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一切好像都沒變,

──日出日落,臨風聽雨

故地依舊情濃。

一切又好像都變了,

──高樓鱗次,煙火繁華,

故地已不見故人。

感嘆歲月變遷,

唏噓時光流轉,

蝸居、宜居,陋室、溫室,

物不是、人已非,

滄海變桑田。

回望40載,

我們與這城市一樣,

如此的不露聲色,

卻又充滿了激情與夢想,

讓憧憬一步步照進現實。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 八大里華麗轉身 -

BA DA LI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在天津,曾經有一片區域叫尖山八大里,對於那些天津“土著”居民來講,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和地理位置,更是一種記憶。如今這裡再次迎來新生,將打造出一個“有情懷”的現代化高端商務區。

尖山八大里是指紅星裡、紅昇裡、紅霞裡、紅專裡、曙光裡、紅光裡、金星裡、光明裡,這裡是建國初期天津蓋起來的第一批高檔住區。1954年冬天,尖山地區要建一批試點職工宿舍樓,按照設計圖紙,宿舍樓一個單元由2到5間房組成,但由於當時的條件不允許,實際為一個家庭設計的房間分成了很多家,就成了曾經的“夥單”,幾家人住在一個單元裡,共用廚房和廁所。

2012年,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八大里開始拆遷。如今,尖山八大里已完成一期工程(紅光裡、勝利樓、紅星裡)房屋徵收、八大里二期工程(包括進步裡、愛德里)、地鐵6號線尖山路站、黑牛城道站沿線、地下鐵路樞紐z1線工程、金星裡片房屋徵收工作。

新八大里商務商業區從2015年開始開發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按照河西區“十三五”發展規劃,新八大里商務商業區將承接友誼路金融產業輻射和溢出,滿足金融機構升級和新金融機構落地需求。

告別了青磚灰瓦,綠樹白牆,迎來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時光流轉,昔日八大里華麗轉身。

- 小海地小二樓的前世今生 -

XIAO HAI DI XIAO ER LOU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小海地小二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解決群眾的居住困難,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出資建造的簡易二層樓房,位於洞庭路、浯水道之間,涉及富江裡、蘭江裡、金江裡、雲江裡、安江裡五個里巷,共8705戶2.5萬餘人。

多年來,河西區委、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和關心小二樓地區的群眾生活,於2007年對小二樓地區實施了綜合整修改造,雖然環境面貌大為改觀,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

2009年,市委、市政府將小二樓拆遷改造列入20項民心工程,同年10月7日,正式啟動小海地小二樓拆遷。受多方面複雜因素影響,小二樓拆遷歷時8年,工作“六啟六止”。2017年2月3日,河西區委、區政府重啟小二樓拆遷,截至當年6月29日,隨著最後一處平房的拆除,小海地小二樓徹底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29.2萬平方米的綠化園林。

小海地小二樓危陋房屋拆遷改造工程是河西區自危改以來規模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一項歷史性工程,承載了8700餘戶居民的安居夢;見證了全區黨員幹部的擔當,樹立了河西區城市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更錘鍊出一種“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的小二樓拆遷精神。

- 北洋工房告別“三級跳坑” -

BEI YANG GONG FANG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三級跳坑”北洋工房,作為天津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曾見證了那段艱苦歲月,記載了產業工人的生活形態,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市首批被改造的平房區。

北洋工房位於河西區南北大街北段西側,始建於1920年,原是北洋紗廠童工居住的工棚,解放後這裡成為居民區。因街比巷高,巷比屋高,每逢雨天雨水順勢進屋,俗稱“三級跳坑”,當地476戶居民急盼改造。

1985年,北洋工房作為天津市第一批平房改造區開始進行改造,同年12月26日,29742平方米的7幢7層庭院式住宅樓以及23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設施竣工,更名為北洋新裡。

為了讓人們銘記艱苦的歲月,施工方特保留下構造比較堅固的第4排6間平房。1994年5月,市政府將這裡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4月14日,北洋工房“三級跳坑”遺址改建工程啟動,工程除對遺址進行改造外,還對北洋新裡小區進行二次改造,整體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

- 陳塘老工業區煥發青春 -

CHEN TANG LAO GONG YE QU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陳塘莊工業區與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的其他老工業基地一樣,在歷經觀念、生存和發展的歷練與鉅變之後,以嶄新形象融入社會變革發展的大潮中。

天津解放後,市政府在大力促進恢復工業生產的同時,提出在陳塘莊鐵路以南地區及土城一帶建設新興工業區的設想,並於1953年開始實施;到1987年,河西區共有市部屬工業企業266家,而該工業區內就佔了152家,且都是紡織、化工、機械、無線電等大中型企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陳塘莊工業區經歷了輝煌過後的暗淡。河西區瞄準了這塊有著雄厚工業基礎與優勢的土地。1998年,天津市出臺河西區經濟發展規劃,決定建設“新興工業型工業區”,從此拉開了陳塘不斷革新轉型的序幕。幾次更改園區的定位,從注重建設都市工業的傳統意識轉變為注重創意與科技的新型理念,從陳塘都市型工業園到陳塘科技文化產業園到陳塘科技商務區再到陳塘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反映的是河西人改革開放以來思想不斷解放、發展理念不斷更新的過程,老工業區消失了,代之而來的是正在迅猛發展的園區新藍圖,一個創新驅動、活力迸發的發展高地正在陳塘崛起。

文字:陳致宏 萬彤

攝影:張穎 佟玉峰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印象流年 影像河西

西岸態度

鑄就大美河西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