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發展”的榆陽醫改探索之路

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成立於2014年,這是陝西省首家縣區級公立醫療集團。該集團成立三年來,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級診療、合作共贏、抱團發展”的原則,走出了一條全面健康快速發展的創新之路,對當地的醫療改革實踐起到了帶動和促進作用。2016年在福建廈門召開的首屆“社會救助創新論壇”上,榆陽區“提升醫療救助水平,助力精準扶貧脫貧”項目當選為5個最佳實踐成果之一。

位於榆陽區青山西路53號的榆陽區人民醫院和榆林市兒童醫院是當地有名的兩家醫院,但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家醫院,即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管理上實行一體化管理,統一核算。

在醫院主樓的9層,有一間很普通的辦公室,是醫院的上級單位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理事會的辦公室。這兩家醫院都是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的成員單位。集團理事會秘書長趙廣裕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三年來榆陽區醫療改革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趙廣裕曾任榆陽區星元醫院辦公室主任, 集團組建後任理事會秘書長,說起榆陽區醫療改革的經過,他如數家珍。

“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成立於2014年9月,為陝西省首家縣區級公立醫療集團。三年來,給榆陽區帶來的變化太明顯了。”據趙廣裕介紹,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以下簡稱集團),分別由星元醫院、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痔瘻醫院6家公立醫院組成,形成“三級擎領、二級支撐、專科發力”的醫療服務集群。

公立醫院集團化抱團發展的“榆陽模式”是從星元醫院與區人民醫院成功合作開始的。趙廣裕說,榆陽區星元醫院是由已故榆林籍愛國港商胡星元先生捐資和政府投資修建的,並以胡星元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公立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該醫院自1999年6月23日開診以來,在當地即有很好的口碑。醫院不僅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較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而且率先在全國實行了公立醫院人事制度、經營機制和分配製度改革,成為全省首家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改革醫院。

當時,星元醫院的兒科口碑很好,是技術力量雄厚的重點學科,發展速度很快。但受條件所限,不能滿足群眾需求,形成了一床難求、老百姓看病擠不進來的局面。另一方面,榆陽區惟一的公立二級綜合醫院人民醫院和全市乃至陝北地區惟一的三級水準的兒童專科醫院榆林市兒童醫院,由於種種原因,其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卻得不到充分發揮。

2014年10月,榆陽區重點民生建設工程之一,總投資3.3億元的榆陽區人民醫院新址竣工。這家新醫院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主樓16層,裙樓4層,地下2層,床位500張。趙廣裕說,原來的人民醫院總共才二三百名職工,一下子蓋起這麼大一棟樓,靠它本身的科室配置和醫護人員也支撐不起來。於是,一個“抱團”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那就是將星元醫院的兒科整體搬遷到人民醫院,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兒童醫院,走大專科,小綜合的路子。同一年,榆陽區委、區政府決定將榆陽區人民醫院和榆林市兒童醫院合併,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統一核算。從此,醫院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更重要的是,把醫療資源整個盤活了,一點不浪費,受益最大的還是老百姓,而且把榆陽區整個醫療水平拔高了。”趙廣裕介紹說,“當時,兒童醫院年收入可能就是1000多萬元,和星元醫院聯合後,一年一個臺階,發展得很快。現在上半年完成營業額接近一個億,預計今年下來能達到兩個億。”

僅僅三年時間,現在的兒童醫院功能非常齊全,原來只有兒科,現在越來越細化,小兒心臟、血液、腎病等,有好幾個專業,而且預防保健科也做得有聲有色,還新組建了婦產科。形成了以婦兒為主,其他為輔,大專科、小綜合這樣一個特色醫院。

趙廣裕還介紹說,榆林市兒童醫院雖然是榆陽區的醫院,但醫療水平目前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的。“兒科方面,特別是我們醫院的兩例超輕新生兒,一個600多克,還有一個540克,稱得上國內最小的新生兒。其中一個是去年生的,昨天剛搞了一個活動,那個娃娃已經一週歲了,現在健健康康,這麼高了,會站立了。真是生命的奇蹟。這個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人事管理 去行政化

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在管理上有什麼特點呢?趙廣裕解釋說,集團為區政府直屬的法人單位,集團理事會的主要職責是由政府授權,承擔管醫職能。集團理事會為集團的決策、管理機構,監事會為集團的監督機構,醫院為集團的執行機構。其中,緊密型成員醫院院長由理事會報區委同意後,由理事會聘任;副院長由院長提名,理事會研究同意後,由院長聘任或解聘,實現了事業單位領導去行政化的管理目標,並推行院長年薪制。緊密型成員醫院在人事制度方面實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在分配製度方面實行包括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在內的雙工資分配製度,執行同崗同酬;在經營機制方面實行全成本核算。

集團內部,星元醫院、兒童醫院和榆陽區人民醫院為緊密結合型,實行人、才、物一體化管理;榆陽區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和痔瘻醫院為鬆散協作型,實行集團化管理,視條件成熟情況,逐步納入集團統一管理。2016年8月,區委、區政府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榆陽區公立醫療集團改革的意見》的文件,對理事會的管醫職能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強化。

“比如,人民醫院過去也有肛腸科,只有兩三個人,發展不起來,怎麼辦?成立集團以後把它集中起來放到星元醫院肛腸科。這麼一併,既能充分發展他們的技術專長,星元醫院專科也得到加強,真正做到減少閒置和浪費。”趙廣裕說,“在人事管理上,星元醫院的聘用制已經實行了十幾年,但在榆林市別的地方並不執行。目前,在三個緊密結合的醫院中,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通過聘任調動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人民醫院和星元醫院這種跨越式發展,完全得益於這個管理。”

趙廣裕舉例說,過去醫院用編制管理,院長是政府任命的,副院長也是政府任命的,各個科室的用人還是走編制的老路子。很多人才進不來,院裡有想法,但苦於無政策。集團三年來的發展經驗,證明了新的人才引進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據介紹,集團引進人才的方法分為剛性和柔性兩種。所謂剛性引入,就是通過高薪待遇和發展平臺吸引緊缺高端人才。為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星元醫院從域外剛性引進心血管內科碩士研究生2名、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1名、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1名,統一解決了事業編制。與此同時,集團還以發展的眼光制訂醫院建設規劃,儲備足量優質的基礎人才。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2016年各成員醫院招聘醫學院本科大學生219名,為醫療隊伍及時補充了新鮮血液,持續為醫院的後續發展儲備足量優質人才。所謂柔性引入,就是成立名醫館,聘請各專業的全國知名醫學專家加盟,通過輪流坐診、遠程會診、定期開展大型義診、手術預約、學術講座等形式,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大城市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當地群眾反映說,現在看病很方便,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就可以預約,因為至少提前一個禮拜就知道哪個專家要來了。趙廣裕說,現在集團的人民醫院、兒童醫院都成立了名醫館,利用禮拜六、禮拜天把全國知名的專家請來坐診看病,這些大多是國內頂尖的專家大夫。除了通過手機短信、微信,醫院也會張貼重要的醫訊通知。“我們有1000多名員工,每個人都會轉發醫訊通知,這樣全榆林市都知道了,傳播速度很快的。無論是哪個科室的專家,基本上都電話預約好了,專家有可能一天做十幾臺手術。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象。”

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各成員醫院剛性和柔性引進專家人才300多名,全面促進了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各成員醫院發表SCI論文15篇,在統計源期刊發表136篇,非統計源期刊發表20篇,參與編寫著作1本,開展各類新技術新項目63項,獲2016年榆林市科學技術獎5項,科研成果6項,發明專利1項,開展科研立項3項。其中小兒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和小兒腎穿刺活檢術填補了榆林市的技術空白。

就近就醫 造福百姓

趙廣裕強調,此次醫改充分體現了政府辦醫的公益性。人民醫院和兒童醫院實行三級醫療服務、二級收費標準,由政府每年補差1000萬元,藥品執行零差率銷售,差率部分也由區財政補貼,一年可為患者讓利750萬元。同時,集團以各鄉鎮衛生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延伸網絡,實行“區鎮一體化”管理,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在強化自身建設的基礎上,集團還加強了醫共體的建設,採取“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同質化幫促、一體化包裝”的“四化”方法,加強“三個體系”建設(即充分發揮星元醫院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支撐體系、建立健全一體化管理體系、夯實與所託管衛生院的醫共體責任體系),幫促各鄉鎮衛生院實現發展能力和服務能力“雙提升”目標。集團各成員醫院與12所鄉鎮衛生院結成託管關係,如星元醫院接受金雞灘、補浪河、麻黃梁衛生院託管,巴拉素、紅石橋、芹河衛生院被人民醫院、兒童醫院託管,魚河、魚河峁、孟家灣衛生院託管給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託管小紀汗、牛家梁、小壕兔衛生院,形成醫共體,加強各基層衛生院人、財、物為主的“輸血援助”和技術輸出、人員培訓、規範管理為主的“造血幫扶”工作。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技術支持方面,本著“上下對口、抓院(衛生院)帶科(特色專科)”的原則,各成員醫院分期分批派出專家進駐衛生院,涉及內、外、婦、兒、中醫等各個專業。專家們在衛生院積極主動向醫護人員傳授先進的醫療技術,手把手帶教操作,毫無保留,直到醫護人員得到“真傳”。

二是在規範管理方面,各成員醫院管理專家深入各託管衛生院,幫助總結管理經驗、查找不足、除弊革新,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指導完善醫療文書書寫的正規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使衛生院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三是在人員培訓方面,各成員醫院充分發揮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的作用,結合派下去指導、送上來進修、全科醫生輪訓、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並採取分期分批分科室定期輪換的辦法,從各科中選派經驗豐富的專家及業務骨幹到託管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