一個處在煤炭採挖區的村莊,全村範圍內有6家國有和私人煤礦,還有4家洗煤廠。在煤炭行業最瘋狂的年代,這個村的村民買車搞煤炭運輸,是最平常的致富途徑。但隨著運輸市場接近飽和,村民們開始為爭貨源互相降低運輸價格,造成了市場的混亂與不安定。如何能將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增長新動能,成了擺在村支部面前的一道考題。

村支書李雙偉介紹說,村兩委班子發現這個苗頭後,就和村民們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最後決定成立村上的汽車運輸公司,村民們可以將自家的車輛交由公司統一管理和調度。同時,公司用工優先考慮本村村民。苗榆林後來就成了運輸公司的一名隊長。

據常樂堡村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該村過去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業,零散經營,收入較低,發展緩慢。在煤礦進駐該村後,村班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應對採空區塌陷問題,引導村民理性對待,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全力保障駐村企業項目建設,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為加快村辦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村黨支部與駐村煤炭企業共建共享,成立了村企聯合黨支部,由李雙偉任書記,各個企業推選一名工作人員任副書記。牛家梁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思向陽說:“這樣一來,就能充分發揮駐村企業的牽引作用,有利於常樂堡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車輛維修、停車住宿等第三產業,培育出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了常樂堡村村支部“黨建強、產業興”的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

據牛家梁鎮黨委書記高來偉介紹,常樂堡村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還獨創了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的“黨組織+公司+貧困戶”的新模式,成了全鎮黨建工作的亮點。

與常樂堡村情況類似的什拉灘村也是牛家梁鎮煤炭採挖區的一個經濟強村。2008年,這個村就被榆林市授予“黨建綜合示範村”,2010年被陝西省委授予“一類示範村”黨組織,2016年又成為“榆陽區先進示範村”。

對於什拉灘村來說,如何激發發展新活力,是黨支部一直探索的發展新思路。高來偉書記說:“什拉灘村通過成立村礦聯合黨支部,實行交叉任職,明確雙方共建目標和措施,比如:村礦共建新農村,在村民自籌資金與村所在的4家煤企出資2000萬元的基礎上,什拉灘村高起點、高標準地建成了420棟別墅型為主的新村居。投資了400萬元實施了新村綠化與景觀建設。”

與此同時,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方面,什拉灘村利用村上地勢平坦和農業園區帶動優勢,集中連片種植千畝高產玉米和夏洋芋,發展大棚蔬菜、芝麻香瓜等,新建溫室拱棚190座,試種富硒大米和稻田養蟹120畝,給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點。

常樂堡村與什拉灘村的發展僅是牛家梁鎮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面。近幾年,牛家梁鎮一直在推進“黨建引領,追趕超越,打造榆林中心城市後花園”的工作,以富民強鎮的發展新格局繪就了一道漂亮的新舊動能轉換增長的曲線,因而先後獲得“陝西省明星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我們主要在科學定位、選好產業、建好管理機制、創新好的管理辦法、用好的舉措和好的項目來推動民生建設。”高來偉介紹道:“在基層組織、平安鄉鎮、美麗鄉村、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引導全鎮向現代農業、煤炭工業、三產服務、休閒旅遊四大產業發展。”

牛家梁鎮黨委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鎮已經實施了全域內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美化亮化工程、水利項目和暢通工程,啟動完善3個村的新農村建設、2個村的棚戶區改造,營造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出行便利的人居環境。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保障機制,以常樂堡村老年幸福院為示範,建成老年幸福院7個,全鎮60歲以上老年人入住率達到46%。集中力量清理過境線沿線亂搭亂建彩鋼房150個,封閉道路14公里、綠化15公里,從源頭上改善了沿線群眾的人居環境。

以網格化和精細化共建社區新生活

榆陽區崇文路街道學院社區二樓一間活動室裡,有一個大心形的心願牆,一位叫馬改娟的居民的心願條上寫道:“我想要一副助聽器,便於與人溝通。”類似這樣的心願條,貼滿了這面心願牆。

學院社區書記郝建國說,社區的其他居民只要願意幫助完成誰貼的心願,就揭了誰的心願條。這些心願條已經換了幾批了。

學院社區所轄範圍以高校和機關單位為主。郝建國說:“ 這些學校和機關單位都是市級單位,都有各自的黨委或者支部,從行政級別上來說,都比我們社區高。於是,為了方便社區黨委開展各項工作,實現區域化統籌管理,我們就提議與各個單位組合,形成了社區‘大黨委’,整合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黨建資源,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建立黨建聯盟,在區域內創新出了黨建新格局。”

據郝建國介紹,這種“大黨委”工作機制帶來的好處,就是社區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順暢。6月26日,學院社區學校第一屆學員畢業典禮,就是“大黨委”聯合工作的結果。

“社區學校的老師都是榆林學院派來的,兩年來不管是書法還是舞蹈,還是樂器,老師們沒有收取一分錢,卻讓社區的老年人學到一技之長,老有所樂。”郝建國說。

榆陽區組織部在城區的社區基層黨建中,一直在推行“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區域化統籌、信息化支撐、規範化提升”工作機制,學院社區是其中工作做得比較突出的社區。“我們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自主研發了一套內部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所以我們社區實現了所有人員網絡化管理。”郝建國說,“以前,社區居民要辦個證、開個證明,要找到居民小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簽字證明。有時人不在,得跑幾趟。現在,如果居民需要來社區開具任何證明,我們只要打開這套內部管理系統,就能調出個人的全部詳細資料,再不需要本人跑來簽字證明。”

信息時代,網格化管理成為對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學院社區在醒目位置展示了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圖。郝建國介紹說,“這四級體系圖裡涵蓋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與巷道、樓棟內的黨員中心戶,每個節點上的工作人員都標明瞭各自的職責與職能,每個工作人員要做的具體工作清晰明瞭。”郝建國指著另外一張圖解釋道:“我們還將轄區內的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的黨組織也都全部納入網格體系,這樣不僅便於管理,更便於調動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區治理、服務群眾中的作用。”

為了達到精細化服務的目的,學院社區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利用信息化來支撐黨建工作。“主要是利用這個群來聯繫群眾,收集社情民意。”郝建國說:“這樣一來,我們通過網上辦事、微信服務公眾號、電商E站、親情E站等載體,及時受理和解決群眾反映問題,開闢了服務群眾的新路徑。”

以黨建工作規範構築新高地

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古塔鎮趙家峁村建立了全區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並舉辦了首期農村改革和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參加這期學習班的學員有很多是各村的黨支部書記。對於今年以來基層黨建工作,很多黨支部書記的感受是,“從《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頒發以來,黨建工作抓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受到重視。”

榆陽區與別的地方一樣,也存在著一部分地區農村、社區、鄉鎮(街道)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方面存在標準不清、責任不明,大而化之、虛多實少,失之於寬、失之於松等問題,成了制約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大阻力。魚河峁鎮劉小溝村支部書記劉擁有承認,他們村的領導班子產生在撤村並村前,有些遺留問題處理不到位,致使黨員幹部中也存在著不滿和牴觸情緒。有時開會,全村41名黨員只到會10多人。

“我們區的《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制定出來的。”榆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萬勇說。

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各鄉鎮搞了近一年的調研工作後,於今年年初分別制定出臺鄉鎮(街道)、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5個領域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這個基本規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農村、城市社區、機關、學校、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各領域黨建工作分別進行規範。以農村基層黨建為例,規範就包含抓好“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動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常態化開展村情研判,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嚴格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和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考勤考核,持續推進村級組織陣地規範化建設,規範“一圖一表一卡一冊”工作模式等九個方面的規範提升,並分別設置了年度量化指標,比如“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的年度量化指標是按10%、20%的比例創建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到2020年全區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分別達到30%、40%以上。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的年度量化指標是全區每年創建5個黨建示範鄉鎮,每個鄉鎮每年至少新創建2個黨建示範村。持續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的年度量化指標為本年度完成50個村級組織陣地的規範化提升。

農村黨組織的基本規範具體到每個項目,也都有量化可循、切實可行的規範要求。比如“實行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要求“每天必須保證至少有一名領取補貼村幹部或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坐班,做到全天候為群眾服務,村主要幹部凡因私離開工作崗位2天以上,需向鄉鎮黨(工)委請假”;“規範使用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黨建專項經費”,明確這兩項經費的用途,並要求做好經費的使用和監督。  

“抓基層黨建,關鍵是明確標準、落細落實。”萬勇強調,“這些基本規範使每個基層黨組織學習有標杆、操作有流程、考評有依據,為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管理標尺。”在他看來:“隨著基本規範的制定落實,將進一步提升榆陽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水平,促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的發揮。”

用黨建工作基本規範構築黨建管理工作的新高地後,如何督導成了促使規範落實的重要手段。常態化督導、季度定期點評和突出問題進行梳理通報, 是榆陽區委的制定的三種工作方法。同時,還要求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級直屬黨工委書記和區直部門、單位及人民團體黨組書記參加年終述職評議,作為年終考核基層黨建的重要指標,並作為領導幹部對標“三項機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在農村,如何通過黨建引領,用產業促進發展?如何培育增長新動能,激發出發展的新活力?在城市,如何通過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為市民創建出新生活?如何讓貼在牆上、寫在文件中的口號,與市民的生活切實地聯繫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基層黨委面前的新命題。今年以來,榆陽區將省委提出的“五新”戰略作為工作主導,將“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作為城鄉整體工作思路,把基層黨建與追趕超越發展、精準脫貧攻堅、落實三項機制等工作結合起來,很好地詮釋了基層黨建的新命題。

榆陽:以“五新”戰略破解基層黨建新命題

牛家梁鎮表彰優秀黨員

榆林市榆陽區的北部,被人們稱為“北草地”,但進入7月以來,因雨水稀少,這裡的草木在豔陽高照之下,都已耷拉著頭,少了些生機。

白舍牛灘村的村主任任建新看著村北頭一大片出現枯葉的苗木林有些著急,他埋怨道:“地裡都鋪設著灌溉系統,可村民們竟然連開下水龍頭都懶得來。”接著,他有些心疼地歸結了原因,“這兩年種苗供大於求,來買的客商少了,村民們就不把這些種苗當回事了。”

儘管他這麼說,村子裡時不時還能看到村民們往外地來的卡車上搬運著種苗。金雞灘鎮駐村幹部李二娥笑著說:“去年到今年的市場是不如以前,但實際上,去年全村的苗木總收入依然有一千多萬元。”

據李二娥介紹,這幾年,苗木種植業讓白舍牛灘村人都受益頗豐,這與村幹部與村黨支部的引導是分不開的。

以產業發展推動文明村建設

白舍牛灘村是當地有名的苗木種子基地,就是這一項產業,讓白舍牛灘村名揚陝蒙兩地。李二娥開著任建新的玩笑:“最高峰的時候,任主任忙得數不過來錢,遞來的現金都是用手捏捏薄厚。”任建新黝黑的臉上掛著憨厚的笑,“那幾年正趕上內蒙大量需要苗木,也是運氣好。”

白舍牛灘村的苗木種子基地正是在村主任任建新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據他說,2009年,他在榆林林校附近做一點小生意,發現林校的苗圃裡載滿了樟子松的種苗,便諮詢了林校老師,得知一株不到一年的小苗子居然能賣到一塊五,就立即決定回村栽植種苗。當時榆陽區周邊的林木種苗居然都賣出去了,幸虧當時他讀六年級的女兒幫他百度了一下,才在東北一個地方買到了,那裡一株種苗才幾分錢。

第二年,白舍牛灘村的村民們發現,來村裡買種苗的外地客商絡繹不絕,種苗一株賣到兩塊錢,到第三年一株已經賣到十多塊錢。收益如此之大,吸引了眾多村民紛紛加入種苗栽植行列。任建新也不吝嗇自己的技術,他的想法是:“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有侷限,全村形成產業了,就能引來更多的客商。”

很快,全村種苗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畝,其中任建新和他的弟弟就種植了600畝。在白舍牛灘村的帶動下,金雞灘鎮的很多村子也開始種植苗木種林。

當樟子松等種苗市場趨於飽和,村民們對種苗種植開始有些懈怠。這時,已經擔任了村主任的任建新又開始摸索種植具有觀賞價值的北美海棠、櫻花和具有采摘價值的棗樹等等。“我準備明年開始在這裡建立起一個採摘大棚,看看有沒有可能帶動村子裡的農家樂。”任建新站在自己的地頭,看著地裡今春栽種成活的棗樹和葡萄幼苗,有些興奮地說。

據白舍牛灘村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村上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是榆陽區最富裕的村子之一。“當然所有的收益不僅僅來自種植業。養殖業和其他產業也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李二娥說。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白舍牛灘村黨支部“黨建強、產業興”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對於這個榮譽背後的苦與甘,村支書王兆祥最知其中滋味。他與任建新一樣曾在外經商多年,眼界開闊,對如何致富有見地,也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他們把這些經驗用到村子的產業發展上,引導村民致富。

2012年,村支部和村委會制訂的改革方案在村民的爭議聲中開始實施。這份改革方案也被稱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民每戶以土地入股,確定將原有的4946畝耕地統一承包給村上成立的種植公司和合作社經營,佈局了84個種、養殖場,使全村的種、養殖業一下子步入規模化經營軌道。從今年開始,趁著金雞灘煤礦要將白舍牛灘村整村搬遷的時機,村上又新修建魚塘1000畝、水地4000畝。按照計劃,村民搬進新村後,村上還規劃培養特色種、養殖業10戶,劃出30畝耕地供城市人租賃,200畝耕地建100座溫室大棚,安排10戶人家搞三產,1戶搞農機合作。

白舍牛灘村改革發展見成效,黨支部的黨建引領是關鍵,這是王兆祥的經驗。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黨員們的凝聚力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

而在李二娥看來,白舍牛灘整個村子人心確實很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統一籌劃村上的建設和發展,這在別的村子是根本無法做到的。村民們對黨支部和村委會的信任,建立在這些年村兩委會領導帶著村民們共同致富的行動上。

村民李大爺說,“我們村的人在外人看來都很牛氣,這不全是因為我們收入高,是因為我們村有外村人都羨慕的養老院。我們的村民議事會也不是擺設,每個村民都能真正發表自己看法,我們的建議支部、村委會也都聽。我們村有婦女協會、道德評議會、老年協會、養羊協會、苗木協會,可以讓村上不同的人都能找到組織。”

“家裡來的親戚們都羨慕我們村乾淨、整潔、漂亮。更羨慕我們村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村風、民風與別的村完全不一樣。”幾位村民爭搶著說自己村子的好處。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白舍牛灘村民對村上的事務都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與歸屬感。王兆祥認為:“只有經濟基礎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談到村民精神層面的提高。我們把‘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落到了實處,不僅是村裡的黨員,現在連普通村民都明白了這句口號的實際意義。”

如今,白舍牛灘村不僅是榆林市級文明村,還是省文明辦命名的“美麗鄉村”。 王兆祥的體會是,發展村級經濟,一定要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作用和黨員的示範作用,用黨風帶正村風、民風、家風,這樣就能夠為村民建設一個文明家園。

以新舊動能轉換激發新活力

剛剛過去的2017年前半年,對於牛家梁鎮常樂堡村村民苗榆林來說,是既平常又難忘的。常樂堡村有自己的運輸公司,很多村民都跑運輸,不用自己去煤礦找活幹,收入也有保證。苗榆林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逐漸升溫,今年年初,在別的村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苗榆林卻大膽地買回了家中第四輛運煤卡車,這讓他家一下子成了村子裡運煤車最多的一戶。

常樂堡村是榆陽區北部一個處在煤炭採挖區的村莊,全村範圍內有6家國有和私人煤礦,還有4家洗煤廠。在煤炭行業最瘋狂的年代,這個村的村民買車搞煤炭運輸,是最平常的致富途徑。但隨著運輸市場接近飽和,村民們開始為爭貨源互相降低運輸價格,造成了市場的混亂與不安定。如何能將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增長新動能,成了擺在村支部面前的一道考題。

村支書李雙偉介紹說,村兩委班子發現這個苗頭後,就和村民們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最後決定成立村上的汽車運輸公司,村民們可以將自家的車輛交由公司統一管理和調度。同時,公司用工優先考慮本村村民。苗榆林後來就成了運輸公司的一名隊長。

據常樂堡村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該村過去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業,零散經營,收入較低,發展緩慢。在煤礦進駐該村後,村班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應對採空區塌陷問題,引導村民理性對待,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全力保障駐村企業項目建設,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為加快村辦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村黨支部與駐村煤炭企業共建共享,成立了村企聯合黨支部,由李雙偉任書記,各個企業推選一名工作人員任副書記。牛家梁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思向陽說:“這樣一來,就能充分發揮駐村企業的牽引作用,有利於常樂堡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車輛維修、停車住宿等第三產業,培育出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了常樂堡村村支部“黨建強、產業興”的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

據牛家梁鎮黨委書記高來偉介紹,常樂堡村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還獨創了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的“黨組織+公司+貧困戶”的新模式,成了全鎮黨建工作的亮點。

與常樂堡村情況類似的什拉灘村也是牛家梁鎮煤炭採挖區的一個經濟強村。2008年,這個村就被榆林市授予“黨建綜合示範村”,2010年被陝西省委授予“一類示範村”黨組織,2016年又成為“榆陽區先進示範村”。

對於什拉灘村來說,如何激發發展新活力,是黨支部一直探索的發展新思路。高來偉書記說:“什拉灘村通過成立村礦聯合黨支部,實行交叉任職,明確雙方共建目標和措施,比如:村礦共建新農村,在村民自籌資金與村所在的4家煤企出資2000萬元的基礎上,什拉灘村高起點、高標準地建成了420棟別墅型為主的新村居。投資了400萬元實施了新村綠化與景觀建設。”

與此同時,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方面,什拉灘村利用村上地勢平坦和農業園區帶動優勢,集中連片種植千畝高產玉米和夏洋芋,發展大棚蔬菜、芝麻香瓜等,新建溫室拱棚190座,試種富硒大米和稻田養蟹120畝,給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點。

常樂堡村與什拉灘村的發展僅是牛家梁鎮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面。近幾年,牛家梁鎮一直在推進“黨建引領,追趕超越,打造榆林中心城市後花園”的工作,以富民強鎮的發展新格局繪就了一道漂亮的新舊動能轉換增長的曲線,因而先後獲得“陝西省明星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我們主要在科學定位、選好產業、建好管理機制、創新好的管理辦法、用好的舉措和好的項目來推動民生建設。”高來偉介紹道:“在基層組織、平安鄉鎮、美麗鄉村、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引導全鎮向現代農業、煤炭工業、三產服務、休閒旅遊四大產業發展。”

牛家梁鎮黨委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鎮已經實施了全域內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美化亮化工程、水利項目和暢通工程,啟動完善3個村的新農村建設、2個村的棚戶區改造,營造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出行便利的人居環境。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保障機制,以常樂堡村老年幸福院為示範,建成老年幸福院7個,全鎮60歲以上老年人入住率達到46%。集中力量清理過境線沿線亂搭亂建彩鋼房150個,封閉道路14公里、綠化15公里,從源頭上改善了沿線群眾的人居環境。

以網格化和精細化共建社區新生活

榆陽區崇文路街道學院社區二樓一間活動室裡,有一個大心形的心願牆,一位叫馬改娟的居民的心願條上寫道:“我想要一副助聽器,便於與人溝通。”類似這樣的心願條,貼滿了這面心願牆。

學院社區書記郝建國說,社區的其他居民只要願意幫助完成誰貼的心願,就揭了誰的心願條。這些心願條已經換了幾批了。

學院社區所轄範圍以高校和機關單位為主。郝建國說:“ 這些學校和機關單位都是市級單位,都有各自的黨委或者支部,從行政級別上來說,都比我們社區高。於是,為了方便社區黨委開展各項工作,實現區域化統籌管理,我們就提議與各個單位組合,形成了社區‘大黨委’,整合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黨建資源,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建立黨建聯盟,在區域內創新出了黨建新格局。”

據郝建國介紹,這種“大黨委”工作機制帶來的好處,就是社區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順暢。6月26日,學院社區學校第一屆學員畢業典禮,就是“大黨委”聯合工作的結果。

“社區學校的老師都是榆林學院派來的,兩年來不管是書法還是舞蹈,還是樂器,老師們沒有收取一分錢,卻讓社區的老年人學到一技之長,老有所樂。”郝建國說。

榆陽區組織部在城區的社區基層黨建中,一直在推行“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區域化統籌、信息化支撐、規範化提升”工作機制,學院社區是其中工作做得比較突出的社區。“我們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自主研發了一套內部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所以我們社區實現了所有人員網絡化管理。”郝建國說,“以前,社區居民要辦個證、開個證明,要找到居民小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簽字證明。有時人不在,得跑幾趟。現在,如果居民需要來社區開具任何證明,我們只要打開這套內部管理系統,就能調出個人的全部詳細資料,再不需要本人跑來簽字證明。”

信息時代,網格化管理成為對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學院社區在醒目位置展示了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圖。郝建國介紹說,“這四級體系圖裡涵蓋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與巷道、樓棟內的黨員中心戶,每個節點上的工作人員都標明瞭各自的職責與職能,每個工作人員要做的具體工作清晰明瞭。”郝建國指著另外一張圖解釋道:“我們還將轄區內的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的黨組織也都全部納入網格體系,這樣不僅便於管理,更便於調動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區治理、服務群眾中的作用。”

為了達到精細化服務的目的,學院社區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利用信息化來支撐黨建工作。“主要是利用這個群來聯繫群眾,收集社情民意。”郝建國說:“這樣一來,我們通過網上辦事、微信服務公眾號、電商E站、親情E站等載體,及時受理和解決群眾反映問題,開闢了服務群眾的新路徑。”

以黨建工作規範構築新高地

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古塔鎮趙家峁村建立了全區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並舉辦了首期農村改革和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參加這期學習班的學員有很多是各村的黨支部書記。對於今年以來基層黨建工作,很多黨支部書記的感受是,“從《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頒發以來,黨建工作抓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受到重視。”

榆陽區與別的地方一樣,也存在著一部分地區農村、社區、鄉鎮(街道)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方面存在標準不清、責任不明,大而化之、虛多實少,失之於寬、失之於松等問題,成了制約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大阻力。魚河峁鎮劉小溝村支部書記劉擁有承認,他們村的領導班子產生在撤村並村前,有些遺留問題處理不到位,致使黨員幹部中也存在著不滿和牴觸情緒。有時開會,全村41名黨員只到會10多人。

“我們區的《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制定出來的。”榆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萬勇說。

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各鄉鎮搞了近一年的調研工作後,於今年年初分別制定出臺鄉鎮(街道)、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5個領域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這個基本規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農村、城市社區、機關、學校、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各領域黨建工作分別進行規範。以農村基層黨建為例,規範就包含抓好“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動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常態化開展村情研判,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嚴格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和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考勤考核,持續推進村級組織陣地規範化建設,規範“一圖一表一卡一冊”工作模式等九個方面的規範提升,並分別設置了年度量化指標,比如“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的年度量化指標是按10%、20%的比例創建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到2020年全區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分別達到30%、40%以上。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的年度量化指標是全區每年創建5個黨建示範鄉鎮,每個鄉鎮每年至少新創建2個黨建示範村。持續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的年度量化指標為本年度完成50個村級組織陣地的規範化提升。

農村黨組織的基本規範具體到每個項目,也都有量化可循、切實可行的規範要求。比如“實行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要求“每天必須保證至少有一名領取補貼村幹部或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坐班,做到全天候為群眾服務,村主要幹部凡因私離開工作崗位2天以上,需向鄉鎮黨(工)委請假”;“規範使用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黨建專項經費”,明確這兩項經費的用途,並要求做好經費的使用和監督。  

“抓基層黨建,關鍵是明確標準、落細落實。”萬勇強調,“這些基本規範使每個基層黨組織學習有標杆、操作有流程、考評有依據,為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管理標尺。”在他看來:“隨著基本規範的制定落實,將進一步提升榆陽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水平,促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的發揮。”

用黨建工作基本規範構築黨建管理工作的新高地後,如何督導成了促使規範落實的重要手段。常態化督導、季度定期點評和突出問題進行梳理通報, 是榆陽區委的制定的三種工作方法。同時,還要求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級直屬黨工委書記和區直部門、單位及人民團體黨組書記參加年終述職評議,作為年終考核基層黨建的重要指標,並作為領導幹部對標“三項機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在農村,如何通過黨建引領,用產業促進發展?如何培育增長新動能,激發出發展的新活力?在城市,如何通過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為市民創建出新生活?如何讓貼在牆上、寫在文件中的口號,與市民的生活切實地聯繫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基層黨委面前的新命題。今年以來,榆陽區將省委提出的“五新”戰略作為工作主導,將“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作為城鄉整體工作思路,把基層黨建與追趕超越發展、精準脫貧攻堅、落實三項機制等工作結合起來,很好地詮釋了基層黨建的新命題。

榆陽:以“五新”戰略破解基層黨建新命題

牛家梁鎮表彰優秀黨員

榆林市榆陽區的北部,被人們稱為“北草地”,但進入7月以來,因雨水稀少,這裡的草木在豔陽高照之下,都已耷拉著頭,少了些生機。

白舍牛灘村的村主任任建新看著村北頭一大片出現枯葉的苗木林有些著急,他埋怨道:“地裡都鋪設著灌溉系統,可村民們竟然連開下水龍頭都懶得來。”接著,他有些心疼地歸結了原因,“這兩年種苗供大於求,來買的客商少了,村民們就不把這些種苗當回事了。”

儘管他這麼說,村子裡時不時還能看到村民們往外地來的卡車上搬運著種苗。金雞灘鎮駐村幹部李二娥笑著說:“去年到今年的市場是不如以前,但實際上,去年全村的苗木總收入依然有一千多萬元。”

據李二娥介紹,這幾年,苗木種植業讓白舍牛灘村人都受益頗豐,這與村幹部與村黨支部的引導是分不開的。

以產業發展推動文明村建設

白舍牛灘村是當地有名的苗木種子基地,就是這一項產業,讓白舍牛灘村名揚陝蒙兩地。李二娥開著任建新的玩笑:“最高峰的時候,任主任忙得數不過來錢,遞來的現金都是用手捏捏薄厚。”任建新黝黑的臉上掛著憨厚的笑,“那幾年正趕上內蒙大量需要苗木,也是運氣好。”

白舍牛灘村的苗木種子基地正是在村主任任建新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據他說,2009年,他在榆林林校附近做一點小生意,發現林校的苗圃裡載滿了樟子松的種苗,便諮詢了林校老師,得知一株不到一年的小苗子居然能賣到一塊五,就立即決定回村栽植種苗。當時榆陽區周邊的林木種苗居然都賣出去了,幸虧當時他讀六年級的女兒幫他百度了一下,才在東北一個地方買到了,那裡一株種苗才幾分錢。

第二年,白舍牛灘村的村民們發現,來村裡買種苗的外地客商絡繹不絕,種苗一株賣到兩塊錢,到第三年一株已經賣到十多塊錢。收益如此之大,吸引了眾多村民紛紛加入種苗栽植行列。任建新也不吝嗇自己的技術,他的想法是:“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有侷限,全村形成產業了,就能引來更多的客商。”

很快,全村種苗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畝,其中任建新和他的弟弟就種植了600畝。在白舍牛灘村的帶動下,金雞灘鎮的很多村子也開始種植苗木種林。

當樟子松等種苗市場趨於飽和,村民們對種苗種植開始有些懈怠。這時,已經擔任了村主任的任建新又開始摸索種植具有觀賞價值的北美海棠、櫻花和具有采摘價值的棗樹等等。“我準備明年開始在這裡建立起一個採摘大棚,看看有沒有可能帶動村子裡的農家樂。”任建新站在自己的地頭,看著地裡今春栽種成活的棗樹和葡萄幼苗,有些興奮地說。

據白舍牛灘村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村上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是榆陽區最富裕的村子之一。“當然所有的收益不僅僅來自種植業。養殖業和其他產業也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李二娥說。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白舍牛灘村黨支部“黨建強、產業興”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對於這個榮譽背後的苦與甘,村支書王兆祥最知其中滋味。他與任建新一樣曾在外經商多年,眼界開闊,對如何致富有見地,也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他們把這些經驗用到村子的產業發展上,引導村民致富。

2012年,村支部和村委會制訂的改革方案在村民的爭議聲中開始實施。這份改革方案也被稱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民每戶以土地入股,確定將原有的4946畝耕地統一承包給村上成立的種植公司和合作社經營,佈局了84個種、養殖場,使全村的種、養殖業一下子步入規模化經營軌道。從今年開始,趁著金雞灘煤礦要將白舍牛灘村整村搬遷的時機,村上又新修建魚塘1000畝、水地4000畝。按照計劃,村民搬進新村後,村上還規劃培養特色種、養殖業10戶,劃出30畝耕地供城市人租賃,200畝耕地建100座溫室大棚,安排10戶人家搞三產,1戶搞農機合作。

白舍牛灘村改革發展見成效,黨支部的黨建引領是關鍵,這是王兆祥的經驗。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黨員們的凝聚力和帶頭作用功不可沒。

而在李二娥看來,白舍牛灘整個村子人心確實很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統一籌劃村上的建設和發展,這在別的村子是根本無法做到的。村民們對黨支部和村委會的信任,建立在這些年村兩委會領導帶著村民們共同致富的行動上。

村民李大爺說,“我們村的人在外人看來都很牛氣,這不全是因為我們收入高,是因為我們村有外村人都羨慕的養老院。我們的村民議事會也不是擺設,每個村民都能真正發表自己看法,我們的建議支部、村委會也都聽。我們村有婦女協會、道德評議會、老年協會、養羊協會、苗木協會,可以讓村上不同的人都能找到組織。”

“家裡來的親戚們都羨慕我們村乾淨、整潔、漂亮。更羨慕我們村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村風、民風與別的村完全不一樣。”幾位村民爭搶著說自己村子的好處。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白舍牛灘村民對村上的事務都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與歸屬感。王兆祥認為:“只有經濟基礎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談到村民精神層面的提高。我們把‘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落到了實處,不僅是村裡的黨員,現在連普通村民都明白了這句口號的實際意義。”

如今,白舍牛灘村不僅是榆林市級文明村,還是省文明辦命名的“美麗鄉村”。 王兆祥的體會是,發展村級經濟,一定要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作用和黨員的示範作用,用黨風帶正村風、民風、家風,這樣就能夠為村民建設一個文明家園。

以新舊動能轉換激發新活力

剛剛過去的2017年前半年,對於牛家梁鎮常樂堡村村民苗榆林來說,是既平常又難忘的。常樂堡村有自己的運輸公司,很多村民都跑運輸,不用自己去煤礦找活幹,收入也有保證。苗榆林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逐漸升溫,今年年初,在別的村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苗榆林卻大膽地買回了家中第四輛運煤卡車,這讓他家一下子成了村子裡運煤車最多的一戶。

常樂堡村是榆陽區北部一個處在煤炭採挖區的村莊,全村範圍內有6家國有和私人煤礦,還有4家洗煤廠。在煤炭行業最瘋狂的年代,這個村的村民買車搞煤炭運輸,是最平常的致富途徑。但隨著運輸市場接近飽和,村民們開始為爭貨源互相降低運輸價格,造成了市場的混亂與不安定。如何能將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增長新動能,成了擺在村支部面前的一道考題。

村支書李雙偉介紹說,村兩委班子發現這個苗頭後,就和村民們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最後決定成立村上的汽車運輸公司,村民們可以將自家的車輛交由公司統一管理和調度。同時,公司用工優先考慮本村村民。苗榆林後來就成了運輸公司的一名隊長。

據常樂堡村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該村過去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業,零散經營,收入較低,發展緩慢。在煤礦進駐該村後,村班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應對採空區塌陷問題,引導村民理性對待,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全力保障駐村企業項目建設,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為加快村辦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村黨支部與駐村煤炭企業共建共享,成立了村企聯合黨支部,由李雙偉任書記,各個企業推選一名工作人員任副書記。牛家梁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思向陽說:“這樣一來,就能充分發揮駐村企業的牽引作用,有利於常樂堡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車輛維修、停車住宿等第三產業,培育出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今年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授予了常樂堡村村支部“黨建強、產業興”的榮譽稱號,並獎勵了10萬元。

據牛家梁鎮黨委書記高來偉介紹,常樂堡村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還獨創了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的“黨組織+公司+貧困戶”的新模式,成了全鎮黨建工作的亮點。

與常樂堡村情況類似的什拉灘村也是牛家梁鎮煤炭採挖區的一個經濟強村。2008年,這個村就被榆林市授予“黨建綜合示範村”,2010年被陝西省委授予“一類示範村”黨組織,2016年又成為“榆陽區先進示範村”。

對於什拉灘村來說,如何激發發展新活力,是黨支部一直探索的發展新思路。高來偉書記說:“什拉灘村通過成立村礦聯合黨支部,實行交叉任職,明確雙方共建目標和措施,比如:村礦共建新農村,在村民自籌資金與村所在的4家煤企出資2000萬元的基礎上,什拉灘村高起點、高標準地建成了420棟別墅型為主的新村居。投資了400萬元實施了新村綠化與景觀建設。”

與此同時,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方面,什拉灘村利用村上地勢平坦和農業園區帶動優勢,集中連片種植千畝高產玉米和夏洋芋,發展大棚蔬菜、芝麻香瓜等,新建溫室拱棚190座,試種富硒大米和稻田養蟹120畝,給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點。

常樂堡村與什拉灘村的發展僅是牛家梁鎮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面。近幾年,牛家梁鎮一直在推進“黨建引領,追趕超越,打造榆林中心城市後花園”的工作,以富民強鎮的發展新格局繪就了一道漂亮的新舊動能轉換增長的曲線,因而先後獲得“陝西省明星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我們主要在科學定位、選好產業、建好管理機制、創新好的管理辦法、用好的舉措和好的項目來推動民生建設。”高來偉介紹道:“在基層組織、平安鄉鎮、美麗鄉村、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引導全鎮向現代農業、煤炭工業、三產服務、休閒旅遊四大產業發展。”

牛家梁鎮黨委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鎮已經實施了全域內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美化亮化工程、水利項目和暢通工程,啟動完善3個村的新農村建設、2個村的棚戶區改造,營造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出行便利的人居環境。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保障機制,以常樂堡村老年幸福院為示範,建成老年幸福院7個,全鎮60歲以上老年人入住率達到46%。集中力量清理過境線沿線亂搭亂建彩鋼房150個,封閉道路14公里、綠化15公里,從源頭上改善了沿線群眾的人居環境。

以網格化和精細化共建社區新生活

榆陽區崇文路街道學院社區二樓一間活動室裡,有一個大心形的心願牆,一位叫馬改娟的居民的心願條上寫道:“我想要一副助聽器,便於與人溝通。”類似這樣的心願條,貼滿了這面心願牆。

學院社區書記郝建國說,社區的其他居民只要願意幫助完成誰貼的心願,就揭了誰的心願條。這些心願條已經換了幾批了。

學院社區所轄範圍以高校和機關單位為主。郝建國說:“ 這些學校和機關單位都是市級單位,都有各自的黨委或者支部,從行政級別上來說,都比我們社區高。於是,為了方便社區黨委開展各項工作,實現區域化統籌管理,我們就提議與各個單位組合,形成了社區‘大黨委’,整合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黨建資源,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建立黨建聯盟,在區域內創新出了黨建新格局。”

據郝建國介紹,這種“大黨委”工作機制帶來的好處,就是社區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順暢。6月26日,學院社區學校第一屆學員畢業典禮,就是“大黨委”聯合工作的結果。

“社區學校的老師都是榆林學院派來的,兩年來不管是書法還是舞蹈,還是樂器,老師們沒有收取一分錢,卻讓社區的老年人學到一技之長,老有所樂。”郝建國說。

榆陽區組織部在城區的社區基層黨建中,一直在推行“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區域化統籌、信息化支撐、規範化提升”工作機制,學院社區是其中工作做得比較突出的社區。“我們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自主研發了一套內部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所以我們社區實現了所有人員網絡化管理。”郝建國說,“以前,社區居民要辦個證、開個證明,要找到居民小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簽字證明。有時人不在,得跑幾趟。現在,如果居民需要來社區開具任何證明,我們只要打開這套內部管理系統,就能調出個人的全部詳細資料,再不需要本人跑來簽字證明。”

信息時代,網格化管理成為對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學院社區在醒目位置展示了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圖。郝建國介紹說,“這四級體系圖裡涵蓋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與巷道、樓棟內的黨員中心戶,每個節點上的工作人員都標明瞭各自的職責與職能,每個工作人員要做的具體工作清晰明瞭。”郝建國指著另外一張圖解釋道:“我們還將轄區內的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的黨組織也都全部納入網格體系,這樣不僅便於管理,更便於調動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區治理、服務群眾中的作用。”

為了達到精細化服務的目的,學院社區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利用信息化來支撐黨建工作。“主要是利用這個群來聯繫群眾,收集社情民意。”郝建國說:“這樣一來,我們通過網上辦事、微信服務公眾號、電商E站、親情E站等載體,及時受理和解決群眾反映問題,開闢了服務群眾的新路徑。”

以黨建工作規範構築新高地

6月,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古塔鎮趙家峁村建立了全區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並舉辦了首期農村改革和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參加這期學習班的學員有很多是各村的黨支部書記。對於今年以來基層黨建工作,很多黨支部書記的感受是,“從《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頒發以來,黨建工作抓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受到重視。”

榆陽區與別的地方一樣,也存在著一部分地區農村、社區、鄉鎮(街道)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方面存在標準不清、責任不明,大而化之、虛多實少,失之於寬、失之於松等問題,成了制約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大阻力。魚河峁鎮劉小溝村支部書記劉擁有承認,他們村的領導班子產生在撤村並村前,有些遺留問題處理不到位,致使黨員幹部中也存在著不滿和牴觸情緒。有時開會,全村41名黨員只到會10多人。

“我們區的《基層黨建工作基本規範》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制定出來的。”榆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萬勇說。

榆陽區委組織部在各鄉鎮搞了近一年的調研工作後,於今年年初分別制定出臺鄉鎮(街道)、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5個領域黨建工作基本規範。這個基本規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農村、城市社區、機關、學校、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各領域黨建工作分別進行規範。以農村基層黨建為例,規範就包含抓好“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動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常態化開展村情研判,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嚴格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和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考勤考核,持續推進村級組織陣地規範化建設,規範“一圖一表一卡一冊”工作模式等九個方面的規範提升,並分別設置了年度量化指標,比如“星級創建、追趕超越”活動的年度量化指標是按10%、20%的比例創建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到2020年全區五星級、四星級村黨組織分別達到30%、40%以上。創建基層黨建示範單位的年度量化指標是全區每年創建5個黨建示範鄉鎮,每個鄉鎮每年至少新創建2個黨建示範村。持續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的年度量化指標為本年度完成50個村級組織陣地的規範化提升。

農村黨組織的基本規範具體到每個項目,也都有量化可循、切實可行的規範要求。比如“實行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要求“每天必須保證至少有一名領取補貼村幹部或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坐班,做到全天候為群眾服務,村主要幹部凡因私離開工作崗位2天以上,需向鄉鎮黨(工)委請假”;“規範使用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黨建專項經費”,明確這兩項經費的用途,並要求做好經費的使用和監督。  

“抓基層黨建,關鍵是明確標準、落細落實。”萬勇強調,“這些基本規範使每個基層黨組織學習有標杆、操作有流程、考評有依據,為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管理標尺。”在他看來:“隨著基本規範的制定落實,將進一步提升榆陽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水平,促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的發揮。”

用黨建工作基本規範構築黨建管理工作的新高地後,如何督導成了促使規範落實的重要手段。常態化督導、季度定期點評和突出問題進行梳理通報, 是榆陽區委的制定的三種工作方法。同時,還要求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級直屬黨工委書記和區直部門、單位及人民團體黨組書記參加年終述職評議,作為年終考核基層黨建的重要指標,並作為領導幹部對標“三項機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