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从个人主义到组织化

大学的时候,隔壁宿舍的兄弟推荐了一部《教父》,说是一部教人做一个真正男人的经典,当时的我还比较懵懂,觉得当个黑手党老大挺酷的,马龙白兰度也成了人生偶像,当时也没领悟到这部电影的真谛。毕业两年的时候又过了一遍,觉得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片子,黑手党不择手段实现富裕,然后洗白,进入上流社会。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最近闲的没事,重新看了一遍,原来他是讲组织的故事。

教父,从个人主义到组织化

个人英雄主义

老教父维多柯里昂,年幼时父亲得罪西西里的黑手党被杀,接着哥哥,母亲逐一遭害,被迫来到了纽约避难。之后在纽约工作,结婚生子,看上去一切都是安稳美好。直到遇到了纽约的老大范伦奇,范伦奇要让他侄子到面包房打工,而导致了维多失去了工作。之后范伦奇而得知维多偷东西,又想分一杯羹。面对这一切的压迫,维多选择反击。用一把手枪刺杀了范伦奇,这个在纽约名震一时的人就这样死了。维多此后生意越做越大,同时也会帮助那些弱小的人,名气也逐渐高涨,还回到西西里找西西欧复仇。一个优雅而黑暗的柯里昂家族就此建立,也成就了一代教父:维多柯里昂。

教父,从个人主义到组织化

组织化演变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发了财,当了官,也算走到了劲头,即使你到了A10,你也保证不了基因突变或者各种不确定性,最终下落到社会底层。为什么曾国藩也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好,会写很多家书,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想把富贵延续到三代四代乃至万代。对于个人来说,最简单,最天然的组织就是家族。有了好的家教,才能培育出一个强有力的家族力量。无论中西,都是殊途同归的。一个家族组织要生存,那么就要执行娃本位了,然后分工出现了,男女在组织中根据不同天赋和能力,各司其职。老教父维克柯利昂就是执行了娃本位,生了三儿一女,还收养了一个养子,他要求男人陪伴家庭,爱护家人,极其排斥大儿子搞女人,这些都是打造家族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训,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组织。老教父一天到晚,所思所想就是让自己的家族,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不休息,不娱乐,不停的工作,不浪费一个社交机会,广结善缘,做各种人情投资。看似与这一切最无关的麦克,在命运的推动下,最终成为新一代掌舵人,手段决绝、冷硬血腥。他的这个时代,更接近我们习惯了的黑手党风格,最终带领家族洗白,走上上流社会。

教父,从个人主义到组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