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清凉」真想和妄心的差别

净界和尚

到目前为止,佛陀讲出了妄想跟真心。

大方向来说,妄想是没有自体的,真心是有自体的。这一段等于把这个观念作一个总结,先详细地说明我们分别心所引生的妄想是没有自体的,再把真心跟妄心的相貌作一个总结。

首先,先把真妄的差别说出来: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说,假设你一定要坚固地执着你现前这一念对外境接触所谓的“前尘虚妄相想”——你接触外境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感受、一个想法,而这个明了的感受跟想法是你自己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有个条件,就是这一念心要离开外在的环境,包括外在的色声香味触,包括外在种种的事业,它必需有它自己的体性攀缘心的特性就是它没有体性,外境不刺激它,它不能生起。

你说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他出家的心哪里来?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嘛。佛陀的三十二相假设不现前,阿难尊者就不可能出家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生起以后,它会变化。你说阿难尊者是因为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那么万一佛陀的头上长一个疮,阿难尊者不是要还俗了?你当初是缘这个境而出家,这个境变化你的心也变化嘛。这很正常,随境生灭嘛。

一个心态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变化,这个心就是没有自体。

你看我们讲水,为什么说湿性是它的自体,是它的本来面目?这一盆水放在那个地方,你怎么骂它,它还是湿性;你怎么赞美它,它还是湿性。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嘛,它有它的自体嘛。我们这念心不是!人家赞美你,你高兴;赞美的因缘消失掉了,高兴的心也没有了。那个是一时的刺激产生一时的生灭的想法,这个你不能当作你的真心的。如果你把这个当成真心,有问题呀,你这个心是变化的,到时候你这一念心生灭变化,你就断灭了。它后面会说,那谁能够成佛?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就说,身为一个“真心”,一定要离开了外境有它的自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离尘有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