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如今在山東省濰坊市,根植於鄉土的優秀傳統文化,於鄉村振興進程中正發揮春風化雨般的作用。這幾年,濰坊的基層地區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不斷探尋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新途徑。

保護鄉土文化生態

12月14日,濰坊市創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工作協調會議在當地召開。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初寶傑在會上表示,成功創建“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意味著濰坊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平臺展示濰坊特色文化,進一步挖掘濰坊手工藝與民間藝術的魅力、活力,以文化創意推進傳統文化提檔升級。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濰坊風箏製作

手工藝與民間藝術,是濰坊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集聚地位於當地基層鄉村。近年來,濰坊市各級文化部門根據工作實際,以推動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大力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致力於保護鄉土文化生態。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濰坊高新區鳳凰學校

濰坊市文廣新局局長孫俐君介紹,為保護和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這幾年濰坊市著力加強對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古村落的挖掘普查保護力度,抓好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結合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及鄉村記憶工程,建設了一批民俗文化展館。此外,當地還紮實開展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支持基層單位開展非遺申報、技藝傳承、專利申報等工作,推進鄉村非遺傳習場所建設,在中小學開展非遺校園教育傳承“薪火工程”,促進農村傳統手工藝和民間藝術傳承發展。

陳君雁在濰坊市臨朐縣經營著一家鄉村農家樂。她表示,最近幾年到鄉村旅遊的城裡人越來越多,縣裡非常重視鄉村文化生態的保護。“遊客在農家樂吃了飯,還能到附近村莊參觀村史館、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很有吸引力。”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國家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為加強山東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濰坊市今年制定施行了《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要加大保護力度,防止對傳統格局和歷史文化風貌構成破壞性影響。

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第二屆濰坊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大賽

10月19日至22日,濰坊市文廣新局組織舉辦了2018年全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培訓班,來自全市優秀民營文藝表演團體負責人和業務骨幹120餘人參加了培訓。據不完全統計,濰坊市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文藝表演團體達800餘家,其中登記註冊的共有163家。今年7月至9月,當地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濰坊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大賽,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創作能力和較高演出水平的優秀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和原創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從2017年開始,市級財政每年設立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購買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演出服務和開展業務培訓活動,扶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提升創作演出能力,增強發展活力。”孫俐君說,目前,濰坊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已成為繁榮城鄉文藝舞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的生力軍。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更多元、更貼近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是題中之義。近年來,濰坊市基層文化部門從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大力提升服務效能,以更優質的文化服務增強鄉村振興的發展後勁。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高密

在著名作家莫言的家鄉高密市,該市文廣新局今年探索將全年“政府買單”的送戲場次打包分到各鎮(街),由各鎮(街)根據群眾需求,推動基層演出團隊按照菜單、定單、送單“三單”服務的方式將戲送到百姓身邊,目前已累計開展“點單式”文藝演出近1000場。

非遺帶來真金白銀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諸城市石橋子鎮

在諸城市石橋子鎮枳房村,規劃面積1000畝、計劃投資3000萬元的“枳房湖畔人家”文旅綜合體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立足對本地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播、弘揚,突出“梁祝文化”主題,以梁祝故事情節“十八相送”“化蝶永伴”等為主線,規劃建設集民俗文化旅遊、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區,著力打造“三產”深度融合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諸城市文廣新局局長趙永福介紹,“枳房湖畔人家”文旅綜合體項目建成後,將為枳房村及周邊的村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真正實現以民俗文化增收致富的目標。

濰坊: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享受美好生活

青州古城

在非遺資源基礎豐厚的青州市,當地這兩年著力推動政府補助與市場融資雙向發力,探索非遺活態轉化載體,強化非遺傳承、展示、研究基地平臺建設打造,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包括“人生禮俗”“民間習俗”“傳統醫藥”等6個展廳,收集非遺展品1860件。同時,當地還成功創建了“非遺文化創意集市”,設置青州古城“非遺展示交易中心”,大膽探索文創互動體驗孵化平臺,積極打造要素完備、規範有序、品質優良的文化消費集聚區,為城鄉居民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

“鄉村文化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孫俐君認為,散落在濰坊市各鄉村的非遺資源,很多都具有很好的市場潛力。在今後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濰坊市文化部門將邀請業內專家與村民面對面,共同研究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可行性方案。通過項目帶動、人員培訓,打造非遺在鄉村傳承發展的新業態,真正讓優秀傳統文化為村民過上美好生活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