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

作者是美國馬歇爾·盧森堡。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除非從我做起,我們的夢想才可能實現。不幸的是,我們中希望別人先開始改變。現在我們就從《非暴力溝通》開始吧。當你學會非暴力溝通,你將給自己帶來快樂跟理智,給家庭帶來和諧,給工作帶來活力。

非暴力溝通

目錄

譯序

前言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第二章 是什麼矇蔽了愛?

第三章 區分觀察和評論

第四章 體會和表達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請求幫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第九章 愛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達憤怒

第十一章 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第十二章 重獲生活的熱情

第十三章 表達感激

後記

附錄:非暴力溝通模式

編後記

最後提醒各位:

要知道所以的改變非一蹴而就。非暴力這種溝通模式需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同理心和耐心,這個需要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放緩自己內心的急躁。

其次需要大量的實操演練和控制,在日常生活中跟家裡人進行演練,建議剛剛開始演練的讀者可以事先準備好資料,但是要先做好心理準備,要明白產生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是要打持久戰的,但是你可以感到有在進步的。

人們在學習溝通模式時,最容易囿於形而忘記本心,陷入套路而忘記真誠,不拘於形式,而是在內涵,這種溝通模式本質要求人們必須真正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