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你已經是個“橙”熟的季節了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不知道吃什麼就關注我們呀

|探店|美食|烹飪|生活|

爆料QQ 2799521245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沒有一顆多汁橙子的冬天

最難將息

冬季最難熬。

口腹總被虧待。古代尤為明顯,沒有溫室大棚的冬天,除了嶺南,東北、漢中、江南均普遍缺乏新鮮蔬食與水果,想吃到一顆水靈靈的多汁鮮果,其難度不低於豔遇一場,實在是奢望。

拿什麼來拯救古人的冬天?柿子?時間太短;草莓?近代才傳入中國;這漫長的幾千年裡,陪伴人們熬過冬天的唯有橙與橘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纖手破新橙”,到底是個什麼橙?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擠橙汁也是很減壓的活動了。圖/網絡

全世界的柑橘都主要發源於亞洲,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產地之一,栽培歷史悠久 ,種類繁多。《晏子春秋》中那句著名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2000多年前中原就有橘與橙了。

橘子、橙子和柚子的家族譜系極為混亂,其亂倫程度堪比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而在整個柑橘家族譜系中,和宙斯一樣地位的就是橙子。橘子和柚子生下了橙子,此後橙子就開始以它為中心,陸續和它的“母親”橘子、親戚“香櫞”雜交出了檸檬、橘橙等柑橘家族的下一代。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酸味是柑橘家族的特徵之一。圖/視覺中國

橙子家的親戚眾多,譜系混亂,古人也時常分不清,就像說“橘生淮南”時,晏子以為淮河南北的橘與枳是同一種水果,只是地域造成了差別。這誤會傳了幾千年,其實

橘和枳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水果。

我國古書中談到柑橘的名稱與品種分類,最早說的是橘 、柚、 枳,其次是柑,再次是橙,但據現人考證,其實枳也應是橙子的一種,是“酸橙”,而後面出現的“橙”則是橙子的另一個品種“香橙”。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橙汁,橙子最常見的食用方式。圖/視覺中國

但古人愛橙子,主要還是愛其代表的“美色”。

首先是顏色,柑橘類一直是中國古代園林裡重要的裝點,冬季尤為凸顯,蘇軾寫冬景時,詩中便詠

“最是橙黃橘綠時 ”。其次是風情,如周邦彥在《少年遊》中寫: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纖手破新橙”,古人寫橙子最豔情的定是這一句了。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吃橙子,你是切塊派還是手剝派?圖/網絡

並刀,是幷州所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雪亮如泛水光。吳鹽,其實就是江南吳越所產的鹽,古人常以橙蘸鹽以去其酸味。

美人用剪刀給嫰黃的橙子破開一個小口,汁水迸濺,清新的橙香一併散發開來,連爐香都掩蓋不了,還切成了小塊,沾上雪鹽,用纖手送到嘴邊……每當看這一句時,我總忍不住腹誹,這畫面看著美,實際吃起來可不怎麼好,只能用鹽來緩解酸澀的橙子能有多好吃?被酸得眉眼擠作一團時,就什麼豔情都顧不上了。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冰糖橙。圖/視覺中國

這般酸澀,我猜想,這裡美人破的新橙,品種必是“酸橙”無疑了。後來的史料佐證了我的想法,南宋的韓彥直在擔任永嘉太守(今浙江溫州)一職時, 研究總結當地橘農的經驗,寫出了《橘錄》一書,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柑橘地方誌。書中提到江南地區栽培的柑橘種類時,就提到了酸橙。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糖橘皮。我們現在可以用糖來緩和橙或橘的苦澀,古人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圖/圖蟲·創意

只可惜在製糖業並不發達的古代,糖是比鹽還奢侈的東西,美人若能有一罐蜜糖,肯定比這酸鹹交加的滋味更能吸引如意郎君了。

不過,無論歷史上的橙子是誤會一時還是豔情一場,現在都煙消雲散了。接下來必須想點具體的事情,比如,如果你獲得了一顆美好的橙子,該怎樣對待它才好?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如何優雅地解剖一隻橙子?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這麼切橙子就不太優雅。圖/網絡

看到標題,你該不會以為我要具體寫寫解剖橙子的刀法?並不是,比嫻熟掌握刀法更重要的當然是挑選一顆最好的橙子。

橙子最重要的品質指標中,有一條是:可溶物含量。這其實就是說橙子裡果肉與果皮、纖維的比重,可溶物含量越高,則橙子的果肉含量越高,越皮薄多汁,口感越“嫰”。

挑選一顆可溶物含量最高,最皮薄多汁的橙子,不用費力地“解剖”半天,才是吃橙子最優雅的方式。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一顆好的橙子,一定要皮薄多汁,酸甜適口。圖/圖蟲·創意

除了可溶物含量,衡量橙子品質的第二條重要指標就是酸甜比。

酸甜比有多重要,看一看大名鼎鼎的褚橙就知道了。其實褚橙的品種就是雲南本地的冰糖橙,但是傳統的冰糖橙甜度太高,反而會失去橙子獨有的那一分風味。褚橙種植只需要一年,但此後卻是一年又一年的實驗、調整冰糖橙最佳的酸甜比,這才有了今天的滋味。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褚橙包裝上的褚時健頭像。圖/視覺中國

明白了決定橙子品質的兩大指標,要得到好吃的橙子,我們還得從橙子的生長環境找起。

影響橙子生長最重要的因素是溫度。

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3攝氏度以上時,橙子才能開始萌發,夏季平均氣溫在23-29攝氏度時,最適宜橙子的生長。最關鍵是冬季,因為橙子極不耐凍,一旦冬季平均氣溫到零下3攝氏度以下,橙子樹就極容易全部凍害,一棵都無法存活。這也是為什麼到今天橙子都不能在北方種植。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光照也是決定橙子好吃與否的重要原因之一。圖/視覺中國

橙子多種在緩坡上。因為種在坡地上有保暖的功能。夜晚的時候冷空氣會沿山坡下沉,致使山坡反而會比低窪的谷底溫暖,可以避免極端低溫的出現。

所以,我國最好的橙子,就是生長在溫暖溼潤的南方丘陵地區,比如江西、湖北、四川盆地還有云南、廣西。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從空中俯瞰雲南玉溪的褚橙莊園。圖/視覺中國

確定了產地,還有種植和品種的問題。

就以臍橙舉例,我國種植的臍橙主要以紐荷爾、朋娜、奈維林娜這三種為主,其中紐荷爾是種植最普遍的,不過在可溶性物和酸甜比這兩個指標上,奈維林娜臍橙表現最好,紐荷爾排名第二。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贛南臍橙。贛州是全國最大的橙子主產區,當地種植最廣泛的就是紐荷爾臍橙。圖/視覺中國

此外還有種植年限的問題。要找到一顆好吃的橙子,首先你得先找到一棵足夠老的橙子樹。

據研究數據顯示,果樹年齡越大,結出的果子個頭反而會變小,但同時果皮會變薄,果肉的可溶物含量會明顯提高,因為年輕的果樹,纖維生長會更好。這和人類的生長規律是一樣的,小的時候主要長骨骼,年紀大了就不得不長肉了。

最好吃的橙子,就是中年發福的橙子。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一大口吃掉冬天裡最可貴的豔遇

挑到一顆最好吃的橙子,接下來你就只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了:怎麼吃最好?要是捨不得吃怎麼辦?

說起橙子的吃法,就一定得提蟹釀橙。江南人愛食蟹,蟹釀橙就時常出現在江南文人的宴席上,宋朝時稱作“橙甕”。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蟹釀橙。圖/截取自《風味人間》

將成熟的橙子切掉頂部,作蓋。挖去果肉,只留一點橙汁作底。然後將細細剔出的蟹黃、蟹肉填進去,再加一點兒醋和黃酒,蓋上橙皮蓋入鍋蒸。

我想,發明蟹釀橙的人一定是一個最貪婪的天才,非要在一道菜裡同時吃掉兩樣秋冬的珍寶,要用橙子的天然果酸去中和蟹粉的水腥,又用蟹肉的鹹鮮去凸顯橙子的一絲清甜,再混以酒香,真是不墮江南的風流名聲。

除了蟹釀橙這種奢侈的大菜,日常的橙子多是用做一些小食小點。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柑橘類的水果在中國一直是製作蜜餞的重要原料。圖/圖蟲·創意

比如《養小錄》裡就記載了一種

“橙餅”:把橙子去核,然後連皮一起切成片、搗爛,絞成汁。再加入少許麵粉一起攪成麵糰。將橙汁麵糰加白糖,放入蒸籠裡蒸熟,再迅速拿出來放涼,冷卻後切成片食用。製作並不複雜,自己就可在家實驗,但總感覺最後會是橙子味切片饅頭的味道。

國外自然是喜歡用橙子做果醬,或是加入紅酒和肉桂,煮一鍋熱橙子紅酒湯,滋味也不錯。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嫌橙子吃不出花樣?不如試試橙子燉蛋,夠新奇嗎?圖/視覺中國

感謝橙子,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總算是給人類冬天單調的餐桌填滿了溫暖的色彩。

不管怎麼吃,遇到橙子,就算是冬天裡最美好的一場豔遇啦。

-END-

冬天,你已经是个“橙”熟的季节了

你最愛的橙子是哪一顆?

文丨圖圖

設計丨Q年

封圖丨視覺中國

【1】朱科焰, and 李洪珍. "典型亞熱帶丘陵山區臍橙種植氣候區劃研究." 江西農業學報 22.4 (2010): 90-92.

【2】李小孟. "柑橘及其近緣屬植物的分子進化與栽培柑橘的起源研究." 重慶: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2010).

【3】鮑江峰, et al. 中國紐荷爾臍橙主要食味品質的系統聚類分析. Diss. 2004.

【4】謝遠玉, and 謝勇. "贛南臍橙種植氣候區劃." 江西氣象科技 26.4 (2003): 36-38.

【5】李坊貞, and 鍾八蓮. "贛南臍橙種質資源現狀的分析."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31.6 (2010): 67-69.

【6】楊培麗, et al. "紐荷爾臍橙果實生長與氣象要素的相關性." 南方農業學報 46.5 (2015): 844-849.

【7】王強, et al. "四個品種贛南臍橙果皮精油提取及揮發性成分分析." 食品工業科技 15 (2018): 041.

【8】陳賓如. "我國古代文獻上的酸橙." 中國柑桔 3 (1984): 010.

-THANKS FOR READ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