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紀念改革開放暨中關村創新發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時代大潮裡堅持做好一件事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這是海淀·故事第820篇文章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紀念改革開放暨中關村創新發展40年系列人物之九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從9平方米的出租屋

到600餘畝的產業園,

從兩人“軟件小作坊”

到15000餘人的團隊,

從中關村第一家個體性質的

軟件服務社

到成為編號“SY0001”的

中關村第一傢俬營高新技術企業,

在沒有背景、

沒有後盾的情況下,

用友集團堅持自己

軟件創業的目標,

如今正向為企業提供“賦能”的

雲服務企業邁進……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01

下海創業,從米缸跳進米糠

1964年,王文京出生在江西上饒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裡。1977年,還在讀初中三年級的王文京第一次聽說了高考這個略顯神秘的名詞。“中國恢復高考,有的人可以成為大學生了,那個時候的夢想就是說以後做一個大學生最好。”

1979年,15歲的王文京順利考上江西財經大學,引發了全村轟動。在大學裡,王文京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財富故事,夢想也隨之萌芽。“那時候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了,雖然傳記還不多,但是很多報紙、雜誌會經常介紹一些國外企業家還有一些二三十年代中國實業家的一些故事。那時候印象就挺深的。”

畢業後,王文京被分配到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財務工作。1983年8月,王文京坐了一天多的火車抵達北京,正式踏上這片承載了他無數榮耀和夢想的土地。

在機關,王文京曾拿過“新長征突擊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還曾從全局上千名幹部中脫穎而出接受過特別嘉獎。他一度滿足於這樣的人生軌跡,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困惑和厭倦。“走出校門做公務員一直到老,黑髮到白髮,將是人生經歷的缺憾。”

在參加完一場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政策說明會後,王文京決定叛離那種碌碌無為的庸常生活,辭職下海到中關村創業。包括父親在內的很多人都對他的決定表示了不解。“國家機關這麼好的單位,很多人想進都進不來,你要去做個體戶。你這是從米缸裡跳進米糠裡!”

但王文京還是選擇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我自己內心很清楚,是因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氛圍和內心想做實業的衝動,讓我選擇另一種方式實現自我價值。”

1988年,年僅24歲的他既沒有接受領導的誠懇挽留,也沒有辦理當時流行的停薪留職,而是和同事蘇啟強毅然決然地走出了國務院機關事務局的大院,邁向了未知的未來。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儘管如此,多年後談起機關的經歷,王文京還是很慶幸,“5年機關工作,儘管思想有這樣那樣的起伏,但我很慶幸自己沒有一天是瞎混的。如果我大學一畢業就創業,如果沒有在那裡工作5年,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

在他看來,從機關走出來創業有兩大優勢。“第一是眼界高一些,能夠站得高看得遠一些,因為在政府機關工作可以對整個國家的政策、趨勢瞭解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徹。第二個優勢是那種嚴謹的訓練,做什麼事兒都講究規範和流程。”

02

草創之初,與中關村結緣

1988年,在海淀南路一個9平方米的出租屋裡,王文京與蘇啟強合夥創辦了“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即用友軟件公司的前身。這個時候,王文京創業資金僅有5萬元,配置的是一臺長城0520DH電腦,第一年營業額8萬元。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當年,王文京與搭檔蘇啟強在海淀南路租下的9平米小房間

創業之前,王文京和蘇啟強就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都有對財務軟件的需求。因此,他們決定讓用友從財務軟件做起,在很多企業困於資金和管理運作時,專注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的開發。

和大多數中關村創業者一樣,王、蘇兩人白天帶著名片騎著自行車外出“拉活兒”,晚上回屋編程“做產品”,之後蘇啟強回家,單身的王文京則乾脆睡在辦公室裡,用友的歷史就是這樣開始。

回想起當初的日子,王文京依然津津樂道:“除了財富和聲望之外,用友帶給我的是跟全國50多萬客戶的那種關係。我們做管理軟件,從最早的第一個客戶開始,然後幾個客戶,十幾個客戶,若干年會有超過百萬用戶。很多客戶對用友的信賴蠻讓我感動。”

“用友”之名得來也相當偶然。在冥思苦想兩個月後,某天王文京碰巧讀到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的一篇報道,說美國有一種叫“用戶之友”軟件,頗受歡迎,於是,“用友”企業名稱誕生了。

回憶創業之路,王文京感受頗深。“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特別好的時代,改革開放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機會。而且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是科技產業的持續進步,遠遠超出起步時我們的想象。”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2018年12月12日,“綠盟圓桌會——用友站”在用友數字企業體驗館舉辦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03

堅持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產品

受美國科技創新在硅谷迅猛發展態勢的啟發,王文京一直在思考能否在中國做一個代表當代最新科技方向的企業,然後通過企業發展帶動科技產業發展。

因此,用友從一開始就沒有走貿易之路,而是走上了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之路。“從用友自身發展來講,我們一直立足長遠、持續創新、堅持發展。”王文京解釋道。

1990年,王文京和蘇啟強正式開發出讓用友能夠在市場立足的產品,一個是王文京開發的90版用友賬務軟件,另一個是蘇啟強負責開發的UFO財務報表軟件。1997年,用友的經營額突破1億元大關。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創業之初,王文京和蘇啟強雄心勃勃地計劃10年之內將營業額做到3000萬人民幣,那時候他們覺得未來很漫長,3000萬很遙遠。可是就在10年之後,1998年用友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8億。也是這一年,昔日極力反對兒子辭職創業的父親,終於說出了“你是對的”。王文京完全理解父親的不理解和極力阻撓,“畢竟他老人家經歷的那個時代背景不一樣。讓父親理解自己的選擇,也是自己創業的動力。”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2001年,用友軟件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發行後總股本1億股,發行籌資共計8.875億元。2004年,用友提出國際化戰略“軟件中國造”,將未來發展的重點拓展到外包和為國際化客戶服務上。

在王文京看來,軟件業是一個“牛背”上的行業,在這個行業發展就跟騎在牛背上一樣,路況很複雜,“牛”在運動中也有很多變化。想要在“牛背”上不掉下來,就要具備適應技術革新的能力。“在中關村,如果不志在創新,企業生存幾年沒有問題,但不會持久。創新本來就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很多創新就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去做,堅持做並做對了,也就成功了。”

同時,他還指出,最前沿的、最原始的創新,某種程度來自文化層面。“科技可以分為工程應用層、產品技術層、科學研究層,然後就是科學精神層或者說哲學層。真正要做那種原發型的、最前沿的創新,一定是到了哲學的層面。”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2016年12月14日, 2016創業黑馬社群大會

04

一生只做一件事,專注堅持

“專注”是王文京用來形容自己性格的一大關鍵詞。“人一輩子如果選擇了一個方向,能夠做成一件事,最多兩件事,我覺得就是很好,不需要經常去變換。”

與王文京專注的性格一致的是,用友公司在30年內心無旁鶩地只做軟件。“我們堅持在IT軟件與服務這個領域做,做了30年了,沒有覺得是一個很厭煩的事,覺得每個階段其實都挺新鮮的。”

事實上,這期間王文京也曾被其他繁花亂眼。“90年代初,當時海南建省,那一輪房地產熱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躁動過,我也到那邊去過一段時間,也見異思遷過。但是幾個月下來,我們發現這個不是我們的強項。實際上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其實也很好,所以從那以後,我就很堅定的只專注在這個行業。”王文京回憶道。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2018年12月1日,王文京參加以“改革關頭勇者勝”為主題的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回顧用友30年的發展歷程,王文京總結了三個方面的經驗。

1

第一個就是要傾聽客戶。客戶的願望就是客戶深層次的需求,是我們技術和產品發展的終極源泉。“我們認為我們技術產品發展的方向在哪兒,公司戰略的方向在哪兒,就在這裡。”

2

第二個感悟就是要敬畏技術,技術潮流就是時代進步的節律。“我們要正確地對待技術,要為客戶價值採用先進的新技術,不要拿新技術去找方向、想模式。

3

第三個體會就是要融於生態,因為任何一個組織都會有自己的特性,也會有它的侷限,力量再大,也總會有邊界。”

如今的用友,企業戰略定位是企業與公共組織軟件、雲服務、金融服務提供商。在王文京的構想中,用友要形成以用友云為核心,雲服務、軟件、金融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戰略佈局,做一個領先的綜合型、融合化、生態式的企業服務提供商。

王文京一再強調,今天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年輕創業者思想上一定要開放,不能封閉。第二個建議就是專注,選擇一個方向就要執著堅持。創業30年來我只做了一件事,我相信我自己還會專注在這個領域。”

朗讀者:賈芸蕾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一位從事財務工作6年的巨蟹辣媽,熱愛閱讀和中醫,夢想是走到哪吃到哪。

朗讀 / 芸蕾

審校 / 朱牧朗瑪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更多改革開放40年人物故事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用友王文京:在时代大潮里坚持做好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