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憤世嫉俗”,讓我們成為“憤青”

“憤世嫉俗”應該是這樣子:對什麼事都看不慣,對什麼人都看不順眼,要不活在過去虛假的美好中,要不活在書本上的理想世界裡,骨子裡總散發著一股自以為是的清高,語氣中總帶有怨天尤人的感慨……

太多的“憤世嫉俗”,讓我們成為“憤青”

記得上初中時跟高中師兄住一宿舍,我們天天早起跑步、背書,一師兄天天賴在床上,快上課才起來,午休及晚上又總見他抱本武俠小說。很鬱悶怎麼高三了還這樣,一次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不努力讀書?師兄一愣,說出了句讓我似懂非懂卻無法忘記的話:

你還太年輕,長大後你就明白了。

他比我高三屆,年齡上也就大三、四歲,卻說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後來,我才想明白,那時於我們那所縣二流中學而言,二個高中班加一個補習班,三個班一百四、五十號人,能考上一、二個大專加幾個中專就算不錯了。升學率低得可憐,上完高中也是大多同學的結局,不奢望有別的可能。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現實讓人絕望。在別的同學爭分奪秒作最後的掙扎時,那師兄表現出超然世外,看破紅塵,也確實讓人佩服。

太多的“憤世嫉俗”,讓我們成為“憤青”

一朋友跟那師兄是同學,讀了太多書,家裡有個大大的書櫃,包羅萬象。可讀成了書呆子,不喜歡跟俗人打交道。老婆身懷六甲卻還得早起去賣菜,他的理由是見不得小商販的醜惡嘴臉。別人有錢了,他說人家投機倒把,讓他去做點生意或去外面打工,他又說適應不了。後來,生活艱難,大家都拼命奔忙,他才漸漸有所改變。

大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而最終卻被世界改變,我們只有拼盡全力去迎合世界並努力去適應。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富了,適應時代的人基本小康,與時代落伍的人只能努力活著。

我們可以憤世嫉俗,可以是“憤青”,但不能止以此,我們只能一邊“憤青”,一邊罵娘,一邊該努力還得努力,該適應還得適應。

太多的“憤世嫉俗”,讓我們成為“憤青”

《1984》這本書深刻揭露權力的本質:權力不是為了管理事物,最終是為了管理人。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國家,有了國家就有了權力,這是人類永遠無解的課題。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大抵人過四十,已是日漸西落,努力適應都還氣喘吁吁,再憤世嫉俗,再“憤青”就顯得太過矯情……

太多的“憤世嫉俗”,讓我們成為“憤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