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行业未来8年科技创新《纲要》了解一下

“一核两深三系”——从2018年至2025年,我国将实施以此为主体的

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这是自然资源部在日前下发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


黄金行业未来8年科技创新《纲要》了解一下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主战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世界科学前沿,我国将全面深化自然资源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优化集聚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即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一核”),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两深”),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三系”),全面增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持续提高科技贡献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自然资源主要领域科技创新跻身先进国家行列。

《纲要》作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对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需求,指导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活动,衔接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为全社会参与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纲要》规划期为2018年~2025年,展望至2035年。

当下的世界格局和全球态势,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各个方面。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趋势,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迅速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科技制高点迈进。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从单纯资源开发逐步转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从地球表层走向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开发成熟区域走向难以进入区域。同时,信息、材料、生物等新技术正在不断与自然资源领域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转型升级。

《纲要》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绿水青山、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实施用途管制,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均离不开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作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对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需求,指导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活动,衔接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为全社会参与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黄金行业作为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纲要》的出台,为行业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深地、深海资源探测开发,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建立方面,将是黄金行业努力探索的领域。

  现将《纲要》中与黄金行业关系密切的部分摘要出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总体目标

实施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一核”),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两深”),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三系”)。

——深地探测。摸清深部资源家底,构建万米深度能源资源供给储备空间,保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能源资源持续供应。探索深部资源、深部热能和深部空间安全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清洁能源和绿色矿业。

——深海探测。创新深海矿产资源成矿理论和勘探方法。建立深海矿产、生物和基因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监测与预警、资源与生态承载力评价、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方法与标准体系。研发一批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为重大生态问题提供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工程,支撑自然资源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阶段目标

到2020年,深地和深海等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技术优势继续增大,形成至地下2000米深部矿产资源开采、3000米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构建自然资源优化高效利用和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到2025年,初步形成自主的自然资源优化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到2035年,自然资源主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先进国家行列,优势领域实现领跑。

主要任务

完善矿产资源科学理论,开展矿产资源综合调查、利用理论方法和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探索研究与创新;探索矿产资源综合信息三维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形成较完备的矿产资源科学理论。

攻克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绿色利用核心技术,发掘战略性资源和关键矿产的新功能、新用途和新价值。加快研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海水及苦咸水资源利用关键技术。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依托中央级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重点区域试点示范,集成创新和推广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提供系统化工程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探索矿产资源开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

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构建重点区域国土空间土地生态损害与退化风险应对机制。开展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形成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建立矿区生态损害修复模式,提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方案。研发矿山污染土壤生物治理修复典型技术、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减量化技术,提出矿业固体废弃物生态破坏与损害阻断技术。开展含水层破坏模式、矿区裂隙岩体水汽运移和生态修复的定量研究。构建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创新能力建设

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国际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力度,加大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进自然资源科技领域“放管服”,以“落实”为主基调,强力精准施策打通“最后一公里”。

优势科技方向

深地探测:建立完善以大深度、高精度为特征的深地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加快我国大陆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的精细探测,揭示深部过程与动力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海探测:建立完善深海矿产、基因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升级“三龙”装备体系,发展新一代深海技术和提高装备制造水平,解决深海运载、探测、开采谱系化装备应用技术,显著提高我国深海资源战略储备,在探测和认识深海领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