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孤独的专业 九年一届

史上最孤独的专业 九年一届

最近我发现一个情况,群里的朋友纷纷将相亲提上了日程,看一下日历,今天距离2019年的春节还有69天,对着电话那头爸妈的关怀,八大姑七大姨的问候,心里肯定无比烦躁。不过话说回来啊,单身久了,也想有一个人依靠,不过呢,有的人选择孤独,勇往直前,比如要说的话题“最孤独的专业”?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消息,今年9月,乌兹别克语专业在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设立,首批11名学生正式入学,在未来的四年的本科阶段学习中,这批学生将学习乌兹别克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乌兹别克语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达到具备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较好素质和能力水平。该语言或许有些小众,但是你知道上面上外还有历史上更孤独的专业吗?

史上最孤独的专业 九年一届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潘俊宇介绍,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的第三届学生。在大一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时,一共有14人。大一5个人出国了,然后回来了4个,有1个留在了那边,就直接转学了。大三时,又出国了5个,所以说现在班里还剩8个人。

学习小语种是什么体验?你不知道的小语种专业系列。北外豪萨语九年一届;上外波兰语四年一届,一届13个人;学玛雅文的以及其导师,用的全是二手文献。

一个专业就只有十几个人,感觉像是搞了个辅导班,当然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稀有语种。不过对于小语种的学习,有同学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很美,都不可代替,今天来很多语言类高校开始发力小语种,根据教育部200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只是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小语种专业,其中包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等。此外,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新增了不同的小语种专业,另外扬州网在2007年3月份报道,江苏35所高校新增101个本科专业,其中小语种就占了五成,有专家认为小语种大热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主要面向欧美,开放点比较狭窄,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是几年来,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推进,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也是基于同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

史上最孤独的专业 九年一届

虽说专业孤独,但是就业可一点儿都不孤独,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号,上外1500名本科毕业生,和1004名研究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26%,其中本科生为97.27%,研究生为89.24%,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外本科毕业生中含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希腊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也体现了招聘市场对多语种,国际化人才的青睐。

史上最孤独的专业 九年一届

你还觉得小语种孤独吗?其实我觉得这里的孤独的应该加上双引号,更深沉的意思是修炼,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所以在这里,要给那些选择学习小语种,将中国文化不断的向外推广的同学们点赞。

你还知道其他孤独的的专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