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的刑罰——劓刑

“割掉鼻子的刑罰”

劓刑:夏商五刑之一,即割掉鼻子的刑罰。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出劓刑的受刑人被割掉鼻子。漢文帝時,將應受劓刑的罪改為笞刑,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刑這種刑罰。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別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雖然不會危及人的生命,但是對人的形象的損害還是很大的,同時對人的人格尊嚴也是很大的摧殘。因此,劓刑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更重要的是一種羞辱之刑,伴隨著犯罪者的醫生。

殘忍的刑罰——劓刑

“蠻邦無鼻”

據史料記載,古代有一段時間很流行劓刑,所以很多人都沒有了鼻子。因為沒有鼻子是一個非常羞恥的事情,所以沒鼻子的人都跑到了蠻邦去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沒鼻子群體”,大家都沒鼻子,也就沒什麼問題了。但是蠻邦是沒有劓刑的,所以原住民們就很好奇,跟劓刑者打聽,人家怎麼可能實話實話,自己是犯罪了所以被割掉鼻子了。

於是劓刑者就騙蠻邦的人說,我們沒有鼻子是因為我們華夏認為沒有鼻子就比較好看,凡是愛美的都把鼻子割掉了。

蠻邦人本來就羨慕華夏上邦的文明瞭,看了那麼多華夏的人都是沒鼻子,於是自己回家照鏡子,越看越覺得鼻子很多餘、很醜,於是紛紛上述要求國王改革蠻邦時弊,吸收華夏上國外來文明,振興蠻邦。面對朝野上下巨大的壓力,國王沒辦法只好進行改革:凡蠻邦子民,即日起一律學習執行華夏上國審美標準,割掉鼻子以振興蠻邦美容事業,違令者斬;而為了使蠻邦萬民能夠鑑別美醜,國王和王后、皇親國戚一律不準格調鼻子,保持其醜陋容貌,永生永世作為蠻邦萬民美醜之鑑。

為了顯示聖旨的威嚴,國王在聖旨最後還加上了一段話:聖旨就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誰敢違犯,殺無赦!

聖旨一下,疾風般席捲蠻邦。數日後,蠻邦子民皆變成“無鼻美男女”,只有國王、王后和皇親國戚們“醜陋”的活著。

殘忍的刑罰——劓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