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丨丁化美: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豐碩成果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回首這40年間,無論是人民生活水平、經濟發展速度、還是社會各項制度的完善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廣大群體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銳意進取、他們敢想敢幹、他們就是為今天中國的經濟騰飛做出巨大貢獻的企業家群體。近日,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總裁丁化美接受中國日報專訪,作為40位做出突出成績的企業家之一,通過自身經歷見證改革開放這40年間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以此來紀念改革開放40年走過的不平凡歲月。

中國日報丨丁化美: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豐碩成果


【企業家談這四十年】丁化美: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精髓,為金融行業帶來豐碩成果


“如果改革開放是一場洪流,那麼在創業者隊伍中拼殺的企業家,都會感謝這個時代賦予的機遇。”近日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天金所”)總裁丁化美表示。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金融業發生巨大變化,金融體系日益多樣化,作為一名資深的金融“老兵”,丁化美對這些變化的體會尤為深刻。


對內改革,金融行業從無到有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天金所是我國第一家金融資產交易機構,註冊成立於2010年5月,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產物。

“以前,為實體企業提供服務的都是銀行這類傳統主流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間接融資。”丁化美介紹道,“當間接融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金融的流動性便成為問題。這時,天金所應運而生,目的之一就是增強資產流動性。”

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資本市場。金融行業本身是伴隨著產業經濟的壯大而壯大,因此金融業也應該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做經濟發展的潤滑劑。過去幾年裡,天金所給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規模超過2.5萬億元,為提升金融資產流動性做出了貢獻的同時,做到了風險可控。

“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2.5萬億元的融資規模或許不算大,但這反映了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成果。” 他表示。

面對國內金融行業快速發展這一現狀,丁化美希望中國金融界不要忘記初心,堅持支持和服務產業發展,否則金融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金融機構創制金融產品,就是為了提升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流動性,增強金融業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活性,完善風險管控標準,創制更多服務企業的金融工具。”他說,“金融雖然是我國經濟的核心,但根本和源頭是企業和產業的發展。金融不可能獨立一切而存在。”


中國日報丨丁化美: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豐碩成果

對外開放,中國金融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門越開越大,中國金融行業經歷深刻變化的同時,與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

“不管是從金融機構的數量、主體的多元化、資產的總規模方面,規則制度的建立、監管規則的構建方面,還是金融創新產品的形式以及中國金融對於世界的影響方面,如今的金融行業都與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丁化美介紹道。

自1979年我國設立專業銀行起,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金融格局,金融機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機構層次日益多元化。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技術與金融市場加快融合。改革的同時,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對世界的影響逐漸增大。

“特別是在當下,我國不斷邁出實質性的開放步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可,我國金融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輸出著中國的聲音和價值觀。”丁化美表示。


創新精神貫穿改革開放,為金融業帶來豐碩成果

中國改革開放本身是一種創新精神,四十年來,創新精神也貫穿了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進程之中。

“改革開放的精髓就是在於對創新的堅持,對於金融行業而言,創新同樣是重要的方法論和指揮棒。”丁化美說。他認為,天金所和整個金融業多年的實踐證明,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為金融業帶來了化解週期性風險的底氣。

“因為創新,讓金融資產交易行業在服務中小企業過程中,在直接融資產品等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舉措,給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加直接、簡單、精準的融資。”丁化美說。

談到企業的未來,丁化美認為堅持改革開放和進行金融創新是重中之重。

“作為我國第一家金融資產交易機構,我希望交易所能成為金融行業初心的守望者。”丁化美表示,“未來,我們首先要抓住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實現交易所的國際化發展目標,向世界分享我們的發展成果和制度規則。其次,我們還要辦好金融科技研究院,堅持創新,以科技引領未來!”


參考鏈接: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8-11/23/content_37304257.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