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在精準扶貧中的示範意義

選派包括第一書記在內的幫扶幹部,是榆陽區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幹部制度。古塔鎮任家溝村第一書記郝曉霞上任一年,任家溝村就實現了“摘帽”與“銷號”,但是,郝曉霞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根據任家溝村實際情況,她要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保障村級工作正常開展的同時,爭取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進一步提升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只要組織上不下調令,我就一直在這裡好好幹。”郝曉霞說。

第一書記在精準扶貧中的示範意義

任家溝村第一書記郝曉霞

近兩年,榆林市榆陽區有一百多名機關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擔任村一級黨支部的第一書記,在當地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走出了一條“書記抓、抓書記”的新路子,贏得了群眾稱讚。《新西部》調研團隊在榆陽期間,就走近了一位第一書記的平凡人生。

城裡來的“女娃娃”

7月6日上午十時,我們聯繫到了榆林市榆陽區古塔鎮任家溝村第一書記郝曉霞。郝曉霞在電話裡說,她正在村上,過一會兒要到鎮上來,就在鎮上見吧,鄉下的路不好走,你們走可能不習慣。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在鎮政府辦公樓見到了腳上還沾著黃土的郝曉霞。

眼前的郝曉霞,看上去不過是一位文靜的柔弱女子,但擔任任家溝第一書記已經快兩年了。古塔鎮距離榆陽市區約20公里,任家溝距離鎮政府所在地還有16公里。郝曉霞說,她現在每個月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村上。

郝曉霞說,她之前是榆陽區檔案局的一名普通科員,在機關做財務工作。由於業務的原因,榆陽區的每一個鄉鎮她都去過,有的鄉鎮去過不止一次。2015年8月,局裡選派下鄉扶貧幹部,她被選上了。

據悉,選派包括第一書記在內的幫扶幹部,是榆陽區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幹部制度。榆陽區連續兩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聚焦黨建工作,嚴格黨建述評考核,把“書記抓、抓書記”的責任和壓力,傳導落實到基層一線。同時,區委還出臺了加強農村、社區、非公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和規範村幹部、第一書記考核管理的各項政策制度,確保每位幹部能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

“可能是因為我年輕,辦事踏實認真,領導信得過。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考慮到我經常與各個鄉鎮打交道,和鄉鎮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對基層情況也瞭解吧。”郝曉霞說。據瞭解,郝曉霞在單位不是那種顯山露水的人,平時言語不多,只要是組織上安排的工作,都會盡力做好。

“儘管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還算比較熟悉,但我沒有管過事,突然要管一個村子的事情,難度不小,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好在領導很支持,我工作上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單位都會幫我一起想辦法。”據郝曉霞介紹,任家溝村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幫扶對象,任家溝村與區檔案局結成了對子,是檔案局對口的幫扶對象之一。因此,她的事情,也是單位的事情。有單位支持,有鄉鎮領導的配合,她才敢幹。

郝曉霞說,為了做好第一書記,完成單位交給自己的幫扶任務,她還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她認真學習黨和國家對農村的方針、路線、政策,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關於農村工作的精神,深刻領會,積極參加市、區組織部舉辦的各類黨建培訓和扶貧辦組織的精準扶貧業務培訓等,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向老黨員、老幹部請教,與領導溝通,和同事交流,與群眾座談等形式,很快完成了到村後的村情調研報告、年度工作計劃,以及村集體建設規劃和脫貧方案等。

第一年實現“摘帽”

我們瞭解到,根據榆陽區區委的有關文件和政策,有三種類型的村莊需要派遣第一書記,分別是經濟基礎較差類村、貧困村和領導班子軟弱渙散村。任家溝村屬於“較差類村”,郝曉霞的任務就是限期“銷號”,幫助任家溝村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據郝曉霞介紹,位於榆陽區南部的任家溝村,屬於典型的丘陵溝壑地形。全村有三個村民小組,251戶,719人,在當地算人口比較多的村子。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等。

郝曉霞到任後發現,該村集體經濟薄弱,除了土地之外,沒有其他資源優勢,也沒有其他經濟收入,村上的集體公益事業因沒有經濟保障而舉步維艱。村黨支部、村委會沒有會議室,開展修路、維修水利等公共事業只能等上級撥款和村民自籌,這些都制約了村民致富和集體經濟的發展。郝曉霞還發現,任家溝村“五荒地”多,但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針對這些問題,她決定爭取引進合適的項目,改善集體經濟狀況。

2015年,郝曉霞與上級有關部門協調,爭取到15萬元經費,對任家溝村的活動室進行了維修改造,幫助村兩委將原有的倉庫改成村委會會議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凳子等“十有”標準,完善內部設施,加強硬件建設,為村支部和村委會正常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次年,又投資3萬元購買了辦公設備,維修和新增了遠程教育設備,利用“村村響”廣播等形式宣傳黨的扶貧幫扶政策,講解種養殖新技術,為村民提供最新的實用養殖技術。

任家溝村基礎設施落後,交通閉塞,村道路是上世紀70年代群眾自行修建的沙土道路,路面狹窄,且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泥濘難行。郝曉霞和區財政積極協商,爭取到“一事一議”配套資金10萬元,新修了一條長2.5公里、寬3米的磚茬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村子裡供人畜飲水的水站滲漏嚴重,郝曉霞又爭取到水利工程維修費3萬元,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之急。她還幫村委會寫申請,從市體育部門申請到了價值3萬餘元的健身活動器材11件。農閒時節,村民有了自己的健身活動場所,村委會旁邊的球場上時常能看到孩子們奔跑跳躍的身影。

依靠上級組織的支持和配合,郝曉霞在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的基礎上,還協助村兩委會建立了村規民約、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基本職責制度,這其中包括全村17名黨員積分制度、每半年公開一次村務收支制度、村幹部管理監督制度等,建立健全黨支部學習、工作制度,外出黨員管理制度,使任家溝村組織建設邁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與此同時,村黨支部加強了黨員隊伍建設,在郝曉霞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有一名積極分子轉為預備黨員。全年開展了4次專題民主生活會,在2016年“七一”活動期間評選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得到鎮黨委的表彰。

按照有關規定,第一書記的任期為一至三年。郝曉霞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年即2015年年底,任家溝村就實現了“摘帽”與“銷號”。郝曉霞服從組織安排,繼續擔任第一書記,深入基層,走訪調研,瞭解村情,制定新規劃,爭取扶貧資金,開展黨建工作,調解矛盾糾紛等等。“總之,困難不小,以前很多事情都沒有遇到過,現在啥都得學,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你,不會咋辦呢?”郝曉霞說。

精準扶貧不是口號

榆陽區委、區政府要求機關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子,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郝曉霞除了第一書記的日常工作,還負責幫扶三戶貧困戶脫貧。

郝曉霞介紹說,她幫扶的這三戶中,有兩戶為五保戶,都是單身男性,一個59歲,一個63歲,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區林場在村子附近有個植物園,經過聯繫,她介紹這兩個人到植物園做一些如除草、看護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人一個月能拿到1000多塊錢,還管吃管住,他們自己在家還種一點地,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時,他們還享受著“兜底”的社會養老保險,即便將來沒有勞動能力了,也不用為養老發愁。

另一戶的情況比較特殊,屬於低保對象,4名家庭成員基本上都沒有勞動能力。戶主謝某60歲,半身不遂,為腦梗留下的後遺症。老伴64歲,身體也不好,嚴重貧血,常年生病。家裡還有79歲的父親和80歲的母親。女兒去年出嫁後,家裡就剩四個老人,基本沒有勞動能力,更談不上發展能力。而且謝某一家還沒有自己的住房,一直在兄弟家借住。根據這種情況,郝曉霞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對謝某和村裡的李某、馮某三戶實施移民搬遷扶貧。目前,新建的安置房已基本完工,後兩戶都已搬遷入住。謝某暫時還住在兄弟家,把建成的毛坯房租給正在他們村附近施工的石油勘探隊,每個月還有600多塊錢收入。

郝曉霞說,她剛擔任第一書記時,任家溝村有8戶貧困戶,貧困人口20人。2017年初,經過識別新增了兩戶,為10戶,25人。現在的統計是7戶,14人。“這裡邊有很多原因,有一對父子原先按兩戶算,都是貧困戶。根據規定,父親與兒子應合併為一戶,這就少了一戶。還有一戶因女兒出嫁,人口減少。另有兩家是因為孩子上學,無勞動力而致貧,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並且就業,有了收入,就不能再按貧困人口對待。我們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數據會有變化的。”

郝曉霞介紹說,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村上採取產業扶貧的辦法,幫助他們發展養羊、養牛等。比如對村上的馮某實施產業扶持,幫他貸款購買了一頭母牛。任某女兒6月份畢業,郝曉霞通過多方聯繫安排在當地就業,並幫他們購買了6只種羊,實施產業扶持。“我們的扶貧宗旨是‘一戶一策,一人一法’,針對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政策。”

隨著工作的深入,郝曉霞對村上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瞭解。與當地幹部村民相處久了,她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感,村上的人也願意和她這位城裡來的女娃娃拉話聊天。郝曉霞說,她剛剛去過幫扶的謝某家,才幾天沒去看他們,他們就唸叨,說好長時間沒有見到我了。“我比他們的女兒去得還勤。”郝曉霞說。

第一書記的平凡人生

郝曉霞回憶說,當初領導找她談話時,她並不知道第一書記都要幹什麼。領導鼓勵她說,這是一個新的工作,對你們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機會,你要大膽地幹,上面有什麼政策,按照政策辦就是了。你辦不了的,單位可以出面協調,幫你處理。

“以前單位也有過下派幹部,但和這次不一樣,沒有這一次這麼嚴格。原以為一個月去上三兩次就可以了,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不過,既然來了,就努力把事情幹好,給領導和群眾有個交代。”郝曉霞說。

按照有關規定,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等,一年在村上的時間不少於二百二十天,郝曉霞說她不在村子的時間少,但實話實說,沒有在村子裡住過。她說,村子裡沒有她住的地方,村委會辦公是在一個大院子裡,一到晚上空蕩蕩的。村子旁邊是一片公墓,她一個人也不敢在村子裡住。有時晚了,來不及回去,她就住到鎮上。

今年5月19日,郝曉霞開車準備到村裡去,但從鎮政府大院出來沒多遠就出事故了。她的車子與對面過來的一輛摩托車撞了,對方受傷住院,醫藥費都是她墊付的,前後花了十幾萬元。賠償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協商好。事故中,郝曉霞自己也受了傷,手指骨折,腰痛得不行,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家裡人本來就不支持她當第一書記,現在更不贊成她做這個工作,整天擔心她的自身安全。

郝曉霞說,她的兒子已經11歲了,平時也很難照顧到。與我們見面這天,本來是她兒子小學畢業典禮的日子,但村上還有事情等著她處理,所以一大早就出門了。說到這裡,郝曉霞不由得眼圈發紅,嗓音哽咽。

不過,郝曉霞認為,這段工作經歷對她來說還是很有收穫的,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大的成就,但能得到村民的信任,村上的一些貧困戶願意和她溝通交流,這讓她覺得很欣慰。她說:“我沒有別的本事,就是想幹些事情,認真幹,用心幹,看到村裡有變化,我心裡也踏實。”

郝曉霞介紹,2017年3月,任家溝村又被確定為“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區檔案局重新下發了文件,讓郝曉霞繼續擔任任家溝村第一書記,爭取在年內實現“摘帽”。郝曉霞說,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村上遺留的土地糾紛問題沒有解決,現在這個案子已經交由法院審理,預計今年10月份,遺留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如果這樣,郝曉霞就算完成了兩項任務,先後將“較差村”和“軟弱渙散村”兩個號給銷了。

郝曉霞說,她還準備為村上爭取“一事一議”資金,在村主道路兩側修排水溝,進行綠化、亮化,計劃安裝20盞路燈。還要繼續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組織村兩委幹部一起學習周邊鄉鎮強村、富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根據任家溝村實際情況,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保障村級工作正常開展的同時,爭取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進一步提升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只要組織上不下調令,我就一直在這裡好好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