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在小編我出生那年,我們國家還處在最後一場戰爭之中,那幾年我家有四人在軍隊服役,其中三人開赴前線。

生長在這座西南邊陲城市的軍人世家,我是同齡人中感受過戰爭真實面目的人之一。如果給童年時代設定一個主題,那應該就是軍隊和戰爭——無論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音樂歌曲、文學小畫書……於是毫不意外的,我成了一個戰爭片影迷,也是二戰史愛好者。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高山下的花環》是優秀文學作品,改編成為優秀的電影,那個年代我們很有反思的勇氣

戰爭片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精彩的影視產品,是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而留下的層層漣漪。在距離戰爭結束不遠的年代,戰爭片屬於英雄史詩,主要用來記錄和歌頌勝利一方那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和偉大戰役。

因為尚處於戰後的震驚和麻木之中,人們很難馬上開始主動去對戰爭進行反思。但是如果隔得時間太長或者因為政權更迭而具有了選擇性記憶,又很可能變成全民性的歷史健忘症,從而錯失了對戰爭反思、讓文明進步的機會。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著名二戰影片《遙遠的橋》,改編自傳奇戰地記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二戰紀實三部曲

於是一些具備才華和責任感的導演,他們把握了這個恰當的時間點,拍攝出具有反思精神的戰爭片。

這樣的戰爭片首先更加寫實,因為戰爭的真相之殘酷,能夠讓未經歷過的後人震驚和恐懼;其次減少戲劇巧合與轉折,加入現實的不可控,個體命運在巨大浩劫中毫無選擇主動權,甚至毫無價值,這與和平時期的幸福生活形成巨大反差,從而發人深思。

這樣的優秀導演往往是戰後的第一代,比如宮崎駿,年少的他坐在被燃燒彈炸成一片廢墟的東京動物園,思考人類為何進行暴虐的戰爭,連帶自然界和動物也遭殃。

比如斯皮爾伯,他小時候聽過很多從歐洲死裡逃生到美國的親戚、鄰居講述猶太人的浩劫。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宮崎駿反戰作品之一《哈爾的移動城堡》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美國猶太后裔、好萊塢最負盛名的導演、製片人,他的科幻片極具想象力,天馬行空同時情感充沛、真摯、寓意深刻並且影響深遠。

而他的戰爭片則強調真實,具有強大的現實衝擊力,在場景、道具和歷史還原方面有紀錄片般的嚴謹,在表演上注重還原當事人情緒和感受。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斯皮爾伯格這樣偉大的導演,可謂幸事

作為斯導的忠實影迷,我對他所有偉大成就中最欽佩的一個,是他在《辛德勒名單》狂攬奧斯卡七項大獎之後,於1994年創辦“浩劫倖存者視覺歷史基金會”(Shoah基金會),收集二戰及其他大屠殺倖存者親口講述的影像資料,並製作成視頻歷史教材。

2015年,Shoah基金會在中國啟動南京大屠殺影像項目,目的是讓日本像德國一樣對大屠殺道歉。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上圖:2015年10月30日,Shoah基金會執行主席史蒂芬·史密斯在上海出席南加州大學全球會議,與南京大學教授徐新、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老人共同討論“記錄倖存者故事的重要性”。


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殺青後,湯姆·漢克斯獲贈了一本講述101空降師506團2營E連戰士並肩作戰的歷史小說《兄弟連》,他買下這部小說改編版權,並把書送給了老搭檔斯皮爾伯格,斯導說:“你為什麼不早給我?”,於是他們啟動了當時史上最貴的電視劇集拍攝。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拯救大兵瑞恩》——史上最成功的戰爭片

2002年《兄弟連》在美國主要影視獎項上,共各獲得15次提名、7次獲獎,其中在第54屆艾美獎上獲得13次提名,獲得包括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迷你劇等在內6項大獎。

大師出品、鉅額預算、卡斯大牌雲集等條件下,《兄弟連》劇集的空前成功還得益於一個關鍵因素——全面、豐富的史料支持。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兄弟連》美國完整而強大的戰爭史料體系結出的碩果

《兄弟連》原著作者斯蒂芬E.安布羅斯,美國著名二戰史專家、傳記作家、歷史學者。他是斯皮爾伯格的戰爭片顧問,還是艾森豪威爾指定的個人傳記作者。

小說《兄弟連》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生動,細節豐富,考證極詳實見功底的非虛構類文學作品。作者採用了一線作戰部隊普通士兵的視角來進行記述——這種“戰壕筆記”的寫法與官方戰史不同,能夠讓讀者更真切地體會到戰況的殘酷和激烈,一線士兵面對的精神壓力和做出的犧牲。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兄弟連》原著文筆流暢、情節精彩、史料詳實,是軍迷不可錯過的優秀軍史讀物

在美國,士兵視角的“戰壕筆記”並不少見,因為美國社會擁有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當時E連就有哈弗學霸,戰後依靠退伍軍人法案進入高校學習又誕生了一批學霸,這些老兵創作了大量的回憶錄。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兄弟連》在改編電視劇過程中還參考了101空降師官方史志,再加上老兵的記憶梳理,憑藉這些條件對史實的還原可謂是全方位無死角。在拍攝過程中就有一個細節可以窺見——在比利時拍攝阿登森林“突出部戰役”反攻的一個場景時,跟隨劇組的溫特斯指著一片土堆說:當時我指揮機槍部署在這裡。

導演隨後在那個位置撿到了一枚機槍子彈殼。


寫到這裡,作為一名二戰史愛好者,一個雲南人,我在閱讀《兄弟連》這樣優秀的二戰歷史作品時,總是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亞洲三大反法斯西斯戰場之一的“滇緬印”戰場,那些發生的滇西、緬北的血腥殘酷較量——抗戰後期中國遠征軍暴揍日軍精銳師團,全殲敵軍致其“玉碎”的偉大戰役。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著名軍旅作家、軍史研究學者餘戈的滇西抗戰三部曲

自2000年後,國內對抗戰史實的搶救性記錄與發掘逐漸進入主流社會視野,湧現出很多優秀的抗戰歷史研究著作,這其中有著名軍旅作家、軍史研究學者餘戈的滇西抗戰三部曲:《1944:松山戰役筆記》《1944:騰衝之圍》《1944:龍陵會戰》。

餘戈首倡“微觀戰史”寫法,是“戰壕筆記”的一種相似形式,將國內戰史撰寫中對重大戰役的記述從官方數據、高層戰略、指揮官意志下沉到了士兵回憶。

而與美國情況不同,抗戰時期的中國士兵大部分是文盲,再加上緊接而來的內戰、政治運動,很多中國遠征軍老兵沒有機會留下回憶文字或者影像。

這使得中國的“戰壕筆記”撰寫難度更大,除大量收集整理珍貴資料和回憶講述之外,餘戈書中也使用了日軍相對更完整豐富的戰史和士兵回憶錄來進行對照、補充。

《兄弟連》為何如此真實?這是二戰老兵寫就的戰場通關攻略

《團長》很優秀,可是,還能有比它更優秀的嗎?

時至今日,以“滇西抗戰三部曲”為代表的中國抗日戰爭文學,已經為拍攝優秀的抗日戰爭影視作品提供了基礎和起點。

很多像我一樣的戰爭片影迷、二戰史愛好者,仍然期待著中國能有一部《兄弟連》式的優秀作品。因為現實情況更加緊迫,正如《南方人物週刊》在刊載美國二戰劇集《太平洋》影評時所寫:隨著老一輩軍人的故去,中國影視人徹底失去了拍攝真實戰爭影視作品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