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夜归人

/詹晟(凤凰卫视前主编,联络微信:22010362)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恒日东升西落,孕育着四季更迭,也造就了日夜。太极中黑白互鉴,轮廓分明却又彼此交缠,正说明日夜互补的道理。

夜晚的边界便是白天,不懂欣赏夜晚的人,便忽视了律动的美妙,失却了由极黑之夜喷薄而出夺目旭日的豪情。

夜晚相对于日间,就像黑之于白,充满着更多神秘意义上的神采:

普罗米修斯偷窃天火照亮文明的暗夜,加勒比海盗夜航夺宝邂逅美艳致命海妖,而希区柯克电影中夜灯拉长浴室黑影又成为惊悚经典。夜晚似乎蕴涵着邪恶。

而善良狐仙雨夜踱访野舍孤灯上京赶考的俊朗书生,牛郎织女忍受相思终于熬成七夕夜的绕指柔相会于皎皎银河上的鹊桥。「在同一片星空下,总有和你一样的另个灵魂在等待。」夜气中却也暗酿脉脉情愫。

「美酒加咖啡」曾经是纸醉金迷香港之夜的象征。而观看「幻彩咏香江」的夜光表演,是每位游客触摸香港夜息的方式。

踱步于尖沙嘴的星光大道长廊,轻柔的海风带着咸味扑面而来,情侣们在傍晚等待华灯初上,画者调试油彩速写下此刻心情,歌者在金像奖女神雕塑的裙摆下吟唱「光辉岁月」。

对岸的港岛渐渐从喧嚣中沉静下来,仿若中箭的巨兽匍匐于岸,霓虹灯就是气若游丝的血口。

突然,浪花升腾,光柱从鳞次栉比的高楼上刺向深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星光大道成为一片惊呼的欢海,人头攒动,闪光灯不绝。

香港的夜生活就在这动感韵律中正式开始:

音乐奏起来!中环兰桂坊性感热情的啤酒女郎嗲声迎请西装白领,远来的美国航母健硕水兵入店尽情狂舞;

乳猪烤出来!茶餐厅引领一众中西食肆熙熙攘攘接送南来北往各路客,拎着手袋的艳装师奶正在探讨哪里的货物便宜,阿叔扶正酒瓶底眼镜正用铅笔密圈心水的「马经」;

麻将搓起来!旺角娱乐厅里热闹非常「哗啦啦」不绝于耳,而店外路畔稀疏自处的「算命」小摊儿也间或有学生妹结伴关顾,算一算会考的运气。

当然,纸醉金迷只是香港的光鲜一面。却也有帮运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过LV师奶群回到简陋的公屋和衣而睡,有仍然推着纸皮回收车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通宵超市之外席地而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狂傲的资本力量仿佛在夜空中嘲笑着社会踟蹰的公平。

夜文化不可复制

颇为流行的图书「台北小旅行」,和之前的「理想的下午」仿佛道出台北夜晚的旖旎,而台湾诚品书店落户香港也把这种文化托运而来。席地而坐、通宵展卷的读者本可成为功利社会下的静心即景。

阅读的场所,本应是不应有日夜之分的存在,哲思往往来自于电光火石的灵动间,又如何经得起日夜的打搅。阅读,因为触发哲思而神圣,在阅读中与今古圣贤神交早已超越时空。如果一个人在阅读,即便是上帝经过你也可以不站起来。

但香港诚品书店没有了台湾诚品宽敞的环境,要避开行人的脚步,兼未有长期通宵的夜读文化气氛,却也断掉台北诚品的精义。

都市夜归人

夜文化不可复制,每个城市的夜晚只属于她自己。但夜晚也体现她的共性。

「夜」的第一个同义词是「倦」。

你看,纵是人生百态,百般滋味,每到灯火阑珊处,对于所有归家者,其实都有一样不言而喻的倦情:夜晚既是打工族收拾日间忙碌心情与家人团聚的钟点,也是年迈父母准备好一肚子的唠叨守在电话前期待远方儿女问候的时间,还是三两同窗知己多年后街头邂逅围炉夜话围茶夜谈的时机。

「夜」的另一个同意词是「归」。

京漂者最怕遇上雪夜。因为空旷所以寒冷,因为异乡所以孤独。汪峰的「北京」最适合在清冷的京城雪夜哼唱。

长安街上漫天飞雪,广场高灯矗立探照着的雪影,如空降兵而下。路上行人几无,图书大厦外的公交暖光摇曳而来就像宫崎骏动画里的「龙猫飞车」。耳机的功用顷刻间从听打口磁带变为风声隔音器,大学生们拎着厚重书袋冲出图书大厦,抢在两股风的风隙之间搭车返校。

但愿三里屯的暖酒也能暖一暖京漂的心,而798艺术区的人形雕塑能够代替等车者矗立在风里。

春运再启,不知道农民工兄弟会否又在京城雪夜,在冬天里把「春天里」唱起。

都市,夜归人,离者归家,倦者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