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高二那年一個晴空萬里的下午,我和死黨逃課在他家看了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

這是一部由布拉德·皮特和愛德華·諾頓兩大巨星主演,而海報上只有一塊肥皂的毀三觀鉅作。(由於市場考慮這個宣傳創意最終未能完全實現)。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最初的海報設計只有那塊肥皂,出品方怕被皮特和諾頓的粉絲群毆,於是又加上了他們倆的帥臉

第二天放學,我們把教室後排桌椅騰空,成立了班級搏擊俱樂部。參與者眾多,不明覺厲且熱情高漲。

然而才打到第二場,有倆嘎小子就翻臉真打了起來,我們怕驚動老師於是草草收場。

多年後,這種無理由對毆的純粹暴力所帶來的陌生快感,仍讓我爽得打冷顫。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1999年,有無數少年想像《搏擊俱樂部》的布拉德·皮特一樣,又瘋又帥

那是一個犯罪片的黃金時代,史上掛得上名的連環殺手都登上了大銀幕。

布拉德·皮特在《七宗罪》中槍決殺妻仇人,卻成就了連環殺手的獻身,絕望的帥表情讓直男都看得心痛不已。

愛德華·諾頓在《沉默的羔羊》前傳——《紅龍》中先後與兩個變態殺手周旋而身心破碎(原著與電影在結局上不同),更沒天理的是漢尼拔教授身中數槍卻依然強健,讓我第一次認識到高知也可以如此強壯。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大衛·芬奇與兩位男主

大衛·芬奇,當年我們唸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敬若神明,他的電影似乎永遠陰雨連綿,黑暗的色調為青春期的少年影迷呈現了我們好奇而又不敢直面的黑暗慾望。

2012年他執導好萊塢版的《龍紋身女孩》獲奧斯卡最佳剪輯外加四項提名。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可惜的是,《搏擊俱樂部》和《龍紋身女孩》都在上映時票房欠佳,後來才受到幾代影迷的追捧,成了大片中的邪典

而直至今天,《龍紋身女孩》原著——“千禧年三部曲”仍裹挾北歐犯罪小說的暴風雪,在全球四十個國家的讀者腦海中肆虐。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我最愛的犯罪小說之一

斯蒂格·拉森,瑞典著名新聞記者、小說家,他於2001年開始創作“千禧年”系列小說,包括《龍紋身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

最初寫小說只是他工作之餘的消遣,而《龍紋身女孩》於2005年出版,次年就奪下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獎,2008年續作再次獲獎,成為瑞典有史以來第一位兩度獲得該獎的作家。

但遺憾的是,斯蒂格·拉森本人在2004年小說三部曲完成後幾個月就因突發心臟病逝世,他沒能看到作品收穫的巨大榮譽,全球讀者的追捧,以及兩次被改編成電影的盛況。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英年早逝的斯蒂格·拉森是我心目中完美的記者形象

《龍紋身女孩》男主人公“小偵探”布隆維斯特是個富有正義感,兼備智慧和勇氣,敢於與強權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媒體人,這幾乎就是作者斯蒂格·拉森本人的真實寫照。

同時,布隆維斯特也是個善感多情,喜歡年紀比自己大的女人,動腦很厲害一動手就被人暴揍的文青男。因此電影版由“007”丹尼爾·克雷格擔綱的男主,在我看來還是有點“硬”,文氣不夠。

而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女主魯妮·瑪拉,本是一個豪門白富美,《社交網絡》中的女Geek,為出演本片顛覆自我,在身上打了六個孔,完美還原了原著中的哥特問題少女——“龍紋身女孩”莎蘭德。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007被一個哥特女孩推倒了

不過這次,我先讀完了“千禧年”三部小說,才看的電影《龍紋身女孩》,因此那種電影的小瓶裝不下原著的烈酒感覺很是明顯。

很多時候,閱讀給人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就是讓我們足不出戶而彷彿在異域過完了一生。

我在安利這好萊塢原著小說時總是說,優秀的小說有強烈的時代和場景代入功能,讀者將身處故事發生地的人文、風情、歷史、個性當中來關注劇情的發展。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有濃郁北歐風格的“千禧年系列”小說

斯蒂格·拉森寫小說是半路出家,但在“千禧年”系列中,你可以全面瞭解瑞典的法制水平、社會發達程度,情感方式、乃至生活財務細節。

而在這些生動展現之上,是作者強烈的歷史視角及價值觀——反法西斯餘毒,批判大企業腐敗,揭露婦女暴力,捍衛新聞自由。

因此,《龍紋身女孩》常常讓我讀得熱血沸騰——在瑞典,一個新聞鬥士真的能夠秉持正義向惡勢力宣戰,挖出殺人兇手,將腐敗分子繩之於法,最後還能讓自己過得體面。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而“小偵探”布隆維斯特最終能化險為夷找到答案,是大大藉助了莎蘭德,一個被標註有精神病的問題少女,頂級黑客,獨立調查員。

“龍紋身女孩”這個角色設定與布隆維斯特一樣經典,並且更獨特,更深入人心。

莎蘭德的特立獨行充滿了奇異的魅力,作者細緻地為她的性格做鋪墊,甚至包括被法定監護人強姦虐待這樣的暴力血腥情節,當然這也讓她成為冷酷的復仇者,具有超強的計劃和執行能力。

《龍紋身女孩》:瑞典生活黑暗百科

龍紋身女孩的還原成為電影最大亮點

整個系列小說中,莎蘭德悲慘的身世之秘成為主線。在第二部中她的生父出場後,牽出二戰納粹遺毒、冷戰的間諜叛逃和情報交易等等敏感歷史問題,戰爭對國家和個人的影響這樣的深層次討論成為作品最終落點。

於是我要再次說到這個觀點:文學作品的任務就是給客觀世界一個交代。

正面人物的堅守與抗爭,他們“善”的能量不會無緣無故或者來自宇宙,而是來源於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成功的一面;

反面人物狹隘與邪惡,他們“惡”的力量往往就是人類浩劫的創傷與後遺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