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接力貸”,想坑害幾代人?

【原創】“80歲”的“接力貸”,想坑害幾代人?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有過購房按揭貸款經歷的人都知道,銀行對貸款年限有嚴格的規定,不是你想貸多少年就能貸多少年。比如一些臨近退休的中老年人,可貸年限就很短。不過,杭州某銀行近日悄悄調整了房貸政策,規定房屋按揭貸款最長可貸到80週歲,一舉打破了貸款人最高年齡紀錄。

雖然按照銀行的說法,這是一款“接力貸”產品,也就是父母和子女兩代人接力還款,子女為共同還款人。一旦貸款人喪失還款能力,其子女就要承擔相應的還款義務。且銀行進一步解釋說,一般優質客戶才能獲得此項貸款。


“80歲”的“接力貸”,想坑害幾代人?


我不知道,這裡所說的優質客戶,到底指的是什麼?是父母還是子女,還是二代人都必須是優質客戶。而事實上,如果兩代人都是優質客戶,一般情況下,就不需要用如此“高齡”的貸款,需要做“接力貸”。只有還款能力不足的客戶,才需要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才完成貸款的償還任務。所以,銀行所說的優質客戶,在“接力貸”身上是很難體現的。一旦子女失去償還能力,貸款就會出現風險。

事實上,從近年來銀行在房貸問題上的做法來看,一些地方實際已經隱含著很大的風險。一些還貸能力不強的人,也被拉入了房貸範圍。不僅如此,各種炒房也能借助銀行資金,毫無疑問是銀行明裡暗裡支持的結果。為何有些地方開始出現“斷供”現象,很大程度上就與銀行的過度放貸和盲目放貸有關。一旦房價出現下跌,很難保證不會出現比較大的“斷供”問題。到時候,銀行的風險也會爆發。

我們說,在信貸問題上支持居民購房,是銀行必須做出的一種姿態。前提是,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不能濫用房貸政策。很顯然,有些銀行並沒有嚴格按規定執行,前兩年甚至出現將消費貸等異化成房貸的現象。而這些被異化的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存在風險的,是從短期貸款變成了長期貸款,風險被暫時掩蓋,實質從放貸的那天起,就已經隱含著很大的風險。


“80歲”的“接力貸”,想坑害幾代人?


杭州某銀行的行為,決不是在創新,而是一種偽創新,是在想方設法制造風險。在房貸年限已經放得很寬的情況下,竟然採用“接力貸”的方式,將貸款年限放寬到80歲,不僅讓房貸太過年邁了點,而且也是銀行經營思維太過年邁的表現。除了傳統的思維模式,難道在放貸問題上,銀行真的找不出更好的手段了嗎?而更需要貸款支持的實體經濟,為什麼沒見銀行想出更多好的法子呢?

定向降準、定向降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等,在政策層面,可謂鉚足了勁,也想盡了辦法。但是,在操作層面,似乎總在隔著一層面紗。不錯,實體經濟運行困難,向實體企業投放資金,確實存在一些風險。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會因為抵押物不足、擔保強度不夠等,留下一些風險隱患。但是,個人房貸就沒有風險嗎?像“接力貸”這樣的貸款,毫無疑問是風險極大的。即便是優質客戶,把風險壓在兩代人身上,也會風險倍增。一旦出現風險,如果是實體企業,還能通過法院執行,如果是個人房貸,且是剛需,如何把人趕出家門,是未來必須考量的一個課題。切不要高利貸時十分方便,遇到風險時就執行極其艱難了。所謂“法不執眾”,搞不好,就會在個人房貸身上出現。

那麼,杭州這家銀行的所為,是否意味著樓市政策將全面鬆動呢?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接力貸”的出現,只是個別銀行想出的餿主意,不具備複製和推廣價值,也不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跟進。誰都清楚,這是一筆風險賬,是很難算清楚的風險賬。杭州的這家銀行這麼做,只能說明這家銀行在經營上是沒有多少道道的,是實在沒有能力把經營搞上去,就想出了這個餿主意。隨著輿論關注度的提高,很快地,這家銀行也會收回這個偽創新,取消所謂的“接力貸”。


“80歲”的“接力貸”,想坑害幾代人?


面對金融機構不按規定辦事,不按套路出牌,相關監管機構也要及時跟進,防止這種破壞金融規定的行為發生。房貸可以擴大,可以依據居民住房需要做一些創新,但決不能搞偽創新。一定程度上,“接力貸”還是炒房的一種手段。就像報道所言,某杭州市民已經有了三套房了,還在想著通過“接力貸”讓父母做首付貸。如果是獨生子女,豈不是一家有四套房。就算限購限售政策退出,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是需要預防的。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